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88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正文

鲁迅的破绽与误导---重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020-03-05 19:46:34) 下一个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我小时候学过的语文课文,印象很深,有可能还背过,我想大部分中国人也都学过这篇课文。我已经记不起,教书先生在三味书屋里摇头晃脑、沉醉其中的是什么书里的哪篇文章,但仍然记得作者小时候的百草园里有各种的花草,奇异的虫子,还有冬天捕麻雀等非常有趣的事,还有长妈妈在园子里讲故事。然后就是“Ade我的百草园”,开始去全城最严厉的三味书屋读书,就是完全的另外一个世界,特别的无趣和受压抑。

今天写博文“论语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的时候,我再次想起了鲁迅的这篇文章,于是又重新拿出来读,特别想知道老师在三味书屋读的是什么书,是论语吗?小时候是用一种崇拜的高山仰止的眼光来读鲁迅,眼眸与心灵一样的清亮稚嫩。如今再读,已是四十多年之后,仿佛弹指一挥间,老眼已经昏花,但眼光中也多了冷峻、挑剔、经验和怀疑。这次我读出了完全一个不一样鲁迅。如今的鲁迅,破绽很多。

文章的前半段中的百草园,仍然是一如既往的妙趣横生的童话世界,很真实。与之对比的是那个三味书屋,如今看来是完全的不合情理。其实最大的问题,就是在这个对比上。为什么鲁迅要拿儿童玩耍嬉戏的童话世界去跟学习知识的三味书屋相比?显然不公平,不具可比性,因为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每个人都可以扪心自问,小的时候更爱玩还是更爱上学读书。不管你小时候是在中国读书,还是在外国读书,不管读的是中国的中文还是美国的英文,不管是在文革那会儿读书,还是在现在的学校读书。人人都向往的是百草园或者游乐场,现在可能变了,大概是手机、iPad派、游戏。

怪不得文革那会儿伟大领袖说读书无用、不用上课了,下面红卫兵欢声雷动,一致拥护!姜文还拍了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天天撒开了玩,哪怕阴天也是阳光灿烂,真带劲儿!至于将来无知无识的红卫兵老了,把国家治理得一团糟,乃至瘟疫流行,生病死人,大人小孩都窝在家里出不了门,就不是当时爱玩的孩子们所要考虑的了。

再拿现在我们家里那个Teenage girl为例,她从小在加拿大长大,9点上课3点半就下课,回来了以后基本是玩。上课也轻松,也就跟玩儿似的,但她仍然喜欢放假,March break, PA Day。这一阵子加拿大教师在闹罢工,她更高兴了。我说你不上课会变成Savage Girl,野蛮人,她教我说我英语用词不对。

我认为不应该拿学校跟儿童游乐园比,然后说三味书不是一个好学校,压抑儿童天性。鲁迅自己也不会天天让周海婴在百草园玩,不去学校上学。应该拿三味书屋与其它学校的来对比才合理,比如,我小时候上过的学校。那时我们学的最多的课文就是毛泽东的文章,其次就是这位鲁迅先生的。我现在还记得小学时的课文,是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接见红卫兵的文章,说毛主席神采奕奕,健步登上主席台,天安门城楼下欢声雷动,红卫兵激动的热泪盈眶。我不知道,鲁迅若地下有知会作何感想。反正如果我自己能选择我小时候读什么样的学校,我是会选择教论语的三味书屋,而不是灌输毛主席接见红卫兵那样的洗脑文章的学校。

鲁迅的古文功底其实非常深厚,他自己说过他对论语四书等很精通,读过很多,这一点我们读鲁迅的文章也能体会到。有人甚至拿他当例子,说要想写好白话文就要像鲁迅那样把古文读好。但是鲁迅向旧时代杀了个回马枪,在一篇文章中说, 国内青年人不要读任何的古文书,甚至不要读任何的中文书!我想再偏激的人也不会同意鲁迅这样激进的说法。大概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鲁迅后面描述三味书屋就很不客观,歪曲很大,破绽也很多。他说三味书屋里学生有在读论语的,“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是语出《幼学琼林》,我孤陋寡闻,没听说过《幼学琼林》,更没有读过。 还有人在读“易经”,更有人在读“尚书”,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

我自认为古文还是比较好的,曾经尝试过读易经,没那个天分,读不懂。尚书更是中国最早的古书之一,文字古旧艰深,佶屈聱牙,需要专家才能解读,老师怎么可能会让小孩子去读这样的书?这根本不符合事实。据我所知,过去小孩启蒙的时候学的是三字经和千字文之类,这都是非常浅显的文字,朗朗上口,写得也非常有文采,很适合小孩子阅读背诵,例如:“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既有道理,又有文采,有些部分现在仍然是非常好的学习中文的启蒙教材。年龄大一些的孩子就可以读论语和孟子,像鲁迅这篇文章里提到的出自论语的“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文字和内容并不深奥,老师稍加讲解,学生就可以理解,即使不能完全明白,也在心中埋下种子,将来会有更深入的体会。

