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上方蓝字一键关注劲爆猛料天天看!
重要提示:防止封号失联请长按上方二维码加小编(微信号:laoh11)好友,各种猛料、内参消息不便发的朋友圈天天看!
100多年前,美国传教士雅瑟·亨·史密斯凭着在中国20多年的生活经验,研究中国人的性格,写出《中国人的性格》一书。
他研究出来了什么呢?
-
中国繁琐的礼节近似于表演,目的在于维持尊卑关系,做到尊卑、长幼有序;
-
中国人缺乏数字上的精确性,做事马马虎虎。中国人做的统计数据,根本就不可信;
-
不论读书人还是底层人,都是天生就爱钻空子;
-
中国人思路混乱,根本就没能力直直白白地、清晰地陈述自己,所以说话拐弯抹角、充满暗示。即便你精通汉语,你也很难听的懂中国人想表达什么。但一旦你触犯了他们的忌讳,他们又会挤兑你;
-
明文规定是一回事,怎么执行却是另一码事,中国人善于阳奉阴违;
-
小摊小贩充斥大街小巷,中国人对公共资源毫不关心,把一切防范不严、容易搞到手的东西据为己有;
-
中国人忍受能力超绝,一切来自权力者、权威的打压,他们都默默忍受,于是也就维持着故旧的体系。权力者只要给他们一丁点儿的光,他们便心满意足,绝不敢拼命抗争;
-
中国人对别人的苦难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只要看妇女、儿童、儿媳妇在中国社会的悲惨遭遇就明白了;
-
中国人彼此互相猜忌,互相拆台,制造、传播谣言彼此中伤,以致人人自危;
-
从小便教会孩子虚伪,在中国最难获得的便是真相;政府的通告冠冕堂皇,滴水不漏,但缺的便是真相;
-
中国人要么没有信仰,要么对一切信仰都不会刨根问底,以至于什么神都信,但也只是为了捞好处,内心深处缺乏庄严感;
-
中国社会就像中国的一些风景区,远看风光迷人,近看则破破烂烂,颇多可憎之处,且臭气熏天。
史密斯在结尾处点了一下题:中国人不缺智慧,他们真正缺少的是人格和良知。
100多年前,史密斯首次对中国社会进行了全景式描绘,这种描绘即使在今天也仍旧令我羞愧难当。我冒昧地把这一事件的意义夸大为:中国社会内部的肮脏第一次全面曝光给了世界历史。这本书给100多年前的留日中国留学生很大的震撼,其中便包括鲁迅。鲁迅在中年之后的写作生涯中,孜孜不倦地批判中国人的“国民性”,很可能就与这本书的刺激有关。
原书太长,这里只分享其中部分文字。但仅这部分,已足够刺痛我们。
《中国人的性格》作者:(美)亚瑟• 亨 • 史密斯 (中文名:明恩溥)
【编者按:此文由美国公理会传教士、作家、美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推动者之一的史密斯(1845-1932)写于近一百年以前。然而,百年之后,你认为作者当初对中国人素质和描述,至今日有了多大改变呢?】
一.面子问题
在西方人看来,中国人的面子就象南洋诸岛上的禁忌,是一种不容否定的潜在力量。所不同的是:面子不可琢磨,不讲规则,废除或替换全由人们的常识来定。中国人的思考方式是戏剧性的,作为一个民族,中国人天生富有(且需要)很强的表演才能。面子很多时候事关形式,与事实无关。
在中国调解争端时,和事佬也要务必仔细考虑双方面子。调节之举只是为平衡有关各方相应的面子。这一原则在法律裁决中也常常得到运用,其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一场不分胜负的游戏。有个仆人失职,还拒绝履行自己的职务。他知道这下要被辞退,便把犯过的错误再犯一次,然后主动辞职,以此保持面子。有时官员被杀头,但得到特殊的关照允许他穿着官服上刑场。这也就是给了他一个面子。
二.节约持家
中国人在烹调食物和招待方面不愧是艺术大师。样样东西都可以成为他们的盘中餐,就连病死的狗、马、骡、蛇等都不例外。每个普通家庭上顿吃剩的饭菜下次往往还要端上来享用。中国的猫狗吃的是人类的残羹冷炙,他们活的实在艰难,可以说是苟延残喘。
中国人节约习惯的表现极致,甚至不惜反映在必不可少的饮食上。他们为了省下几个铜板往往可以不吃饭,哪怕要重负而远行。毫无疑问,中国人会把普通外国人看成浪费肥皂的人。就像意大利人眼中的英国人。中国人的衣服洗是洗了,所用的肥皂少之又少,拿我们所说的标准来衡量,简直没洗过。
