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纽约看【芝加哥】
去年九月初的第一个周六,曙光初现,从新泽西乘坐191路车抵达纽约曼哈顿。时间尚早,无甚游客,街头异常安静。微风轻拂,荫凉而清爽。一路步行到时代广场,排队买票观赏百老汇音乐剧【芝加哥】(CHICAGO)。
售票窗口尚未开启,在我们前面已有二、三十人等候。阳光从密集的高楼空隙处洒下来,售票开始,队伍缓慢移动。终于轮到我们,两张票花费一百五十九美元。
九月的曼哈顿,已有些许秋天的凉意。距离两点半的演出尚有几个小时,漫步街头,渐渐地找到了疫情前短暂旅居曼哈顿时的闲适自在。途中,在第七和第八大道之间的四十九街上,寻得一处休恬之处,坐着享受初秋的阳光和清风。
中午,街上开始热闹起来。在一家小店点了三明治。坐在窗边,边吃边看人来人往。然后进入位于四十九街的大使剧院(Ambassadors Theatre)。此剧场建于一九二九年,欧式建筑风格,内部装潢传统古典,只是比想象中的狭窄老旧,每一处细节均写满岁月的沧桑痕迹。
二楼两边有狭窄包厢,垂挂灰蓝相间的丝质窗帘,设计繁琐,质地厚沉,凸显旧日时光的审美观念。木制座椅结实,扶手处油漆斑驳,多有划痕,露出了原木色泽。黑色的大幕垂挂,上书闪亮银色小碎片【CHICAGO》字样。
演出途中禁止拍照,所以只在开场前和结束后拍照留念。乐队现场演奏,各种乐器一应俱全,不亚于一场交响音乐会。音乐骤起,【芝加哥】音乐剧拉开了序幕。
【芝加哥】是百老汇最著名的音乐剧之一,演出数百场获得巨大成功。剧情来自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芝加哥真实的犯罪案例,无外乎女人男人、婚姻奸情、杀人犯罪、律师诡辩、媒体炒作等套路。
故事情节老套,剧情亦无甚新意,甚至有些忽略其所要表达诠释的涵义。整场演出过程中,全然投入、无比欣赏、忘情享受的是贯穿全剧美妙绝伦的音乐和舞蹈。意念、心思融入音乐中,似乎身体的每个关节都随着音乐而律动。情绪随着铿锵的音乐和舞蹈而昂扬,真正领略了音乐和舞蹈的双重魅力。
先生更喜欢歌剧和交响乐,比较喜欢安安静静地欣赏优美的乐曲或者好声音,觉得音乐剧演员的唱功不及歌剧演员,音乐和舞蹈又太闹腾。我则觉得音乐剧比单一的歌剧或舞剧更显功力,因为表演者必须歌舞同体,二者兼备,边跳边唱更需综合素质。甩臀扭腰踢腿劈叉样样真功夫,尤其是跳跃时更是兼具体操运动的刚柔相济。最迷人之处在于一双双修长健壮的腿,尤其是大腿部位主打一个壮,匀称且充满力量。相较于东方舞蹈的柔美,西方舞蹈铿锵的韵律,舞者笔直的身体线条,具有逼人的力量之美。
走出剧场,意犹未竟,我们热烈地讨论着纽约和芝加哥,这两座具有文化底蕴的城市,也曾自我调侃半个纽约客,半个芝加哥人。此时在纽约观赏【芝加哥】,不能不说是一种巧合,也正是这种巧合,更平添如许观剧妙趣。
排队买票
音乐剧广告
老旧的剧院
散场后
买好票,时间尚早,顺便去中央公园逛逛
-------------------------------------------
最近过敏严重,本来想再进城,可这眼泪、鼻涕齐流,喷嚏、咳嗽不断,便断了进城的念头。
把能搬到后院露台的花花草草们都搬出去了,草地也绿了,树上叶子一天比一天多,一天比一天绿,郁郁葱葱。难怪过敏会如此严重。
最近梧桐兄在星坛引领大家读《源氏物语》,跟风买了一套,读了一章,还是蛮喜欢的,真的像是日本版的《红楼梦》,感觉日本文化还是更接近中国文化,希望能坚持下去。前段时间,跟着花姐读《追忆似水年华》,就比较费劲:)
周五了,祝福大家都有一个美丽的春天!上茶
纽约,每个人都喜欢的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