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
2016 (1035)
2017 (752)
2018 (978)
2019 (385)
2020 (175)
2021 (235)
2022 (101)
2023 (983)
培养科学家? 没道理啊?科学家按理说是几乎不能培养的啊?
已有 289 次阅读2015-10-21 19:35|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学术界大概有三种人: 科学家、学者、学徒,三者形成一个生态金字塔结构。论功底深厚视觉敏锐应当是学者而不见得是科学家。
科学家依赖天赋和天赋发展而成的思想体系而存在,无天赋则非科学家,可天赋无法培养只能发掘,发掘者本身需要强悍到家的教育功底或本身也是天赋者,还需要发掘者有广种薄收的理念,因此就出现了像苏联博士或剑桥博士那类多对一的培养方式,但成功率依然是不高。当然了,天赋不强的运气型科学家也有,也功成名就,所以说科学家是最难分类的。科学家通常很低产,真就是某位大哥说的二十年2篇东西那样的,一辈子搞不好就突破一个理论或者一个带理论味道的重大方法体系,没办法,这类东西涉及面大得吓人,典型属于十年乃至几十年磨一剑的,哪里可能一年出几个? 但只要出一个就早晚会导致一个领域的巨大变革。
学者就不一样了,学者不需要像科学家那样有惊人的天赋,但需要金钱、人脉、智慧和勤劳,甚至政治手腕和商业手段,是典型的职业人士。学者可以评上各国院士,但不见得能在人类学术史上留下一页。但学者好培养好量化啊。。。。。。只是学者无法真正强国。资源配比失衡的时候还会造成科学家群体的难以维系。学者转化为科学家的比例极低,不仅在于天赋还往往在于其需要适应短平快、高大上的审核要求的巨大耗散。不管实际情况如何,我自己是不赞成美国的教育科研体制的,那是在用人不是在培养人,假如哪一天美国失去了吸引科学家的人文和经济优势的话。。。。。。。
一般来说科学家是很不忿上层拿学者的衡量标准来衡量科学家的,没环境的科学家更是往往陷入”人民战争“中焦头烂额,但也没办法,历史时代问题,贵族要三代才能培养起来,从野蛮人治国到群氓治国,也才一代不是么?
工程界也是这样一个情况。处于顶级生态的大发明家和同样处于顶级生态的科学家之间往往互通,很多学者也喜欢投机到工程界。只是发明的门槛低,和SCI差不多就一回事,就差没分区而已,所以看起来成果多而已,但认真琢磨琢磨,大发明家的东西往往是同一个系列的一群,并非无大的思想脉络可寻;工程学者或投机学者也往往一群发明,但琢磨一下其后面的思想脉络就高低立判。不拿思想水平做评判是不行的,不管是尚未”量化管理“的工程界还是早已”过度量化管理“的学术界都是一个道理。 李克强总理咋呼的”全民创新“虽才刚刚开叫,但理论上看将与”全民学者“同样面临类似的问题。治国还是不要三拍的好,懂点生态学有点文化的好,不然大局上顶不住,下面各级投机一下,啥美好理想都会崩溃,当然了这个说深下去又是文化社会学的东西,说多了又要挨骂,打住。
————看到某仁兄说的“培养科学家”有感。另外,我总觉得老邪老师应当是首先是大教育家,其次才是科学家来着,为啥总爱乱搬老邪老师的态度来解释炸药奖啊什么杂七杂八的呢? 另外我总爱本能地先看看一个人的论文数量,要是告诉我说他认为是代表性论文的数量超过10篇,我就二话不说把他当学者看待了,又不是超级牛魔王,怎么可能一个人创建出好几个思想体系还不打架?梳理能力有问题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