三.勤劳刻苦
中国的教育模式很难博得西方人的好感,其种种弊端不容忽视,各省纷纷抱怨。合格的候补生员远多于实缺,可是人们仍然热衷于功名。从最低的到最高的科举考场从来都是人满为患。每一职位都有一万人竞争。很多考生高达90多岁。
如果说中国读书人过的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奋生活,那么农民更胜一筹。干农活辛苦,专门从事体力活的劳工更加如此。他们始终摆脱不了极端贫苦境况,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大清皇帝早朝时欧洲各国的宫廷尚在梦乡之中。令人惊奇的是,中国最繁重的阶层数当官的。他们事必躬亲,有一位内阁大臣每天早上两点离家,在宫里值勤的时间是三点到六点。六点到九点要在朝中议事。九点到十一点他要待在兵部。十二点到下午二时在刑部办事。下午两点到五点,甚至七点要在衙门度过。如果中国人能在诸多美德中得到平衡,来弥补一些基本素质的明显缺乏(尽管这些素质被称为恒德,但他们始终缺乏的就是这些),那么他们一定能兴旺发达起来。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只要诚实和诚信在中国的道德理论中占有一席之地,那么此后就会获得由他们无与伦比的勤劳所带来的丰硕回报。
四.礼节约束
中国的古代典籍中就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之说。有了这么多礼节约束,一个民族想要得到繁衍发展,似乎是不可能的。礼节,就像所有技艺表演一样,也属于技艺上的仪式,之所以重要,并非心态或情感的需要,而是复杂整体的某些部分的需要。中国人所确立和使用的全套尊称,在西方人的眼里简直不可思议,甚至令人发疯。这些称呼只是维护既定的尊卑关系,是保障社会稳定必不可少的因素,而且可用作润滑剂,起到调节人际关系的作用。尊卑有序,上下有别,各得其所,才天下太平。礼节有如气垫,里面空无一物,但妙就妙在能减轻震荡。
五.缺乏时间观念
最令人生气的是中国人在社交访问时不守时。中国人缺乏时间观念还在他们劳作过程中,他们干活总是姗姗来迟,早早而去,动辄歇息喝茶。相比之下,出席中国的宴会还要可怕,时间拖的很长,菜肴数量既多,品种又繁,凡是赴过这种宴席的外国人无不望而生畏,但中国人还觉得意犹未尽。
六.忽视精确
中国人不明白,为什么外国人热衷于事事都要一丝不苟,搞的准确无误。中国满街都有制秤的人,可以按照顾客的要求在秤杆上镶上点点,买秤的人往往都有两种秤,一种是卖东西用的,另一种是用来买东西。秤的标准只能根据每个购买者自己来定。中国人在数字上缺乏精确性,也是他们的一个特点,甚至在文字的书写和印刷上都有所表现。在中国很难找到一本廉价书没有错别字。我们在研究中国历史记录时,要多留余地。利用中国人提供的数字和数量很容易使我们误入歧途,因为这些数字和数量往往不确切。其次,对中国粉饰性的人口普查要小心谨慎。
七.天性爱钻空子
与你打交道的不管是中国的读书人,还是没有文化的苦力,都一样,无不天生就会钻空子。他们就像一月里的北风,无孔不入,也像流水,见缝就钻,轻轻松松,身手敏捷。
八.拐弯抹角
外国人只凭听中国人讲话,不可能明白他到底是什么意思。不管你汉语水平多高,也不能了解对方的意思。也许他能字字句句听懂,也能写下来,仅此而已。要与中国人交往,除了有完备的汉语知识,还得具备很强的推理能力,这可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中国人就是不愿讲真话,官方生活便是最完美的例证,讲究形式和矫揉造作发挥的淋漓尽致。即便是最没有文化的中国人也会随机应变,即兴想出种种牵强的借口,这种非凡的能耐无不令人吃惊。中国人拐弯摸角还有一个例子,中国的礼仪规定很复杂,常常使人得罪了他人。这些礼仪在我们看来是非常荒唐可笑的。如,信纸的折法也有讲究,稍不留意就会被看作故意冒犯人。中国人把坏消息告诉他人时,也要粉饰一番。但他们采取的好方式虚假至极,在我们看来,简直令人吃惊,感到毫无意义。
九.柔顺而固执
