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盛开

笔名竹心, 分享心灵世界(均为原创, 谢绝转载.)
个人资料
杜鹃盛开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疫情时代的苦难与爱 -《负重前行》书评

(2024-06-28 07:06:37) 下一个

一篇旧文,写于2022年。今日收集在自己的博客里。 再读此文,恍如隔世。曾几何时,笼罩在疫情阴影之下的我们,那份惶恐和无助。苦难中,潜心读书、思考,在无望和希望里理解消化苦难。而今,疫情烟消云散,我们自由地旅行、随时去听音乐会,屋后种花赏花,悠闲散步,好像心却很难静下来,安静地读书了。就连写篇博客,都是忙里偷闲,寥寥几行,也只是记录一下生活而已。          

昨天坐飞机外出,在机场,人流涌动,餐馆里食客爆满,不禁想起2020年至2021年之间,机场空空荡荡,所有餐馆关闭,桌椅高高堆起。记得那时喜欢在机场拍照,祈祷何时可以恢复正常。昨天,竟然忘记了拍照:)

 

     疫情时代的苦难与爱

               -《负重前行》书评

                                

2022年三月初一个闲适的午后,躺在沙发上,打开一本刚刚买回来的书《负重前行》,副标题“疫情时代的苦难与爱”。彼时,美国的南方春暖花开,大多数州都解除了口罩令,人们如释重负般地摘下了口罩,在春天里大口呼吸青草和花香的味道。

书序 【野地的花】中,作者如此写道:“说实话和作实事比浮于表面形式和词藻华丽更可贵”,“物质上的客套,其实不如精神上的共鸣和交流。”寥寥几句,便与作者产生了心灵共鸣。读书的心态也从原先的漫不经心变为认真思考。

书序后半部分的字里行间无一不展示出作者思考的厚度、思想的深度和视角的广度。作为心理治疗师的陈心洁博士,每日在辅导室里治疗无数的心理疾患,更是深入中国偏远山区和马来西亚的原住民当中,做了一系列关于困难的研究课题。“虽然辅导室内也有心灵苦难,但是对比一日三餐温饱都不能满足的现实苦难,前者不免享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奢侈。这些四肢健全有房有车的现代人,其实是被欲望塞满的牺牲品。如果我们能够再‘野’一点,再放开一点手中的‘筹码’,也许就能再‘盛开’一点,轻松一点,更感恩一点。”(序言《野地的花》)娓娓道来闲话家常一般的语速里,犹如一道平淡的青菜豆腐里加了一滴精炼而成的香精,使这部起初以为很闲适、很放松的书,充满了土壤肥沃果实肥满的厚重感。

整部书的文笔简练干净,叙述节奏不温不火,不急不须,层层推进,由浅入深,每一个话题,每一篇短文都触及灵魂而引人深思。其中有真实的故事叙述,细腻的心里刨析,属灵的看见和感动,真城自然,有深度、有厚度,有广度。金句连连,思绪汹涌。特别喜欢作者背包客的旅行方式,对于苦难的感同身受和身体力行的参与奉献。既有作为一名心理学家和治疗师的专业解读,更有作为一名基督徒的属灵分享。一件件小事,一个个地方,作者用脚丈量走过的每一寸土地,更用心贴近每一寸土地,瞩目土地上的个体和灵魂。作为一名立志以文字为主传扬福音的基督徒,读完此书,有一个新的看见,就是基督教的文字宣教,多关注于自身的属灵体验,流于个人生命的分享见证,而缺乏站在他人角度,尤其是弱势群体的角度,注目和体验苦难。文字宣教需要这样有深度和高度的专业分享,以及超越个人经历、跨越文化和地域,在一种更辽阔更深层次的思维视角审视自身,平等对待他人,把福音传遍每一个角落。

《负重前行》一书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转悠转战】。主要写苦难,写最底层人群的生活。作者自称流浪的背包客,深入民间乡下,少数民族聚居地,被边缘化的弱势人群。作者曾聆听彝族朋友的苦难故事历时两年之久。一个瘦弱单薄的女子走进苦难,体验苦难,继而书写苦难。正如作者所言 “我们的学术使命感。是要还原苦难的真相,建构本体心理学理论;而我们的助人情怀,是要让世界听到他们的声音,祈愿社会正义早日实现在这片土地上。” (《你我身边的她们》)

