正文

长桥卧波

(2012-10-15 09:03:04) 下一个

王稼句是个苏州有名的杂家,我很爱看他的文章。他写的关于文化历史的小品言之有物,引征丰富而条理清楚,有事说事,有一说一。王稼句的文风,平实中偶露风趣,很有些像汪曾祺。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看书琐记》和《看书琐记二集》是他的两本杂集,多是讲述苏州附近的历史文物、人文掌故以及民间玩意儿。其中有一篇名为《垂虹秋色满东南》,讲一座古桥的历史,非常动人。

文章从前人墨迹说起。宋元祐三年(1088年)春天,米芾住在苏州,应湖州刺史林希之邀前往,路经垂虹桥,作了几首诗。到湖州后,林希取出一卷所藏的蜀素请米芾写字,米芾便把自己的八首诗写成了流传千古的《蜀素帖》。其中两首《吴江垂虹亭作》:

断云一片洞庭帆,玉破鲈鱼霜破柑。好作新诗继桑苎,垂虹秋色满东南。

泛泛五湖霜气清,漫漫不辨水天形。何须织女支机石,且戏常娥称客星。



垂虹桥建在苏州城外50里处的吴淞江上,建成于庆历八年(1048年)六月十八日,桥名本为“利往桥”。“利往”是一个很俗的名字,李清照在凭吊严子陵钓台的《夜发严滩》诗里就说:“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正好这利往桥心有一亭,名垂虹亭,大家就把这桥叫作垂虹桥了。同年中秋,苏舜钦游吴江县,写下了大概是第一首诗咏诵垂虹桥的诗,《中秋松江新桥对月和柳令之作》:

月晃长江上下同,画桥横绝冷光中。云头艳艳开金饼,水面沉沉卧彩虹。佛氏解为银世界,仙家多住玉华宫。地雄景胜言不尽,但欲追随乘晓风。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宋代无名氏作《长桥卧波图》,画的就是垂虹桥:



明代沈周画过几幅垂虹桥,王稼句在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两江名胜图册》中找到一幅:



而同藏台北故宫还有一件沈周的《垂虹暮色图》:



可以看出,明代改建的连拱石桥和宋代木构梁柱的长桥卧波不一样了。

最有名的垂虹桥图要算是明正德三年(1509年)唐寅所画的《垂虹别意图》。那年(据王稼句考证,似应为前一年)中秋,苏州三十五位文人在垂虹桥送别一个叫戴昭的游学之士,由唐寅绘成图册,各人题诗其后。三十五位中包括沈周、文徵明、祝允明等。其中唐寅题诗:

垂虹不是坝陵桥,送客能来路亦遥。西望太湖山阁月,东连沦海地通潮。酒波汨汨翻荷叶,别思茫茫在柳条。更欲传杯迟判袂,月明倚柱唤吹箫。

祝枝山题写了画题:



这幅《垂虹别意图》现在由美国收藏家顾洛阜(John. M. Crawford)收藏。

存世九百余年之后,1967年5月2日夜,轰然一声,垂虹桥自行崩毁。



长桥有灵,崩殂于一个大动荡年代的深夜。就像周杰伦在《东风破》里唱的,“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荒烟漫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

而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却正好无缘相见,真是“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