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
2016 (1035)
2017 (752)
2018 (978)
2019 (385)
2020 (175)
2021 (235)
2022 (101)
2023 (983)
此文来自科学网杜彦君博客
把握学科spirit,形成学术taste - 2015年阅读书单
已有 174 次阅读2015-12-21 05:02|个人分类:科研感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阅读 科研 教育 推荐到群组
我的2015年,在美国度过。我得到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在耶鲁大学完成了一年的访问。耶鲁大学有七八个图书馆,里面有大量的中文藏书。我也利用了这个机会,阅读了一些在中国大陆看不到的书,比如台湾出版的《朱鎔基傳 : 從反黨右派到鄧小平繼承人》,以及香港出版的《李克强传》(吴鸣著;香港文化藝術出版社),里面评价了新中国历代总理的优缺点。今年收获最大的,应该还是阅读几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学者的传记和演讲集,包括杨振宁、李政道、李远哲、丁肇中。我用几个关键词总结他们对科学研究的最重要的看法。杨振宁:taste、spirit;李政道:抓关键;李远哲:刨根问底;丁肇中:勤奋。
下面我把相关的读书笔记摘抄如下,供大家理解这几个关键词。
杨振宁先生认为taste不太容易翻译,并不仅仅是“品味”这一层意思。他演讲时谈到:一个人在刚接触物理学的时候,他所接触的方向及思考的方法,与他过去的训练和他的个性结合在一起,会造成一个英文叫taste。最近几年,有几个非常年轻、聪明的学生,其中有一位到我这儿请求进普林斯顿研究院,那时他才15岁,我对他的发展前途并不是最乐观。我问了他几个量子力学的问题,他都会回答,但我问他,量子力学问题,哪一个你觉得是妙的?他讲不出来。整个量子力学就像是茫茫一片。尽管他吸收了很多东西,可是他没有发展成一个taste,因为学一个东西不止是要学到一些知识,不是学到一些技术上的特别的方法,更是要对它的意义有一些欣赏。假如他学了量子力学以后,他不觉得有的东西是重要的,有的东西是美妙的,有的东西是值得跟别人辩论得面红耳赤而不放手的,那我觉得他对这个东西没有学进去,只是学了可以参加考试的很好分数的知识,这不是真正做学问的精神。
“学一个学科,不但要掌握他们的知识、公理,更要掌握它们的意义、spirit及其重要性。等你觉得这些东西重要到一定程度时,你才是真正把这些东西吸收进去。我想一个思想比较成熟的、念得好的学生,如果能够在一个早的时候接触到一些风格比较适合或比较重要的文章,并吸收了它们的“精神”,这对他将来选择正确的问题和正确地解决问题的方法,会有很大的帮助。” 杨振宁提到他的导师美国氢弹之父泰勒(E.Teller),说泰勒的想法非常多,一天可能有10个idea,他与以前人们的研究方法不同,他注重数学跟物理学的关系的“精神”而不注重细节。别人都在证明定理,而泰勒不在乎证明,他的想法非常直觉的,他的“触角”伸得非常远,往往在没有看清一个东西的时候抓住了它的“精神”,然后再想办法把中间的路连起来。
对于我们做科研的人员,特别是研究生和年轻的科研人员,要把握所研究的学科的spirit,可能还有些难度;但是我们不能没有这方面的思考。比如,生态学的spirit是什么?具体到群落生态学的spirit是什么?物理学的spirit是什么?具体到量子力学的spirit是什么?说不定过三年、五年后,就会逐渐有了自己的看法。对于所从事的领域,要尽早形成自己的taste,比如相比群落生态学,你可能更喜欢大尺度生态学,因为这个领域能激起你浓厚的兴趣,让你如痴如醉,这就是你的taste。而大尺度生态学研究中,你更喜欢功能性状的大尺度格局,这就是更具体的taste。
他们还认为,做研究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把握方向”。对于当年一起念研究生的同学,有些当时学习成绩很好,可过了二三十年,他们的差别很大。有人做出了很大的成就,有人老是做一件事,费了很大劲却没有什么成绩。这是什么原因呢?能力不是最重要的原因,而是会不会选择正确的方向。要看清哪个方向将来会有新的发展。如果你在做研究生的时候掌握了两三个方向,这些方向在5年或10年内有大的发展的话,只要是一个不坏的研究生,将来一定有前途。如果搞的方向是强弩之末,你再搞进去,如果不转行,将来不会有大的成就。那么,怎么知道哪个方向有发展呢?杨振宁先生认为:一般来说,一个学科,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它的东西快要挖掘完了,再走进去这个领域就很难有大的成就了。李政道先生也认为,一项研究工作很多人去做,达到了高峰后,很快就会走下坡路。这个时候,就要抓住时机很快地总结,不要再去做了,再做就要进行新的工作,这样才能不断前进。总之,要下决心走自己的路,才能做出开创性的工作。
此外,杨振宁和李政道先生都表现出了对艺术的极大兴趣。李政道对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绘画等文化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常去纽约、罗马、巴黎等地的博物馆鉴赏绘画等宝藏。他发现艺术特别是绘画艺术,除了能以它的美激发人们的感情之外,也能表达科学内容;而科学在追求和表达真理普遍性的同时,也具有深刻的艺术内涵,科学和艺术在一定层面上是相通的。杨振宁先生的兴趣也非常广泛,对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历史、西洋绘画、音乐等很喜爱。他经常教导学生应该多阅读自己专业以外的书,他认为除了用功之外应该想办法发展个人的兴趣。他参观巴黎博物馆的现代画廊,在两个钟头的时间内,能很具体很系统地介绍现代画的不同人物、不同派系以及他们的特点。
下面是我2015年阅读书单
• 蒋梦麟自传
• 李克强传记(香港出版社)
• 朱鎔基傳 : 從反黨右派到鄧小平繼承人(台湾出版社)
•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大盛魁
• 照片里讲述的西南联大故事
• 精神的雕像 : 西南联大纪实
• 爱国教育家·张伯苓
• 杨振宁演讲集
• 李政道传
• 丁肇中的昨天和今天
• 足迹(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采访)
• 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陈平原)
• 书里书外(陈平原)
• 中国大学十讲(陈平原)
• 我的家庭回忆录(钱理群)
• 中国大学的问题与改革(钱理群)
• 重建家园 : 我的退思录(钱理群)
• 当代中国人文观察
•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参考文献:
杨振宁演讲集
李政道传
丁肇中的昨天和今天
足迹(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