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
2016 (1035)
2017 (752)
2018 (978)
2019 (385)
2020 (175)
2021 (235)
2022 (101)
2023 (983)
2024 (800)
https://mp.weixin.qq.com/s/XciW5-iaMhvnR2WmZp6Cig
杨振宁先生为祖国科教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也格外关心和支持中山大学的发展。自1973年首次访问中山大学以来,情谊绵延超过半个世纪,为中大科技进步和学科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他还自称是“中山大学的半个校友”。
今天的推送,让我们一起了解杨振宁先生与中山大学的故事,一起送别这位探索未知、心系家国的不朽传奇!
当时任中山大学校长的黄达人教授就治校方略向他请教时,杨振宁动情地表示:“在我心中,第一位的高校就是清华,那是我童年成长的地方。第二位就是中大。”
杨振宁先生(右)与黄达人校长
2003年9月,广州鸣泉居,杨振宁先生(右)与黄达人校长
杨振宁还曾前往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参观访问。在与同学们亲切合影后,他亲手种下了一棵玉兰树,并参观了学校的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等。
957年,35岁的杨振宁和李政道因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但是,这还不是他的“巅峰”!
1994年,杨振宁因杨-米尔斯理论获得由美国富兰克林学会颁发的鲍尔奖。
那时,颁奖词认为,“这个理论模型已经排列在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的工作之列,肯定会对未来几代人产生相类似的影响”。
其实,1993年1月至今,杨振宁一直担任东莞理工学院名誉校长
多年以后,他多次回忆第一次到东莞理工学院的情境,主要做了三件事:作一场学术报告,题写“学而知不足”,并受聘为名誉校长。
这也是杨振宁首次在国内外高等院校担任名誉校长。

杨振宁题写“学而知不足”,已成为东莞理工学院校训。 图片来源:东莞理工学院
曹可凡:与杨振宁先
“当你遇到困难,遇到不懂的时候,这是你最好的学习机会。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不要马马虎虎对待。要抱着严谨、求真、创新的态度把难题弄懂。”
“你们生长在一个空前的大时代,要认识到此时代给予你们的机会和责任。”
“科学创新需‘真情+妙悟+努力’……”
清华大学发布的讣告:杨振宁先生的一生,是探索未知的不朽传奇,是心怀家国的永恒回响。“宁拙毋巧,宁朴毋华”是他的治学态度,也是他的人生态度。正如他钟爱的诗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杨振宁先生的百年人生是一部闪耀在人类群星中的千古篇章。
杨振宁先生永垂不朽!






13岁立志拿诺贝尔奖!35岁时杨振宁的童真“狂言”成现实
杭州新闻- 杭州网
13岁立志拿诺贝尔奖!
(来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