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山陇西郡

宁静纯我心 感得事物人 写朴实清新. 闲书闲话养闲心,闲笔闲写记闲人;人生无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文章分类
归档
正文

发文章和别人交流-科学家、学者、学徒

(2015-10-21 10:30:26) 下一个

培养科学家? 没道理啊?科学家按理说是几乎不能培养的啊?

已有 289 次阅读2015-10-21 19:35|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学术界大概有三种人: 科学家、学者、学徒,三者形成一个生态金字塔结构。论功底深厚视觉敏锐应当是学者而不见得是科学家。

科学家依赖天赋和天赋发展而成的思想体系而存在,无天赋则非科学家,可天赋无法培养只能发掘,发掘者本身需要强悍到家的教育功底或本身也是天赋者,还需要发掘者有广种薄收的理念,因此就出现了像苏联博士或剑桥博士那类多对一的培养方式,但成功率依然是不高。当然了,天赋不强的运气型科学家也有,也功成名就,所以说科学家是最难分类的。科学家通常很低产,真就是某位大哥说的二十年2篇东西那样的,一辈子搞不好就突破一个理论或者一个带理论味道的重大方法体系,没办法,这类东西涉及面大得吓人,典型属于十年乃至几十年磨一剑的,哪里可能一年出几个? 但只要出一个就早晚会导致一个领域的巨大变革。

学者就不一样了,学者不需要像科学家那样有惊人的天赋,但需要金钱、人脉、智慧和勤劳,甚至政治手腕和商业手段,是典型的职业人士。学者可以评上各国院士,但不见得能在人类学术史上留下一页。但学者好培养好量化啊。。。。。。只是学者无法真正强国。资源配比失衡的时候还会造成科学家群体的难以维系。学者转化为科学家的比例极低,不仅在于天赋还往往在于其需要适应短平快、高大上的审核要求的巨大耗散。不管实际情况如何,我自己是不赞成美国的教育科研体制的,那是在用人不是在培养人,假如哪一天美国失去了吸引科学家的人文和经济优势的话。。。。。。。

 

一般来说科学家是很不忿上层拿学者的衡量标准来衡量科学家的,没环境的科学家更是往往陷入”人民战争“中焦头烂额,但也没办法,历史时代问题,贵族要三代才能培养起来,从野蛮人治国到群氓治国,也才一代不是么?

 

工程界也是这样一个情况。处于顶级生态的大发明家和同样处于顶级生态的科学家之间往往互通,很多学者也喜欢投机到工程界。只是发明的门槛低,和SCI差不多就一回事,就差没分区而已,所以看起来成果多而已,但认真琢磨琢磨,大发明家的东西往往是同一个系列的一群,并非无大的思想脉络可寻;工程学者或投机学者也往往一群发明,但琢磨一下其后面的思想脉络就高低立判。不拿思想水平做评判是不行的,不管是尚未”量化管理“的工程界还是早已”过度量化管理“的学术界都是一个道理。 李克强总理咋呼的”全民创新“虽才刚刚开叫,但理论上看将与”全民学者“同样面临类似的问题。治国还是不要三拍的好,懂点生态学有点文化的好,不然大局上顶不住,下面各级投机一下,啥美好理想都会崩溃,当然了这个说深下去又是文化社会学的东西,说多了又要挨骂,打住。

 

————看到某仁兄说的“培养科学家”有感。另外,我总觉得老邪老师应当是首先是大教育家,其次才是科学家来着,为啥总爱乱搬老邪老师的态度来解释炸药奖啊什么杂七杂八的呢? 另外我总爱本能地先看看一个人的论文数量,要是告诉我说他认为是代表性论文的数量超过10篇,我就二话不说把他当学者看待了,又不是超级牛魔王,怎么可能一个人创建出好几个思想体系还不打架?梳理能力有问题那是。。。。。。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1693-929886.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陈楷翰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要是不争吵,每人拿出点成果来,不更好?