在执行命令方面,中国的各级官员间,或多或少也盛行阳奉阴违的现象,连高层的官员也如此。他们不执行命令有的是个人懈怠,有的是碍于情面,最重要的是金钱的诱惑。政府各部门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外国人要长期不断地观察就能发现。中国的判决是一回事,执行又是另一码事。之所以说他们柔顺,因为他们有着与骡子一样固执的性格的同时,还有独特的屈从能力。中国人不失风度的接受责难,这是一个说明柔顺天性的更好的例子。中国人好比竹子,优雅,用途广泛,柔软易折,且中空,东风吹来,它弯向西。西风吹来,它弯向东。没有风时,它挺立不动。
十.心智混乱
中国的教育并不让受教育者全面掌握一门学科,并付诸实践。中国人普遍有个习惯:把事实直接当做原因,这是心智混乱明显的表现。“你为什么不在面包里放盐?”你问中国的厨子,“我们向来不在面包里放盐”,他解释道。心智不清的另一种表现就是一般人不能理清自己的思路,并原原本本的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叫甲去告诉乙,让某丙约束自己的行动,在中国是非常愚蠢的做法。要么这话压根就没有传递过去,因为有关几个人根本就不明白这话的重要性,要么传到某丙时,已走了样,他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中国千千万万的人贫穷潦倒,愚昧无知,这样的命运使得他们眼界自然狭窄,心智必然混乱。他们的生存环境无异于井底之蛙,看到的确只有方寸黑暗的天空。
十一.麻木不仁
中国学生的生活圈子很狭窄,功课单调重复,没有休息,没有变化,换了是西方国家的学生,一定会很快被逼得发疯。中国的婴儿整日安安静静的躺着,一动不动,就象泥菩萨。中国儿童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是立着就是坐着,要么蹲着。西方人要求睡眠时环境安静,特别是生病时,但中国人不同。生病的消息一传开,各种各样的人就从四面八方蜂拥而来,从没想到安静之说。中国人难免官司缠身,即使你是无辜者,也可能会落得倾家荡产的下场。中国人生存的社会条件异常恶劣,有一些地区有相当比例的人挣扎在死亡线上。雨水稍有不足,意味着千千万万人遭受饥荒。而雨量稍稍过多,就意味着他们的家园将毁于洪涝。中国人面对灾难时,认为这些是不可以避免的,所以能眼睁睁地忍受。但凡亲眼目睹过数百万人默默饿死的惨状的人,就懂得这话的含义。
十二.蔑视外国人
长期来中国周边国家明显不如他们,所以一直受到其周边民族的奉承。其后果虽非常危险,却貌似合理,效果十分好。直到北京被占领,这种思想才有所改变。
外国人不能适应中国的一些观念、礼仪和其他一些重要的规矩,使得中国人毫不掩饰看不起我们这个民族。中国人也许喜欢西方的一些进步产品,但决不是全部,然而,他们不愿意采用西方的方法。我们已经深切的意识到,中国的学界把外国人视做仇敌:虽然外国人掌握种种机械奥秘,却完全无力欣赏中国道德之博大精深,这种既嫉妒又轻蔑的情感,在典型的中国儒家身上有所体现,正所谓“宋代的思想,今天的脚”。正是这样的一班人撰写了大量的排外文章,广为传播,像滔滔洪水,最近几年淹没了中原地区。想让中国人对西方民族这个整体保持稳定持久的尊重,最可靠的办法就是用事实向他们说明:基督文明带来的种种成果是中国现有文明所无法企及的。
十三.缺乏公心
我们经常听说,中国政府本身是家长式的,要求其臣民顺从听命。政府作为家长,忙的是家长自己的事,管不了家里其他成员。民众的态度与政府遥相呼应。普通民众无不认为,只要个人的利益没受损失,公共财产用不着关心,也没有责任关心。“江山”一说指的是大清帝国,属于当今皇上。
我们常常看见,有人把车停在路中央装卸货物。中国城市街道被侵占,简直成了乡间道路,随便来往不讲规则。各种各样手工作坊、流动摊贩都充斥大街小巷。中国人不仅对属于公众的东西不感兴趣,而且凡是防范不严、容易到手的东西都要被占为私有。中国知识阶层有强烈的民族感情,所表现出来的仇视外国人和外来的创造发明有迹可寻。最近几年湖南充斥着大量恶意诽谤的排外文字,蓄意挑起混乱。
这场运动的出现,部分原因是由于误解,部分原因是出于对西方民族的仇恨。这些中国人的动机是为了报效自己的国家,还是想从中捞到好处,还需要更多证据。在中国历史的关键时刻,尤其是改朝换代之际,总有一批忠诚而果敢之士挺身而出,勇敢献身所信奉的事业,他们得到最高的褒扬,这证明了中国人在具有公共精神的领导人带领下,完全有可能激发出英勇的气概。
