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7)
二. 古窑民俗博览区
看完御窑,当然还要看看民窑。景德镇古窑始建于五代,在宋、元、明、清后不断发展壮大。为了还原历史,景德镇政府以清代古窑镇窑为基础,规划修整出83公顷土地,建造古窑民俗博览区,集中保护陶瓷历史文化遗产。古窑民俗博览区陆续将景德镇各地古窑迁入复建,打造成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国家5A极景区。将2000多年景德镇制陶史,复刻在这片土地上,展现给世人。景区分为历代古窑展示区和陶瓷民俗展示区两大部分。古窑展示区内有古代制瓷作坊、世界最古老的瓷器生产线,清代镇窑、明代葫芦窑、元代馒头窑、以及宋代龙窑等等。镇窑是博览区的镇馆之宝,它是清代景德镇制瓷业的代表性窑炉,是全世界唯一遗存的一座大型蛋形柴窑。围绕着镇窑,11座古窑排列错落有致。2014年6月14日中国文化遗产日,镇窑点火复烧成功。古窑炉旁挂满了名人参加点火仪式的照片,我认得出的有唐国强、王刚、张铁林、马未都等人。随后,明代葫芦窑、元代馒头窑、宋代龙窑、明清御窑中的青窑、龙缸窑、烽火窑等古窑一一复烧成功,使得古窑陶瓷的传统烧制技艺得以延续、传承和弘扬。如今大多古窑每年定期烧窑一次,也有个别古窑每年烧窑四次。开窑点火仪式,成为一项旅游项目吸引游客,烧制出的产品可在博览区中买到。
古窑民俗博览园区内很幽静,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中心广场
广场中间是窑神童宾的塑像。童宾是明代万历年间景德镇的烧窑把桩师傅,在烧制御器大龙缸时以身祭窑,被后人奉为窑神,又称风火神。
风火神庙建于清代嘉庆年间,建筑分享堂和后寝两部分。目前已被列为景德镇市文物保护单位。
瓷器作坊,俗称坯房,是制作瓷器坯胎以及坯胎釉下彩绘的工场建筑。目前是各技艺的传人的作品展览区,传人们会亲临现场与游客交流,在这里也可买到他们的作品。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袁宁霞正在她的摊位凝神创作
景德镇瓷器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美誉,这位传承人正在向游人展示会唱歌的碗
宋代龙窑:龙窑是中国传统窑炉之一,依山势而建,形状似龙而得名。龙窑的优点是造价低,装烧量大,可充分利用余热烧造青瓷、影青瓷。龙窑为景德镇宋代瓷业兴盛作出杰出贡献,它烧出的青白瓷负有盛名,深得真宗皇帝喜爱,御赐“景德”。
元代馒头窑:元代经典瓷窑之一,形似馒头得名。其特点是双烟囱结构,是北方单烟囱瓷窑的创新
明代葫芦窑:葫芦窑为景德镇特有瓷窑,最早出现在元末明初。葫芦窑如同倒地的葫芦,前大后小,兼备龙窑和馒头窑的优点,是明代景德镇重要窑炉。直到清代的蛋形窑出现,才停止使用。
清代镇窑:镇窑是清代景德镇制瓷业的代表性窑炉,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最具有价值的古代瓷窑,可以同时烧出高低温几十种不同类型的瓷器。
古窑每年开炉一次,烧制出的产品可在博览区中买到
壶展,这批瓷壶釉彩绚丽、造型美观,种类丰富、型制多样。壶的造型源于各种花卉,以及象征吉祥寓意的桃、石榴、葫芦等型制
参观完古窑展示区,我们来到陶瓷民俗展示区。这里是由迁建的古代民居建筑群——明园、清园组成,包括夏田閭门、五股祠堂、汪柏故居、玉华堂、天后宫、大夫第等等。
瓷音水榭 前面传来一阵悦耳的音乐声,我们顺着长廊来到小湖中央的水榭。一群身着青花样式旗袍的女子正用瓷器做成的各种乐器表演。瓷笛悠扬高亢、瓷磐清脆动人、加上瓷管钟、瓷瓯等乐器,时而如高山流水,时而像竹露清响,完美诠释了景德镇瓷器“声如磐”的特点。
三. 陶溪川文创街区
陶溪川文创街区是一个利用国营宇宙瓷厂的旧厂房改造而成的陶瓷文艺创意园。陶溪川位于景德镇河东老城区,这里原有民瓷厂、宇宙瓷厂、陶瓷机械厂等多个近代工业厂区,是景德镇市区工业遗存最密集的区域。它代表新中国陶瓷工业生产发展的城市记忆,是一代景德镇陶瓷人的精神家园。为了保护陶瓷工业遗产核心,景德镇对瓷厂22栋老厂房、煤烧隧道窑等工业设施进行保护修缮,将原来的原料车间、成型车间、以及包装彩绘车间变身为陶瓷工业遗产博物馆、美术馆、培训平台、工作室、设计中心,将老瓷厂转型升级为“国际范、跨界经营”的文化创意街区。在文化复兴和文化推广理念下的建立的陶溪川,已成为景德镇陶瓷文化推出的新名片,成为老旧空间焕发新活力、拉动城市新增长的典范。陶溪川创意广场是新型的以陶艺为主题的文艺街区,是历史和现代的融合,传统与时尚的穿越。
陶溪川文创街区是由瓷厂的旧厂房改造而成的陶瓷文艺创意园
厂房内一边是一个个新颖的创意小摊位
另一边还保留着旧时的炉窑
陶溪川创意广场是历史和现代的融合,传统与时尚的穿越
每到周末,陶溪川有陶瓷夜市,吸引许多游人前往参观、购物。已是下午4点,一个个帐篷已经搭好,迎接即将到来的夜市。我们今天离开景德镇,原本打算呆到夜市后,因为下雨没了兴趣,临时改签车票提前离开了,期待下次再来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