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江天涂鸦-之经典文艺作品中的人性 (图)

(2012-11-14 20:00:41) 下一个
                              江天涂鸦-之经典文艺作品中的人性 


    文艺作品中对人性的刻画最为重要,无论是影视作品,书籍还是绘画,除了栩栩如生的人物性格之外,对于人性美丑的褒奖和揭露,对善的向往和对恶的唾弃,对生的渴望和对死的恐惧,不同人物涵盖的性格所表现出的人性,才能产生出深植人心的文艺作品。 

       
    
数年前陈大导演凯歌的《无极》被调侃成《无聊》就是花了许多钱,请了许多明星,讲了一个混乱而前言不搭后语的故事,电影中只有人物,没有人物性格,更遑论美或丑的人物所涵盖的人性了。这是一部花了许多钱却没有思想和灵魂的影片,这种电影现在很多,导演急功近利的必然结果。新版的《红楼梦》也是,新版的《红楼梦》还有个好原作在打底,但是如果没有导演演员们对人物深刻的了解和理解,人性当中的深层内涵就无法表达出来,因此也无法打动到观众。琼瑶的作品无法打动到人,她作品里的人物可能有性格但是没有人性,轻浮而又虚假就如同她写的小说一 样。但是现在的人不是时时刻刻都需要一些沉重的,让人可以静下心梳理一下心绪,可以反思一下的文艺作品,所以现在的文艺作品琼瑶式的套路和倾向很严重。存在即有理,人们在现实的生活中劳累了,需要一些不加思考的东西帮助放松一下;也或者这些作品本来就是给品味不高的人看的。 

       
    小时候很喜欢看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那时看着还能笑的出来,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我现在几乎不敢再看这本漫画书,小小的三毛太可怜。我给现年14岁的儿子看,儿子说:“有点幽默,但是太Dark 了”。五岁的女儿看了告诉我:“他没有Family 呀。”五岁的女儿对有人会没有Family无法理解。 小小的三毛孤儿一个,有了上顿没有下顿,一次次被凌辱,一次次被抛弃,但是他人性中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生活热情,是三毛这个虚拟的人物深植人心的原因。小时候看的是热闹,现在再看是内涵,内涵太深刻了触摸到了我心深处。安童生的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之所以如此深植人心,也是通过了卖火柴的小姑娘在如此幼小的年岁就要艰难地负担起自己的生计,带着对生对被关爱的向往,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小女孩被冻死了但是她却步入了理想的天堂。这样的故事绝不是仅仅给孩子们看的,大人们看后灵魂触动会更加巨大。
The little Match Girl 

    
我一直以为四十年代的老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水》是中国经典电影中的经典,电影把抗战大背景下各个人物的人性表现的淋漓尽致。青年时期的男主角“张忠良”有理想有抱负,为了抗日自愿参加救护队。但是当他为了抗日九死一生,偶然找到了昔日在上海认识的交际花“王丽珍”后,他的整个人生就变了,人性当中最恶的部分散发了出来,为了能在“上流社会”中混下去,“张忠良”脱胎换骨地成了另一个人,他没有了理想也没有了灵魂,抛妻舍子弃母,游走于“上流社会”的女人之间。最后当他原来的妻子,一直为了生存为了等他回来而忍辱负重的妻子“素芬”认出他来的时候,对于被“王丽珍”于众人面前狠闪耳光的羞辱,他也认了。他已经和那个污浊的“上流社会”合为一体了。这是一本很沉重的写实性电影,对人性美和丑的展现饱满充分,让人回味深思。



    数年前还看过一本电影,电影名已经忘了。讲述的是二战时期的波兰,一对年轻的犹太裔夫妇为了活命躲到了一个单身中年女市民的家中。女市民说如果你们是夫妻我就不会收留你们,为了活命他们就谎称是兄妹。丈夫长的非常帅,中年女市民看上了他,让他天天晚上陪她一起睡。为了活命,这对年青的夫妻经过商量后都同意了,从此他们就过着为了活命而天天饱受着身心多重煎熬的日子。几番挣扎后,年青的妻子突然醒悟:我再也不想象老鼠那样的活着,人要活出个尊严, 她一头冲进了布满着危险对犹太人设查防的街区。



    小温情的文艺作品与经典不同,小温情是调味品,能点缀生活但是生命力不强。新的小温情总可以替代老的小温情。而经典却不同,一个经典替代不了另一个经典。经典作品大都有一个大的时代背景,特定的背景下,剧烈的大事件小事件里面一个个悲欢离合的故事中演绎着人间至善至美至真至暖的情愫,带给人们的是思索,探究生的意义,活着的方向,目的乃至手段。小温情常常可以见到,但是经典却少见,经典也不是非得大师才可能成就,许多人性的提炼及升华打动到普通人的就是普通人自己而已。

江天涂鸦11.14.2012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