这是一本关于苦难的书,身处象牙塔顶端,甘愿走入被遗忘被怠慢被亏待的草根民众,聆听他们的心声,体验他们的无奈和苦难,更为他们大声疾呼,写文著书。“书写苦难,永远无法让人骄傲。因为你只会在对方的苦难上发现自己的脆弱和无助,继而产生连结,承认自己的渺小。” “与其说我在书写少数民族的困难,不如说我的生命被他们的困难所感化、改写。” (《苦难面前,发现了谦卑》)

在《2017岁末感言—书》一文里又说:“书写‘苦难’改变了我。顾问说,以前看我象是根‘蜡烛’,不断燃烧自己,总是处在烧尽的边缘。现在的我,就像是盏被点亮的‘灯笼’,可以恒长地照亮别人,把光发散的更广。我不断琢磨着她的这个比喻,想象蜡烛和灯笼的差别,就在于一个屏罩,一个能保护和折射光芒的笼罩体。而后者却能引导他人走的更远,更安全。”(《苦难面前,发现了谦卑》)

基于对于苦难的理解,作者于2018年,选择了一所历史悠久的大学分校,作为“笼罩”,放弃了所谓的职称和头衔,还有领导职务,“潜心学究,”“以笔杆子代言,把自己的生命活成一本有声书,让人看到道成肉身的符号和印记。”(《2017岁末感言—《书》》)

在《笑着流泪》一文中,作者刨析了电影《小丑》,“人人生而平等。可却不是人人受平等对待。。。在这出戏里没有旁观者,当你不被欺压时,可能也踩在别人的利益之上。当我们看到别人脸上的丑妆时,也许别人正看着我们脸上的面具,只是不自觉而已。一个看不到弱势群体的心理学,对社会正义不敏感的心理治疗师,自然感受不到愤怒和无助。”

《小丑》是一部关于弱者和社会边缘者的电影,作者感到了沉重、黑暗和冷漠,直接叩问读者“如果今天我们不去倾听底层的苦难,有一天,底层的罪恶会自然来撕破我们的伪善,这时就有更多无辜的受害者出现,超过了司法能够遏制的范围,我们才来向神投诉,为何祂容许苦难的存在?” “我想,这部电影已经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罪恶的缩影里有每个人的足迹。人生都是一出戏,同时演给天使和魔鬼看。 ‘为善’和‘伪善’只是缺了一张人皮面具,就像小丑的本意是笑脸迎人,而非丑恶。是我们无法看清自己的面具罢了。。。”

在另一篇《城门失火》一文里,是作者走进原住民 Temiar部落进行五天调研后写成的。也是一篇关于苦难的文字。作为大马的华人后代,作者有如此反思:“希望我们的后代不要忘记自己站立的土地,是属于原住民的祖先留下来的。我们蓬勃的经济,来自他们日渐光秃的山岭;供应我们日夜的能量,来自他们被剥夺的河流;我们所谓‘环保分子’不允许他们继续打猎,保护稀有动物的同时,我们保护了稀有文化吗?他们需要活在和野象争夺食物的生态,不管种植什么,都被野象吞噬或践踏。慢慢的,他们放弃了耕种,他们选择了外出打工,但却因为没有教育文凭而只能在餐厅或者工厂打工。他们宁愿回到自己的村子,放弃城市的豪华,因为这里有自己的父母和亲人。宁愿辛苦收割橡胶,也不愿到城里委屈。而我们的‘国庆日’庆典,却没有他们的影子,忘记了这也是属于他们的国家。”

反思过后,作者直接挑战每个基督徒“如果我们的基督信仰是真实的,我们的良心是活泼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向他们道歉,不为他们发声?他们的落魄命运和我们紧紧相连,我们怎么还持着‘优越感’,去向他们‘传福音’呢?”

庚子年初爆发的疫情,无疑是一场全人类的空前大灾难。时间凝滞,世界停摆。作者以《向死而生》一文谈论疫情。“就如意外随时会临到,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就一辈子困在家,杯弓蛇影,还未生病就已成了病人。常常在这样的时候,就想起孔子老先生曾说,未知生,焉知死,我们人对‘活着的意义’还没琢磨透,怎么敢遑论死后的世界呢?耗了多少精神在想着如何避免死亡,却没好好思考如何生活 –这是许多现代人的悲哀,也是许多人带进辅导室里的生存焦虑。”

