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在blog已风行了很多年后,我突然有了开博的冲动。为了记录孩子的一些童言童语,也为了记录生活中的一些看似平凡的点点滴滴。
正文

2013年末中国行 - 周庄掠影

(2014-01-29 01:15:53) 下一个

想像中的周庄是一幅清丽的水墨画。黛瓦青墙,水天一色,风月无边。若是再加上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这画儿便愈加鲜活起来。仿佛能看到水面上漾起的涟漪,一点一点,一圈一圈,悠然恬淡。对周庄的向往,已经有些年头了。她在我心中经年累月成为了所有江南水乡的缩影, 承载着我对那氤氲梦境的爱恋。其实周庄离上海不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却不知怎的总没机会去看看。 时间长了,这单纯的憧憬又参杂了担忧。盛名之下的周庄是否会如丽江一样,被数不清的酒吧和咖啡屋浓妆艳抹得失去了原有的质朴?

丽江是好些年前去的了。古城大部分是‘96年大地震后重建的。美则美矣,可惜商业气息太过浓厚。直觉告诉我四方街里的那些纳西姑娘大部分并非真正的纳西族人;挂着各种奇怪名字的咖啡屋以及入夜后充满了喧闹声的酒吧随处可见 。只有漫步在清晨无人的街道才能依稀捕捉到我心中丽江的影子。那时听说周末飞到丽江晒太阳发呆很是流行,去丽江开间小店寻找所谓的自我也被视为一种时尚。丽江渐渐变成外来小资的天堂,却离原来的那个她越来越远了。也许我没有资格抱怨,因为我没有见证过丽江的变迁。也许丽江人对这些改变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甘之如饴。但凡眼中所见与心中所想相去甚远,失望总是难免。或许我和那些在丽江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小资青年并无二异 - 把丽江想像成一方净土去朝拜,却不知正是自己脚下带来的泥在逐渐玷污这块圣地。我对丽江的期许可能过于偏执了。

到周庄的第一印象,是周庄已经变成了一座主题公园,须得买票入场。高耸的牌坊下是检票口。过了检票口,街道两旁满是旅游纪念品商店。看到一个店主在做牛角梳子,mimi饶有兴趣地凑上去想看个究竟。出于礼貌,我问他是否可以拍一张照片,答曰“要拍照就要买我的梳子”并开始卖力介绍他家的梳子是用真的牛角制成云云。他的直白无可厚非,但我没弄明白牛角和地处江南的周庄到底有什么关系,于是我们继续前行。这条街走到底是一块照壁。没有仔细去看是因为对于有着九百多年历史的周庄来说,这块照壁看上去实在是太新了。上面好像还有些字,不禁让我想起了丽江古城口照壁上某位领导人的题字。我猜它大致的目的是介绍周庄是国家5A级景区吧。这样的开始真让我有些意兴阑珊。好在过了照壁往左转,周庄终于掀开了她的面纱。

隆冬季节,河道两边居然都是郁郁葱葱的垂柳。我本以为柳树秋冬落叶,此时就应如康河河畔的金柳般徒留纤细裸露的枝条在寒风中瑟缩。看来是我无知了。随风起舞的柳树婀娜多姿,充满了生机,将河畔的红灯笼映衬得更加耀眼夺目。若是在柳絮纷飞的季节来,  “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自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那天的周庄因为游人稀少而显得特别宁静闲适。河道纵横,树影婆娑,水巷幽长,石桥众多且形态各异。明镜似的水面映照着一个又一个桥洞,忠实地完成着或圆或方的图形。偶尔一条小船划过,摇曳出醉人的金波,调皮地留下一池碎影。片刻之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石板路,拱桥,晒太阳的小娃娃以及在河边悠然洗菜的老妪,便是对“小桥,流水,人家”最好的诠释。

 

斑驳的墙壁,褪色的红灯笼,也有别样的风情。

 

在游人如织的季节里,这高挂着灯笼的酒肆饭馆也曾高朋满座吧。如今冷清清的显得有些落寞。

 

依河而筑的民居有一大部分仍是明清建筑。青瓦白墙,有着枯藤老树遮挡不住的韵味。
游人不多,所以很多船都闲置着。那遮风挡雨的篷布为这幅水墨画添加了多么明亮美丽的蓝色啊。