十四.因循守旧
中国的黄金时代已是明日黄花。我们常常听中国人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今不如昔”。古代经典不仅铸就了中国民族,而且中国政府体制也是按此模式构成的。一种统治形式经历了史无先例漫长的年代仍然行之有效,像对儒家经典一样,倍受推崇,也就不足为怪了。中国政府说什么也不会被吹倒,因为它是个立方体,即使翻倒了,也只是换了个面,其外貌和内容仍然如故,始终不变。中国长期保持下来的习俗无异成了暴君,无数人适应了某一习惯后,再也不追根溯源了。他们的责任是遵守,于是就老实的遵守起来。中国政府及其人民的保守影响到了与外国人的关系。十九世纪最后25年注定是中国历史的关键时期,已有大量新酒为中国人准备好,而他们没有别的容器,只能用旧瓶来装。
中国对西方采取的是拖延态度,一方面他们对新事物不很愿意接受,另一方面不愿意甚至根本不想放弃旧的。就像我们看到一所古老的泥房子,早该拆掉化成一滩烂泥了,可还是用摇摇欲坠的泥柱子硬撑着,眼看着迟早要倒塌的,那些旧风俗、旧迷信、旧信仰已经不合时代潮流,可他们还是墨守成规,抱残守缺。正如前文所述,由于天性保守,中国人过分重视先人的旧规。
十五.不讲究舒适和方便
中国人向来以自己是个文明古国而自豪。但看到一个伟大民族的人民顺从这样反自然的恶习,甘愿把脑袋前一半剃的精光,让这部分原本要好好保护起来的地方暴露出来,我们肯定觉得奇怪。但中国人在刀剑威逼下,接受了这一习惯,而且正如我们已提到的,这已成了忠诚的标记和尺度。中国所有的城市都存在流浪狗骚扰,中国人却听之任之。不管你在中国生活多久,始终回答不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个帝国哪个城市最脏?
中华民族虽然处于任人宰割的境地,看来还自得其乐。这只能说明:中国人的舒适和方便的标准与我们所习惯的标准迥然不同,这就是我们论点的前提。中国人已经学会了适应自己的环境。他们对遇到的种种不便,会用典型的耐心忍受下来,深知这些不便是不可避免的。
十六.生命力强
中国人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在这幅员辽阔的帝国,无不证实我们的“人口过剩”的第一个印象。不管破坏力多大,只要有几十个太平和丰收年景,中国的几乎所有地方都能从接连不断的灾难中复员过来。换言之,极端的贫苦也不能使中国人口有明显减少。惟有嗜吸鸦片才会持久而有效地遏制中国人口增长。鸦片和战争、饥荒、瘟疫一样,是中华民族致命的敌人。
中国外出移民适应能力很强,很完美,他们吃苦耐劳和勤俭节约的精神是当地人所不及的,他们的团结和凝聚力非同一般。外国的观察者始终有个不解的问题:由于无知和轻视自然规律而招致的各种疾病为什么就没有使中国人灭绝?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国人死于完全可以预防的疾病,而患病的人还要多,这一事实雄辩的说明,中国人的抗病和康复能力之高非常惊人。
十七.忍耐和执着
中华民族人口之多,民众生活水平极低,低到只能用“为生存而挣扎”来形容了。为了取得生存手段就得尽其所能。有人说的好:“中国人已把贫穷化成科学”。他们学会了把最文明民族的积极勤劳和北美印第安人消极的忍耐集于一身。中国人的韧性是举世无双的。一名中国生员,正是凭着默默坚持的精神,年复一年进出考场,即使到了九十岁仍初衷不改,不取得功名死不罢休。在我们看来,中国人的耐心最引人注目地表现在能毫无怨言地默默等待,泰然自若地忍受。这个帝国所有地方经常要发生大规模灾难,这时候中国人表现出的忍耐精神给外国人留下很深印象。1877年到1888年祸及数百万人的那场饥荒,目睹其惨状的无不印象深刻。
中国人的无边忍耐力,才导致出现可悲的景象:成千上万的人默默地挨饿,而堆积如山的粮食近在咫尺,伸手可及。问他们为何不能抱成一团向受灾地区官员告助,回答是:“不敢”。信灵魂不灭的人手中握着一个强有力的论据,那就是:“但凡英雄往往一生都不得志”。即使这一说法成立,我们是否有理由说:中华民族的这种无可比拟的忍耐精神肯定能用于崇高的目的,决不是去忍受一般生活之苦和经常不断的饥荒苦难?