所以我想说,鲁迅作为一个古文的专家,从过去那个社会学出来的人,说小学生那时候学的是易经和尚书,非常不合情理,甚至就是无中生有的话编造,这是鲁迅的一个大破绽。红楼梦里贾政教训贾宝玉读书,也是要他先把论语和孟子读好,其他东西都先放一放。那时候贾宝玉已经十多岁了,也没听到贾正这个读书做官的专家推荐贾宝玉去读易经和尚书。

三味书屋里学生在读,老师也在读,鲁迅所说的教书先生读的东西更是一个大破绽。老师摇头晃脑读的是清朝一个叫刘翰的人写的《李克用置酒三垂冈赋》这样的一篇文章。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听说过这个人,更不用说这篇文章,更不理解教书先生为什么要读这个东西,还读的这么沉醉于中。其实,鲁迅可以举的例子非常多,比如说诗经的篇章,这是儒家经典,而且篇篇都很精彩,值得反复去阅读吟咏,真的是可以沉醉其中的。还有楚辞汉赋、唐诗宋词,都是中华文化瑰宝,美不胜收,数不胜数,哪里轮得着这位清朝不知名的刘某人的莫名其妙的文章?鲁迅以这样的方式贬低古文,真是很大的败笔!

过去的教育当然有很多缺陷,也有扼杀孩子天性这方面问题。但是需要实事求是,找出问题确实在哪里,加以改进,而不应该去编造一些莫名其妙的不存在的情节和故事,来说明自己理论的正确,全盘否定过去的教育。连鲁迅说的“救救孩子”,我现在也开始怀疑了。舍弃论语、孟子、唐诗、宋词不读,去读毛泽东,到底是救了孩子,还是害了孩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ali88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董兰丫' 的评论 : 我同意你说的鲁迅对国民性格的批判,那还是挺深刻的。像下面我说的,我再重读鲁迅杂文,如今能平等对话了,不再仰视。再看鲁迅,我认为瑕疵还是很明显的,其性格偏激有时甚至阴暗,我不明白花那么多时间精力与人大打嘴仗,意义何在呢?做好学问写好文章即可,其他任人评说去吧!性格还是小问题,但鲁迅的大方向也走错了,倒向苏俄一边!对比同时代的胡适、傅斯年,差距还是明显的。
董兰丫 回复 悄悄话 阿里好!我还是很喜欢鲁迅的,虽然他的文笔有时候不算太流畅,可能是因为当时正是白话文兴起的初期,加上他是南方人,所以有些句法值得推敲。但是从笔锋犀利、看透我们中国人的劣根性这一点来说至今还没有人能够和鲁迅比肩。
看看下面的文字:
“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着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的满足着,即一天一天的堕落着,但却又觉得日见其光荣。在事实上,亡国一次,即添加几个殉难的忠臣,后来每不想光复旧物,而只去赞美那几个忠臣;遭劫一次,即造成一群不辱的烈女,事过之后,也每每不思惩凶,自卫,却只顾歌咏那一群烈女。仿佛亡国遭劫的事,反而给中国人发挥“两间正气”的机会,增高价值,即在此一举,应该一任其至,不足忧悲似的。自然,此上也无可为,因为我们已经借死人获得最上的光荣了。“
常态 回复 悄悄话 可能鲁迅是当时的WHO?收人钱财,替人消灾,还是有职业道德的。
ali88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拜读了你的博文。我现在正在看鲁迅杂文全集,看了四分之一,希望有毅力读完。过去对鲁迅是仰视,现在是平视,可以平等交流了,这是好事,说明自己进步了,不再人云亦云。过去看鲁迅是完人,现在再看,鲁迅缺憾很多。最主要的是,鲁迅的大方向竟然完全错了!他完全站在苏联社会主义一边,鲁迅在《我们不再受骗了》一文中表现特别明显。( 请搜“1932年苏联发生大饥荒 鲁迅为何反而撰文称赞它”)。这也说明为何毛泽东中共把鲁迅的地位抬得特别高。我们需要自己读书思考辨别。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思考文。

我原来写过一篇关于鲁迅的:)

https://blog.wenxuecity.com/blog/frontend.php?page=1&act=article&blogId=25182&date=201805&postId=27627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