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玉兰

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活与爱情;凡人小事
正文

《宋家》(续 2)母亲的童年

(2012-09-11 19:07:21) 下一个
小时候母亲

1932年十月十一日, 一个可爱的小生命出生了。这就是我的母亲。她的到来给一个三口之家添了不少的色彩。姥爷和姥姥觉得儿女双全美不胜收。母亲有个比她大5岁的哥哥。妹妹的出生给她哥哥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整天围妹妹转,有什么好吃的哥哥都想留给妹妹吃。 3岁时母亲就知道把自己喜欢吃的或玩的给哥哥。他们从不为任何吃的争抢。 哥哥自幼可爱懂事,总会微笑对人。姥姥经常让他照看妹妹而且从未出过事。哥哥的行为对妹妹有着潜移默化感染力。所以不到5岁的妹妹对外人也总是彬彬有礼,笑脸相迎。 街坊邻居夸他们是懂事可爱的好孩子。就这样母亲快乐而平安地一天天长大, 变得俊俏起来。童年的她可谓幸福快乐。

          但好景不常,在母亲13岁时舅舅娶妻。之后一连生了三个孩子。 舅舅再也没有了能力和时间去呵护母亲。舅母非常厉害,常常一不高兴就给大家脸子看。母亲总是怕她三分。。。 她帮嫂子看孩子,洗衣做饭, 还学会了编席子。 做这做那天天忙个不停。所以嫂子对她也没什么可挑的。 先说说编席。编席是当地的一项手工活。那时的女孩子都不上学因为人们都认为女孩子上学没有用,早晚都得嫁到别人家去。当时大家的流行语就是:嫁出去的女人泼出去的水. 母亲也同其他女孩子一样在家干活编席,没上过一天学。

芦苇的魅力

        蓆子是用芦苇做成的。 从芦苇到一张席的程序十分复杂。村附近有个湖叫白云湖。湖里长满了密密麻麻的芦苇。不知从何起,这片一望无际的芦苇变成了它周围人的“摇钱树”。 每年到阴历的10月份, 人们就到湖里抢芦苇。他们不管湖里结不结冰,水深不深, 不管男女老少,人人一把飞快的镰刀, 两片护鞋的牛皮条, 时刻准备着冲在前头,阵势不压于一场敌我战争。 为了这场收割战,大家起早贪黑,下到湖里就一天,吃喝拉撒都在湖里,受尽冰冷水的浸泡,吃尽了冰冷的水饭。 有不少人被芦苇划伤,扎伤。有不少人在水里面冻地哆嗦。这打仗下来 后就有部分人生病特别是女人。不管是来例假还是没有都得去。 有时有人还会镰刀相对,弄不好就会打起来。。。 为啥,就因为人们想那几乎是他们的唯一能挣钱的东西。

       历时一个星期的“战争”打完后。 人们就开始了他们的金钱梦, 算计着怎么把这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弄来的东西变成钱来维持生活。从芦苇变蓆是个比较复杂的事。基本程序是:1. 把芦苇的叶子以及芦苇绒拔掉,2. 在每一根芦苇上拉一道口。 3 捆成一捆浸泡在水里三五个小时。4. 捞出来控干水。5. 用大圆石头把每一条芦苇压的又扁又软。6. 剥去皮。7. 编蓆开始。 一张四尺宽,六尺长的蓆大约需要一天的时间完成。也就是说一张蓆从头到尾大约需要两天时间。 但母亲自己会编两张。 一张可挣2毛钱。 那时一斤酱油只花一毛钱。别看几个人忙活半天才挣2毛钱。这也不是天天都挣着。编好拿到集市上不一定能卖掉, 有时就根本不“开张”, 一张也买不出去。有人用一张蓆换一个高粱或地瓜窝窝头。

         既使如此,会编席成了姑娘们找婆家被提问的主要问题之一。 当然,编席对母亲来说真实太容易了。 母亲人长得漂亮,精明能干,小巧玲珑,编席那是最绑的。

母亲婚后的辛苦

      在她十七岁时就嫁给了刚满十四岁的父亲。 不到一年,奶奶就因病去世了。撇下了两个孩子。当外人觉得这家没法过的时候,她凭着自己的勇气和好强开始了她婚后的人生道路。 才十八岁的她, 还没来得及享受新婚的日子就做起了“母亲”。 身边是十五岁的丈夫,另外有一岁多的姑姑和刚八岁的叔叔。
       这还不够,由于奶奶的离世,爷爷经受不了那天崩地裂的沉重的打击,可怜的爷爷几乎每天都沉侵在那天黑地暗之中,三天两头闹酒疯。母亲不知所措一时也没了方向,不知从何做起更不知怎么做。在奶奶去世后的一个多月里不知道哭过多少次。多少次想跑回娘家。真是鼻子一把泪一把

      第一次她带着姑姑回娘家。刚到村口就有不知情的人问她:你的孩子都这么大了?她立刻感到一种羞愧感。连忙解释说:不,不是。这是我妹妹。转身赶紧离开回到娘家。一见到姥姥就哭了起来。 边哭边把刚才的事和自己的委屈。。她不想回去了。。我的命真么这样哭啊。。。吓的姑姑也跟着哭了起来。姥姥一边劝她一边哄姑姑。。 姥姥含泪一时说不出话来。几分后说:“那怎么行啊!我知道你难处。可你想,你要不回去他们更没法过。你在还有个顶事的女人。你若走了,这家就基本完了!你看这孩子也挺可爱的。。。 你还是回去吧, 啊?等天黑了我去送你。这样没人看见。在姥姥的安慰下母亲终于答应并回到了家。

       她坚持着坚持着。原本就不大的她显得更加消瘦了,从87斤的她瘦到了80斤。好心的爷爷发现母亲实在是太累太苦了。也怕她受不了最后一走了之,就下了狠心 要把姑姑送给别人养育。当时爷爷,母亲还有父亲心都情非常复杂。他们想到了很多很多。。。 但最后爷爷还是把刚一岁多的姑姑送给了邻村的一家家境不错的人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宋玉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您的关注。
是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的。
花甲老翁 回复 悄悄话 希望苦尽甘来,否则看不下去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