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
2016 (1035)
2017 (752)
2018 (978)
2019 (385)
2020 (175)
2021 (235)
2022 (101)
2023 (983)
用杂志影响因子去衡量单篇文章?
~~~~~~~~~~~
用引用次数衡量,Nature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精选
已有 4422 次阅读 2016-9-20 09:59 |个人分类:杂志|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在2016年的9月5日NatureResearch高峰论坛上有一个Nature合作刊的研讨会。Nature杂志的主编Sir (爵士)PhillipCampbell做了一个报告。在报告中讲到“Nature到底发什么样的文章”。他说,“我们选择具有科学影响的文章”,包括全新的新现象,显著的机理探讨,强有力的新技术,及其重要的数据资源,和关键社会问题密切相关的论文。他们也知道不是每篇文章都能获得Nobel奖。有时他们也会发一些他们认为“a result is unusually neat”。很显然,这些文章并不会带来高引用。他列举了2010年发表的12篇生物学文章,每篇的引用只有一两个!用引用这个指标,这些文章简直可以归为“垃圾文章”了!
晚上在去宴会的大巴上,我问他,你下午列举的Nature发的这些低引用的文章,算不算是Nature “看走眼”的时候?回过头来看,是不是也希望没有接受文章?或者说,后悔这些文章被接受了。Campbell博士说回过头来看,也许是,但我们只能根据当时的判断。我们并不去“预测”、也无法预测他们的未来被引情况。我们根据我们的既有标准选择文章。我们根据我们当时最严谨的判断,有些文章我们觉得很独特(unique),我们觉得值得接受。
这些例子再次说明,用杂志影响因子去衡量单篇文章并不准确。尽管Nature的编辑们每天要看很多来自全球的自认为最好的文章,发高影响因子的文章,Nature 也有“看走眼”的时候!有时判断学术文章,也像欣赏古董一样。有些文章,只被极少数的人欣赏。这些发在Nature上的仅仅被引用了一两次的文章,及其幸运被那些最重要的极少数人(Nature的编辑们)欣赏了。你有这样的好运吗?
程宗明2016年9月17日星期六,休斯顿机场, 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