这是明万历年间的双桥。双桥的桥洞一圆一方,两座桥呈直角而建,几乎可以一步跨两桥。可惜为我们摇橹的船家沿着水道直行,所以没有机会将第二座桥的方形桥洞收入镜头。

周庄最有名的宅子之一当属江南巨富沈万三后裔的旧居沈厅,建成于清乾隆七年。沈厅是典型的江南大宅,集徽帮,苏帮及宁绍帮建筑之众长,宏伟却不失灵秀婉约。午后的阳光穿过窗户,将沈家小姐闺房外的楼道照得温暖而明亮。空气中的浮尘快乐地跳跃着,累了便心满意足地依附在围栏上,耐心等待下一次的起舞。几百年过去了,阳光没有改变,沈厅也依旧是那个宅子,外面的世界却早已变了。我很喜欢沈厅的各式窗棂,木窗上的或是石墙里的都好看。层层叠叠,似将窗外景色细细分割再密密缝合。窗棂套着窗棂,如万花筒般绽放着不同的美丽。

沈万三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民间传说他的万贯家财来自于一个神奇的聚宝盆,不过比较可信的说法是他的财富兴于农而繁于商,简单的说就是地主加商人。据说沈万三因富可敌国而遭朱元璋嫉恨,将其发配到云南,致其客死异乡。人生如梦,让人不胜唏嘘。

沈厅厨房间里的大灶可同时容纳六个锅子,四大两小。灶前有一块可移动的黑色木板,起到了围裙的作用,真是富有巧思的设计。这个大灶现在被用来做江南特有的小吃青团。青团的馅儿多为豆沙,外皮是糯米。因为糯米粉和艾草汁一起舂合,所以呈青绿色,青团由此得名。在沈厅吃到的青团据说是用南瓜叶的汁液舂合,用竹叶垫底入蒸笼,入口有特殊的清香,回味无穷。因为天气寒冷,卖青团的老婆婆要待一笼青团卖罄才将下一笼青团从灶中取出。热气腾腾的青团对我有致命的吸引力,所以尽管刚吃过午饭,我还是忍不住一口气吃了好几个。

1.这些团子是不是很诱人?

2. 青团糯软,香甜,每一口都带给我无以言喻的满足感。这是我刚咬了一口的青团(是第N个了),还冒着热气呢。

 

周庄有一个特色菜叫万三蹄。顾名思义,就是以沈万三命名的猪蹄。周庄有许多卖熟食的店家都在叫卖万三蹄。那天的午饭是在沈厅隔壁的沈厅酒家吃的。既然来了,就要尝尝这著名的万三蹄。我不爱吃肉,更不喜欢吃皮,但是不得不说这万三蹄做得还是很好的。肉质酥软,入口即化,还带着一股醇香,完全没有我最怕的肉膻味。

那天帮我们点菜的阿姨一口苏式吴侬软语让我印象深刻。由她嘴里说出的万三蹄嗲得很,平白让这蹄子又酥软了三分。周庄离上海不过九十公里左右,方言却已有蛮大差别了,挺有意思的。

从沈厅出来我们到对面的码头租了一条船。河道上几乎就只有我们一家,吱呀吱呀的桨橹声清晰可闻,与船儿划破水面的声音伴随了我们一路。沿途看见三三两两的小朋友背着书包结伴回家,年迈的阿婆颤巍巍地将晾在河边的被单收下,年轻的妈妈小心翼翼地将篮子里装满了菜的自行车推过一座拱桥。一天又要结束了。

下船的码头在一处僻静的街道,夕阳下愈发显得冷清。mimi在这儿的一个铺子里发现了“如意金箍棒”。其实那只不过是外面包了一层金箍棒图案的普通木棍。但在痴迷《西游记》的mimi眼里,那就是一根魔法棒,因而爱不释手。店家阿婆期待的眼神也让我不忍拒绝。于是这空巷里多了一个扛着金箍棒傻乐的小丫头,洒下一路的笑声。这金箍棒不但被带回了上海,最终还漂洋过海被疼爱mimi的爷爷奶奶带回了美国。现在它就静静地站在墙角看着我。它的远渡重洋很费了爷爷奶奶一番心思。我希望mimi能记得这里面的一份爱,也希望她能记得这魔法棒来自水墨江南一个叫做周庄的小镇。那里有水,有桥,还有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匆匆一瞥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silverbug' 的评论 : 是啊,现在青团正是应景之物。很想念周庄的青团。
silverbug 回复 悄悄话 你笔下的周庄真美,那份幽静和谐也只有在游人散尽之后才体会得到。 青团正好是应景之物, 这么小的倒是还没见过,好诱人。 小姑娘很可爱。
匆匆一瞥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树影盈窗' 的评论 : 谢谢你看得这么仔细,听得这么用心。漫步在周庄时,我脑子里就是这首石进的钢琴曲,所以就放上来了。新年快乐!
树影盈窗 回复 悄悄话 极喜欢你细腻的文字,不俗的视角,伴随着温柔的音乐,让人感到如此美好。。谢谢你图文并茂的分享,尤其看到那个晒太阳的娃娃,和青团,就人心生欢喜。mimi 也好可人,喜欢西游记,好棒。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