十八.知足常乐
我们在谈到他们的因循守旧时提到中国人的知足,而在我们论及他们所生活的体制时,知足的心态体现得越发明显了。知足这种观念已在全体民众中根深蒂固,代代相传,源远流长,强有力地压制了任何命运安排不满情绪的发泄。他们当然感到种种邪恶的存在,但视之为无法回避的必然。
中华民族是个相信宿命的民族。在中国的经典“四书五经”中有不少关于天命的论述。这般迷信命运的民族,肯定不愿意去与自己深信不疑的命运拼死抗争。对于仍抱有早已覆没了的前朝观念,并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改善人的生活条件并非是他们面临的课题。只有目睹别人优点的人,才会产生改良的冲动。大多数中国人就没有亲眼看见过,还有别的地方条件要比自己的好。虽然大众对这种局面已感到不满,但不满的情绪刚一露头,就被有效的压制下去了。所以从社会立场来看,中国人的知足成了社会进步的对立面,阻碍了进步。中国人认为造成苦难的原因是不可知的。通常,他们乐天知命,不容易激动,象驼鸟一样轻而易举就消解苦难。我们再重复一次:如果说历史教导我们“适者生存”的话是真理,那么,中华民族的未来一定是光辉灿烂的。
十九.孝道
《孝经》说: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人们还认为“百善孝为先”。中国人特别受到这样的教育:但凡道德沦丧,其根源均为缺乏孝心。违背礼节者、为官不忠者、对朋友不忠诚者、临阵不勇者都因为缺乏孝心。
孔子说的“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孟子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反映中国孝道的一个极重要方面。为父母办丧事被认为是做儿子一生中应尽的最重大义务。有的人为了像样地举办丧事,不惜卖掉最后一亩土地,甚至拆掉房子出卖木料。
在中国谈父母的责任被认为是多余的。神的使徒保罗说:“做丈夫的,你们要爱自己的妻子,要善待她们”;“做妻子的,要顺从自己的丈夫,如同上帝”;“做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生气,免得他们灰心丧气”;“做儿女的,你们要方方面面听从自己的父母,因为这样能得到主的欢欣”。
孔子的所有道德说教中,有哪条的实际智慧能与这些影响深远的原则相提并论?中国人的教诲里没有一条是替女儿说话,处处都护着做儿子的。千百年来如果中国人没有患上色盲而看不清这个问题,那么就不会看不到,这是对人性的粗暴侵犯。
祖先崇拜正是上文提到过的那些死气沉沉的保守思想的最佳状态和保证。只有保守思想遭到致命性的重创,否则中国怎么可能调整自己,去适应本世纪最后25年的全新环境呢?只要逝去的几代人仍然被中国人奉若神明,中国怎么可能真正向前迈出一步呢?
二十.仁慈行善
中国人的善举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为穷人施舍棺材;收埋无主死尸;为敬惜字纸,收集并焚烧乱丢的字纸;买回鱼鸟放生;有的地方为病人赠送有神奇功效的膏药;免费接种疫苗(理论上的);提供廉价的或免费赠送劝人行善的书籍。而据我们观察,针对人的善行反而占次要地位。这些善举千篇一律,行善者不会有什么麻烦,费不了多少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