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小二哥李白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诗经 邶风 新台

(2022-11-20 17:23:08) 下一个

邶风 新台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对诗经的解释首先应该尊重其形,即字面的意义,而且应该相信古人的审美水平和遣词用句的能力。毕竟能被传诵和最后被记录下来的诗是经过历代自然挑选的,应该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这是一首通过比拟燕子每年回来筑巢看见不同景观的视角,描写黄河中下游的先民们筑高台抗洪的诗歌。第一阙描写黄河汛期前期的,河水开始上涨的时候的新台,第二阙描写黄河汛期巅峰末期,河水刚刚开始退却的时候的新台,第三阙描写黄河汛期过后,河水完全退却之后的新台。

 

诗歌透露了很多先民们与黄河搏斗的信息。

 

新台是黄河中下游的先民们为了抗洪而筑起的高台。这是一项依靠集体力量才能够完成的工程。

 

为了长期在新台与黄河搏斗,先民们在高台上用横杆架起渔网捕鱼。渔网之设的设字,说明了这些设备是在新台建设的计划之中。戚施,说明这和渔网设备相当有规模。这说明先民们熟练掌握在黄河边有规模渔猎的技术。

 

从芦苇的枯荣状态可以得知,当时黄河洪涝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如果考虑到燕子每年回来一次,当时当地的黄河洪涝期可能持续超过一年。当洪水退去的时候,通过大雁从鱼网之设旁飞,和燕子把鱼网之设当成屋檐来筑巢的描写,表现先民们建设的新台的高度,和当时黄河泛滥时水位之高。这可能是因为下游淤塞,似是大禹治水疏通河道之前的水况,也似乎印证了《邶风新台》的下一首《邶风 二子乘舟》疑与大禹治水有关。

 

诗文细译:

新台有泚,泚是指水清澈,有泚指的是新台还没被泡成泥浆时候的状态。

河水弥弥,河水特指黄河之水。弥是指水涨,弥弥,不断上涨。

燕婉之求,燕子回来找地方筑巢。燕子是候鸟,每年春天会回来筑巢孵卵。

蘧篨不鲜,蘧篨是指芦苇,不鲜,没有绿叶。指经过长时间的枯水期,新台的芦苇已经干枯,没有绿叶。

 

新台有洒,洒是指水浑浊,有洒指的是新台泡在水里已久,周围的水已经被泡成了泥浆的状态。

河水浼浼,浼字从水从免,免原意是脱帽和退下,浼是指水退,浼浼,水正在慢慢退去。

燕婉之求,同上。

蘧篨不殄,殄的原意是指断和残,不殄,没有断残,指芦苇非常茂盛,相对于上一阙的不鲜。

 

鱼网之设,用网捕鱼的设备。

鸿则离之,则,应同侧,离,是指飞行的雁阵与新台的距离,即同一高度的侧旁。全句是指大雁从新台鱼设的侧旁飞过。这句诗是以大雁的飞行高度来参照黄河退水之后的新台的高度。

燕婉之求,同上。

得此,得到这些,指鱼网之设。

戚施,戚,原指斧钺边缘,后来通指主体的边缘。如亲戚,亲为主亲,戚为旁亲。施,是指旗杆横向旗蕃下垂一种旗,可以追溯到象形文字的图案来验证这个解释。这里是指横杆挂鱼网,非常形象且明确。

戚施是指横杆和挂网形成了一个像屋檐一样密集的边缘。燕子是喜欢在屋檐底下筑巢的候鸟,得此戚施,燕子得到这些密集如屋檐的鱼网设施。

 

诗歌意译:

新台周围的水还是清澈的时候,黄河之水正在上涨。燕子来找地方筑巢,芦苇干枯没有绿叶。

新台周围的水变成泥浆的时候,黄河之水开始退却。燕子来找地方筑巢,芦苇长得高大茂密。

新台边缘设置用来网鱼的横杆,大雁可以从旁飞过。燕子来找地方筑巢,正好落户在这些像屋檐一样密集的木橼之下。

 

诗评:

从诗歌选择的艺术的角度,以燕婉之求,燕子每年春天回来筑巢所见,来诉说新台在黄河汛期之前,汛期,和汛期之后的变化。两千多年之后,黄河在新台地区的燕子回巢还会催生出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到这里的儿歌(综合《小燕子》儿歌作者王路创作这首儿歌歌词的回忆记录),并且同样得到极大的共鸣。这说明先民与今人在艺术审美和感情上高度相通。

 

诗歌的用词,对静态和动态事物的描写精确细致,逻辑性强,匹配他们驾驭大规模工程的能力,说明这个地方的先民们在生产力,组织能力和文化上的先进性。

 

设施这个在今天还代表着生产力和组织能力的用词,学者们考证最早见于西汉的《淮南子》和东汉的《论衡》。他们之前又是从哪里获得这个词的?已经明摆在这首诗的最后一阙里边了。

 

诗经时代新台的建设首先应该跟黄河中下游的先民抗洪有关。卫宣公筑新台之事是很多年之后了。刺时派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仅仅因为卫宣公之事提到了新台,进而认定这是一首刺时诗,我认为是牵强附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