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林间溪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成都散记 (1)三星堆博物馆(上)

(2025-07-30 22:53:54) 下一个

成都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城市,曾多次来到这里,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今年6月我又一次造访这个美丽的城市,这次最大的愿望是参观三星堆博物馆。20多年前第一次来到成都,我曾参观过三星堆博物馆。当时就被那些高鼻大眼的青铜人头像所大大震撼,激发了对这个不同于中原文化的古文明浓浓的兴趣。三星堆文明非常神秘,虽然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却没有半片文字被发现。由于出土文物奇特的造型,使得人们对这个古文明充满遐想:有人认为它们不属于中华文明,有人认为它们来自两河流域,甚至有人将它们与外星人联系在一起。三星堆文明究竟来自何方?考古学家们对这个问题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和考察。三星堆的考古发掘过程,也是一个探索与解谜的过程。三星堆的发掘一直在持续地进行着,2019年又有重大发现,新发掘的6个祭祀坑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去年听说三星堆博物馆又开了新馆,展出了更多新发掘的精美文物,我就一直想去看看。决定好成都的行程后,首先就要找票。据说博物馆一票难求,需要提前很多天预约。好朋友秦曾经在成都工作过,拜托她帮忙预约好门票,同时请好讲解导游,抵达成都后的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开车出发了。今年我和雨水杠上了,六月初抵达中国后就一直下雨,走了好几个地方,无一例外,每处都是淅淅沥沥。就连内蒙古不太下雨的地方也结结实实下了两整天的大雨,据说这是以往很少见的现象。这不,一到成都天上又下起大雨。好在我们是参观博物馆,雨水对我们的影响不算大。抵达博物馆,电话联系讲解员,她告诉我们最佳的停车位,尽量减少雨中行走的距离。

三星堆新馆斥资15亿元打造,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单体博物馆。走进大门,迎面是以三星堆青铜人头像为原形打造的巨大雕像。长长的步道,树木花草修剪得整整齐齐。步道尽头的广场中央,屹立着以青铜神树为原型的雕塑,整个博物馆外围非常“三星堆”。(结束参观雨终于停了,这组照片是我们离馆时拍照)

庭院的树木修理得整整齐齐,这些年来国内的绿化做得越来越好了       

博物馆采用螺旋曲线风格,其外形为三个相连的圆形建筑,象征三个土堆。其中两个建筑以玻璃为外墙,好像两只突出的眼睛,寓意:堆列三星、古蜀之眼。

堆列三星、古蜀之眼(网图)                                                

远处是1992年建造的老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里,立刻感觉到它的宏大。整个建筑以流线形为装修风格,简约却不失美观。博物馆里挤满了人,熙熙攘攘、摩踵插肩。新馆自开馆后就热度极高,据说每天参观的人高达几万。人们蜂拥而至,争先恐后想要亲眼目睹这个考古奇迹。如今博物馆控制每天参观人数,上午放票9000人,下午11000人。虽情况稍有好转,可还是人山人海,每件文物前都挤满了人。想要安安静静欣赏文物是不可能的,只能紧紧跟随讲解员,努力倾听讲解。或颠其脚跟,将手机举过头,草草拍张照片。

世纪逐梦

博物馆以“古城古国古蜀文化”为主题,分为世纪逐梦、巍然王都、和天地人神三大展区。第一展区世纪逐梦回顾了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一直延续到现今的三星堆发掘历史。1927年四川广汉月亮湾村民燕道诚在自家院子里挖出一个长方形坑道,由石板围成,坑内放满了玉石器。从此,一个沉睡了几千年的古文明,开始逐渐苏醒。当时在广汉传教的英国传教士董笃宜(V H Donnithorne)敏锐发现这些玉器不同寻常,便将此事告诉时任华西协和大学博物馆馆长的葛维汉(David Graham)。1934年,华西协和大学博物馆在广汉县长罗雨苍的主持下,进行首次发掘。不久后抗日战争爆发,考古工作全面长期停滞。新中国成立后的50-60年代,考古工作者对遗址重新展开调查和试掘。真正系统性的发掘和研究发生在80年代。1986年两个祭祀坑的发现震惊天下,出土了青铜神树、青铜大立人、青铜面具、金面具、金仗、象牙等上千件珍贵文物。古蜀文明的璀璨和神秘震惊世界,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遗址以三星堆文化命名,并于1992年建造博物馆,1997年正式开放对外展出。2019年,又有六个祭祀坑被发现,再次引起广泛关注。新发现的祭祀坑中出土了青铜器、金器、玉石器等各种文物1.7万多件,极大丰富了三星堆文化内涵。人们对三星堆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2022年新馆开工建造,次年建成开放,向人们展现新的研究成果。

