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弃婴和孤儿”变身“美国娃”?
领养华童,是指被中国亲生父母遗弃,被异国家庭收养的中国儿童。
美国是收养中国儿童最多的国家,据今年4月初的报告:从1999年起,美国的领养华童有7.1万多名。2014年有2040名,占当年美国家庭从海外收养儿童总数的2/5。
美国前任驻华大使洪博培从中国扬州收养了一名被遗弃的女婴。
好莱坞影星梅格·瑞恩与领养的中国宝宝雏菊。
为何美国人如此热衷领养中国娃?
由于出生残疾、贫困、性别歧视等众多因素,中国每年新增许多弃婴和孤儿,其中绝大多数为女婴和残疾儿。而在美国,人口老龄化、出生率低下,夫妻结婚时间迟,领养一个孩子成为热门选择。
很多美国人对于中国文化非常热爱,再加中国领养机制和《收养法》比其他国家的领养较为健全,费用低,且美国医疗发达,不少美国家庭选择中国的儿童进行领养。这些被收养的华童中,很多儿童带有残疾。
美国妈妈收养的残疾宝宝。
中国娃到美国的生活状况如何?
美国养父母为领养华童过生日
领养中国孩子的美国家庭,90%以上生活在中产阶级的上层,拥有自己的别墅,被收养的中国孩子拥有自己的房间,处于优越的水平。总之,到美国生活,可能是当时中国弃婴、孤儿们的“改变命运的选择”。
我究竟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
身份认同问题是领养华童未来最难克服的问题,也是美国领养父母最担心的问题之一。
据一项调查显示,三成领养华童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只有不到一成认为自己是白人。其实,大多数的领养华童都可以融入当地社会,但是也有一小部分人无法跨过心理关口:我究竟属于哪国人?
“我觉得自己既不是中国人,又不是美国人。”
“如果我是中国人,为何不会说中文;在美国,我又因外表与他们不同而被歧视。”
一些人因为此类歧视而选择拒绝自己母国的文化传统,刻意追求白人的外表,性格还由此变得内向、忧郁和易怒。
为了不让领养华童产生身份认同的困扰,在他们成长的时候,美国的养父母更多采取“开放性教育”:让华童融入美国文化的同时,也要了解自己民族和传统文化。他们相信:具有双重或多重文化认同是克服身份认同问题的最佳方式。
比如,美国父母和领养华童一同学习中文与中国文化、穿中国传统的衣服、走进华人社区过“农历年”、“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等。有的美国父母亲自带孩子踏上“中国寻根之旅”或送孩子参加相关“夏令营”,增加对中国的了解。
领养华童和父母“过大年”
事实证明,“寻根”有助于身在异族环境的孩子树立自信。曾有一位名叫净的养女“寻根”后一扫以往的颓丧情绪:“我觉得我属于这里,回中国看看让我觉得我不孤 单。”养父母也说:“以前,净总是对自己不满意,但现在她挺着胸走路,身体站得很直。净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在学校里被同学们追问中国的事情。净变得快乐,仿佛一下子长高了许多。”
不仅如此,这些领养华童的美国家庭还自发建立了各种联谊会组织,其中规模最大的是领养华童家庭协会,现有 100多个分会,遍布全美各地。这些分会都建立了各自的联系网站,定期举办聚会和联谊活动,扩大领养华童的社交范围。
纽约华埠新春大游行中领养华童和美国父母。
回国寻亲之旅不免坎坷
“我叫哈莉。我在1995年被领养,我现在生活在美国。我喜欢唱歌、拉小提琴和跟朋友出去玩。我现在过得很好,但我想找到亲生父母。”在长江之畔的一个村子,哈莉与养母把一则中文寻人启事,贴在了村头一堵墙上。哈莉当年就被遗弃在那个村子。
幸 运的是,哈莉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生父。但这种情况并不是很多。很多从福利院、孤儿院被收养到美国的华童,可能都是被秘密抛弃的弃婴或是孤儿。想要寻找到自己的身世,并不简单。再加在异国他乡生活,语言、文化、国内孤儿院领养记录不全等原因,许多回国认亲的领养华童都无功而返。寻亲之路不免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