8蔡小宁戴德昌杨正瓴李俊罗教明姜咏江李学宽wangqinli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11]wangqinling 2015-10-21 23:54
 
娄子不捅,道理不明。科学就被人糊里糊涂蹂躏了。
博主回复(2015-10-22 00:05) 支持你的看法。。。。。。但愿这次不要挨骂,嘿嘿嘿。
[10]wangqinling 2015-10-21 23:44
 
这篇说到点子上了。
博主回复(2015-10-21 23:47)呃,怕是捅篓子的贴哦
[9]杨正瓴 2015-10-21 21:54
 
科学家按理说是几乎不能培养的啊?
不准确。

我是说,即使牛顿、高斯,仍然需要培养。
博主回复(2015-10-21 22:03)
[8]杨正瓴 2015-10-21 21:50
 
即使牛顿、高斯,也需要培养。

当然,鹅卵石是孵不出小鸡的,至少目前仍然是这样。
博主回复(2015-10-21 21:53)我晕,那是有配种的鸡蛋,没配种的鸡蛋你培养看看?
[7]杨正瓴 2015-10-21 21:46
 
(1)萨克·牛顿爵士PRS MP(Sir Isaac Newton,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
母亲想让牛顿当一名农夫,于是牛顿当了农夫。
他曾从学校退学,并在1659年10月回到埃尔斯索普,因为他再度守寡的母亲想让牛顿当一名农夫。牛顿虽然顺从了母亲的意思,但据牛顿的同侪后来的叙述,耕作工作让牛顿相当不快乐。所幸国王中学的校长亨利·斯托克斯说服了牛顿的母亲,牛顿又被送回了学校以完成他的学业。

(2)约翰·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德语:Johann Karl Friedrich Gauß;英语:Gauss;拉丁语:Carolus Fridericus Gauss;1777年4月30日-1855年2月23日)
父亲不认为学问有何用,不让高斯读书。
小时候高斯家里很穷,且他父亲不认为学问有何用,但高斯依旧喜欢看书,话说在小时候,冬天吃完饭后他父亲就会要他上床睡觉,以节省燃油,但当他上床睡觉时,他会将芜菁的内部挖空,里面塞入棉布卷,当成灯来使用,以继续读书。[4][5]

(3)威廉·亨利·"比尔"·盖茨三世,KBE(英语:William Henry "Bill" Gates III,1955年10月28日-)
父母很不愿意比尔·盖茨退学开公司。
然而,除了计算机比尔·盖茨对什么课程都提不起兴趣。大二时他终于向父母宣布,决定从哈佛辍学以抓住千载难逢的机会,因为等到他从哈佛毕业时,早已“错失改变世界的良机”。
“我们很揪心,”老盖茨说,“我们和其他父母一样,仅仅是想让孩子得到一个大学学位。”
老盖茨并不讳言他为小盖茨的学前教育花费的心血,钢琴课、体育课……即便后来证明小盖茨并没有这方面的特长。

见:
2015-04-27,重视课堂教学 ≠ 严格的课堂教学管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885645.html
博主回复(2015-10-21 21:48)你这说的全是天赋的案例啊。

另外补充:以色列学者:山寨到创新不易 科研者要允以失败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3-10/4487846.html
[6]姜咏江 2015-10-21 21:35
 
研究兴趣不浓,出不来科学家。
博主回复(2015-10-21 21:46)嗯,可也需要天赋支持啊
[5]李世春 2015-10-21 21:16
 
可以行政栽培啊!
博主回复(2015-10-21 21:17) 。。。。。。俺这次是不带情绪地在写东西的啊。
[4]罗教明 2015-10-21 21:08
 
科学家是自由竞争中冒出来的。
博主回复(2015-10-21 21:09)是啊,这才合理啊
[3]李俊 2015-10-21 21:04
 
培养与教育是一个意思。落后就要被教育。
博主回复(2015-10-21 21:07) 晕了,绕口令?
[2]杨正瓴 2015-10-21 20:44
 
能培养。
博主回复(2015-10-21 20:46)不容易说服我。
[1]熊栋梁 2015-10-21 20:41
 
代表性论文是不可能多,但是科学家尤其是应用基础研究的科学家不发表论文就有代表作可能也不是很现实。您说的谢平研究员,其实他是说两篇中文文章,他所发表的SCI很多的http://sourcedb.ihb.cas.cn/cn/expert/xkdtr/200907/t20090722_2156197.html。虽然我目前还是学生,但是我觉得像我所在的领域(跟谢老师很相似),都是通过一点点的积累起来的,如果不去发表就失去了和别人探讨的机会,即便我现在国外,我们也是希望通过发文章和别人交流。当然,现在中国把SCI看太重了。
博主回复(2015-10-21 20:45)积累能积累,突破难度巨大,感觉上。
博主回复(2015-10-21 20:43)啊,明白了。我的理解有点走偏差出来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