作者说自己是个“较真的理想主义者,长不大的孩子,挥着拳头不愿与残酷的现实妥协。有些事可以顺其自然,可是有些时候总不能坐以待毙。所以我情愿将生命活到极致,毫无保留把时间奉献给那些值得自己投入的人与事—比如教学,比如下田野,比如赤足,比如中国。” “所有的未知其实也都是已知,因为终点都一样。” “如果现在所有的不适应行为(或症状),都是为了逃避死亡而产生,那么接受了人最终会死亡的命题,也许就是治愈症状的第一步。” “其实我们的生命,如雨后的朝露,转瞬即逝,没有人可以夸自己明天或后天可以做什么。因为给予我们生命的不是我们自己,是那个掌管我们气息的主。我们只不过是时间的管家,把自己的生命做最好的规划,然后其它的由主人来决定。”

“生命简单脆弱如斯,我们何必多花力气复杂化?何必喧宾夺主?即使2020年主将再来,那也是我们无法预知时刻,我们只能回应, “我在这里,请差遣我!”希望每一个读者在此停留一分钟,仔细想想,我们能否在未知的疫情和未来面前,大声回应“主啊!我在这里,请差遣我!”

本书的第二部分【田野日记】,记叙了作者2017年至2021年间,走进中国大陆彝族地区作义工的经历,与艾滋病人,吸毒者相处,为他们免费提供心理辅导和帮助。看到了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国人民,也许真的挥金如土,但深山里的少数民族,却成了快速致富经济发展的牺牲品。九十年代凉山彝族青年外出打工的潮流,把毒品和艾滋带回家乡。。。而许多丧生的年轻人,由始至终都不知道自己是感染者,一代传一代,就有了牧野的哀歌。。。”

作者目睹亲见少数民族的生存困难,以悲悯的心理解他他们的困难,“就象耶稣说的,法利赛人的眼里没有困难,只有律法主义,对于边缘群体的求助无动于衷。真正瞎了眼的,是那些对他人苦难已经没有知觉的人。”

作者一直关注苦难,关注少数族裔,关注边缘文化。站在边缘群体的角度思考问题,脱离了个人和群体利益的束缚,在一个更高的高度,更广的纵深,走进边缘文化,感同身受地体验边缘群体的苦难,尊重边缘文化。字字句句散发出怜悯、仁慈的馨香之气。也让读者脱离了个人生活的象牙塔和小圈子,得以超越自我局限,以全新的角度体验和对待困难。

第三部分【辅导心声】收录了作者从2010年到2020年十年间在心理治疗室的个案分析。作者从专业心理治疗师的角度,聆听患者苦难,所有的苦难源于爱的缺乏,而所有的医治归于爱的礼物。作者说“有些人等着我们去爱”,我想说有些事等着我们去做,爱的礼物需要通过每一个基督徒的手和口,文字工作者的文字传到天涯海角。

第四部分【新冠四伏】收录了作者从2020年至2021年间的文章。新冠病毒,这是最近三年以来全人类共同经历的最大苦难。从武汉疫情爆发开始,作者倾心尽力为武汉筹集抗疫物资,当疫情在马来西亚爆发,作者充当义工免费作心理治疗。面对疫情中太多的苦难,让作者“好久没有感到这么苦楚‘饱满’。装的不止是自己的苦,大部分都是来自别人的心酸和心声。”

疫情泛滥,作者为年迈双亲担忧焦虑。但作为牧师的父母却坚守宣教基地,“所以我们只能交托和相信,只能尊重他们的选择。”

“把每天都当作最后一天来活,起床,把最好的给了世界,躺下,向世界说晚安。”因为“生命的终极意义并不会因为时针的转动而改变。”

用了一周的时间读完了这本《负重前行》,享受了阅读的妙趣,更是一场属灵的挑战和洗礼,边阅读边思考,边思考边反思,边反思边忏悔,边忏悔边感恩,边感恩边赞美。疫情的不可掌控和不可预料,苦难的突如其来和蔓延泛滥,这一场弥漫全世界的疫情,人手能作的难乎其难,人可预知的微乎其微。作为基督徒,我们能作什么呢?或许正如作者所言“所有的苦难有所盼望,给受困的人们一盏灯火,陪他们走一段路。这就是复活的大能。”“在疫情中仍然保持感恩与知足,从容地活着,便是最好的见证与爱了。”

 

周五了,祝福众亲们周末快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6)
评论
杜鹃盛开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水星98' 的评论 :
水星兄谬赞,有点散了,应该浓缩一点:) 周末快乐!等你的更新呢,下篇准备写什么呢,绿皮火车系列太精彩了!
杜鹃盛开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黑贝王妃' 的评论 :
谢谢班主任鼓励,周末快乐!
水星98 回复 悄悄话 杜鹃不愧是大作家,写的书评又深刻又全面,很受启发。
黑贝王妃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杜鹃分享好书,书写苦难发现谦卑我很同意,人间正道是沧桑,一帆风顺的人生不多,其本身也是遗憾。
杜鹃盛开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无法弄' 的评论 :
哈哈哈,弄弄好可爱,俺就喜欢你跟俺作对:))) 说正经的,俺和弄弄一样,现在看剧都喜欢看喜剧,绕过添堵的,难受的。因为自己做不到,所以特别佩服作者。亲,周末快乐!
无法弄 回复 悄悄话 杜鹃写的真好!我说一下不一样的人生体会,不是跟你作对,是忽然想起的。我同事去过世界很多地方,五大洲都走过,之后她说以后不再去穷地方了,什么非洲、南美啊,世界有那么多漂亮地方,没精力体验痛苦,贫穷。我现在一看令人难受的就掉头,不是没有同情心,是老心脏承受不了那么大的压力和折磨,就默默选择容易的吧。相信世上好人多:)
杜鹃盛开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唐宋韵' 的评论 :
太感谢唐宋了,难得的有你如此真诚真挚的评论,何其幸运!有友如此,我的荣幸。希望以后多多提建议,不甚感谢:)
你说的对,引用原文太多,应该多加一些自己的感悟。
唐宋韵 回复 悄悄话 全面的书评,凸显杜鹃的用心。
有两点说出来供参考,若不中肯请忽略:1.直接引用原文的句子太多,影响了评论的流畅;2.任何作品都不是完美的。这么长的评论文,最后应该说几句不足,或你认为怎样可以更好。
杜鹃盛开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雅佳园' 的评论 :
谢谢佳园,周末快乐!
杜鹃盛开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平等性' 的评论 :
谢谢平等,周末快乐!
杜鹃盛开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油翁' 的评论 :
谢谢油翁鼓励,周末快乐!
杜鹃盛开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小花荣' 的评论 :
谢谢小花荣鼓励,也代原作者谢谢你,周末快乐!
雅佳园 回复 悄悄话 杜鹃书评写得很深刻, 谢谢分享, 祝周末愉快!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好书评,多谢杜鹃分享。祝周末愉快!
油翁 回复 悄悄话 杜鹃盛开的文章充满人文关怀和深刻思考,对人类苦难和爱给予了深刻解读,令人深思。祝愿作者周末愉快!
小花荣 回复 悄悄话 难得读到这么好的书评。谢谢杜鹃分享。
原作者心属上帝,胸怀博大,眼界高远,认知充满智慧,令我感佩。
信上帝!
杜鹃盛开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
谢谢鹿葱,作者是马来西亚的心理治疗师陈心洁博士。
杜鹃盛开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可能成功的P' 的评论 :
我们一起努力,任何时候,都要从容地生活:)
杜鹃盛开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是的,每天面对的挑战太多了:)
杜鹃盛开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的评论 :
谢谢蘑菇姐妹,骄傲是我们最容易犯的错。刚去你家读了你的好文,在文学城结识蘑菇,也是神的恩典:)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书评真好!谁的大作?
可能成功的P 回复 悄悄话 杜鹃好分享,好感悟,谢谢!“从容地生活”真是一辈子的修行啊,尤其是遇到苦难的时候。
周末愉快!
晓青 回复 悄悄话 我们必须有能力接受各种挑战。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回复 悄悄话 “站在他人角度,尤其是弱势群体的角度,注目和体验苦难”, 杜鹃这个书评有很多点和我今天发的与儿子的交流有共鸣。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是,不知道只是蒙了神的怜悯。谢谢杜鹃分享,周末愉快!
杜鹃盛开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谢谢菲儿亲介绍紫若蓝博主的文章,有空去拜读。尤其是国内封控太久太严厉,很多年轻人有心理疾患,后患无穷。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赞杜鹃系统,详尽的书评,“辅导心声”这部分现在尤其重要,我知道很多人因为疫情心理有创伤的。

紫若蓝博友的疫情系列记实和你的书评相得益彰:)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9242/128634.html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