按照等比例还原的三星堆祭祀坑,重现文物出土时的样子                                             

巍然王都

第二展区的主题为巍然王都。研究证明,三星堆遗址代表的古蜀文明,大约发生在4800-2500年前。从年代来看,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早期距今4800-4000年,属本地文化范畴,二期文化距今4000-3600年,大致与夏朝年代相和,有明显的外来文化因素传入。三期为3600-3200年前,对应中原的商朝时期,开始出现大量的青铜器。在这里,可寻到商代青铜器制作技艺的印记。四期距今3200-2600年,属十二桥文化,与金沙文化存在的时间和文化特征类似。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三星堆已发展为古蜀人中心聚落。商代早期出现城墙和大型建筑,中期后城址面积达3.6平方公里。阶级开始划分,出土的青铜头像的头冠、发型和服饰各异,反映出当时的族群构成和等级秩序。三星堆作为古蜀国的政治、宗教和经济中心,有高度发达的青铜铸造、黄金加工、制玉、和丝织业,以及成熟的祭祀体系,彰显出其王都风范。这一展区介绍了三星堆人生产生活方面的成就和成熟的祭祀体系。

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相比玉器、金器和青铜器这些统治阶层的专用品,陶器多为普通人使用,反映了古蜀人的日常生活。陶器多为炊具和酒具,也有许多造型有趣的物品

这只三足炊具有大口,内中空,足下可生火加工食物,有人戏谑地称之为四川人最早的火锅

这只小陶猪胖头胖脑,造型十分可爱              

三星堆出土了许多饰品,说明当时人们已开始注重美观。下图:1)象牙珠,2)玉串珠,3-4)玉管,6-8)玉珠,9)绿松石海贝饰,10-11)玉珠,12-14)玉管,15)琥珀坠饰,16)虎牙,17)玉镯  

祭祀坑中还发现大量的象牙,它们不仅用来覆盖青铜器,也有加工雕刻做成饰品或艺术品。下图是象牙雕塑碎片:左图是象牙残片放在培养皿中,以示残片大小;右图逐次放大,我们可清楚看到残片上的雕刻。象牙残片雕刻精美的花纹,线条清晰,图案繁多,体现了古蜀人在微雕方面成熟的技艺。除了常见的云雷纹、卷云纹外,还有些奇怪的纹饰,在三星堆的发掘中首次出现。  

古蜀人的青铜制作已达到相当高超的水平,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青铜人像。有人头像、立体像,以及许多的动物形象。

青铜着裙立人像 ,这座高20厘米的青铜人像,是三星堆一件比较特别的文物。人们根据他的造型,昵称其为青铜奥特曼。这是一个肌肉男,大背头、紧身背心,宽肩窄腰,三星堆人的审美,放在现代也不落伍。(右图为左边的抠图) 

扭头跪坐人像,与其他出土青铜像不同,这座人像写实风格浓郁。它出土于4号坑,高30厘米,同时出土的共有3件,其造型大致一致,面部表情以及发式各有差异。它们采用整体浇注方法,一体成型。人像面部表情坚毅,跪坐脚着地,身体扭曲,手腕、脚踝、小腿肌肉的刻画十分写实,臀部线条完全绷紧,好像随时可弹跳而起。这种风格在三星堆出土文物中并不多见,在商周青铜文化中独树一帜。(下图为同一座人像的不同角度)

三星堆出土了200多尊青铜头像,是三星堆青铜文化重要标识之一。青铜人头像造型生动,内涵丰富,头冠、发型和服饰各异,据推测是当时族群构成和等级秩序的反映。最常见的有平头和圆头两种,它们分别持有不同发型:平头通常有长长的辫子拖在脑后,称为辫发;而圆头象征头发卷起至头顶,用笄系在脑后,叫做笄发。据推测笄发和辫发可能代表两个不同的部落,更多研究者倾向它们可能代表不同地位的人。笄发者多与祭祀有关,被认为是代表宗教的祭司,而辫发者可能代表世俗的权力集团,即掌握王权者。a. 圆头,b. 笄发;c. 平头,d. 辫发;e.-f. 头戴冠帽,被认为是酋长或者国王                                                  

黄金饰品  三星堆5号坑出土了大量的黄金制品,有金斧、金虎、圆形金片等等。这片鸟形金箔片(上图),平均厚度仅为0.12毫米,由一整张金箔纸制成。将如此大面积的金片处理这么薄,这么均匀,说明3000多年前,三星堆人的金工擀片或压片技术,已经非常娴熟高超。下图:金叶饰,上有精美的图纹。

黄金面具  左边这张薄如蝶翼的金面具宽37.2厘米,高16.5厘米,重100克,是三星堆出土的最完整的金面具;右边的金面具残片出土时重286克,虽只是半张金面具,却是三星堆出土的最重黄金面具。

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  三星堆出土了大约两百多座青铜人头像,只有5具佩戴黄金面具。这是人物身份尊贵、地位崇高的体现,说明三星堆社会层次分明,权力分化,催生出国家统治机构。从造型上看,它们独特又极具辨识度的相貌,是三星堆的门面招牌

黄金权仗  是我国发现的体量最大的黄金制品,是权杖也是法杖,代表政治也代表宗教。金仗全长143厘米、直径2.3厘米,重463克,一端刻有箭、鸟、鱼、以及人像组成的复杂图案。研究人员推测这些图案表明古蜀早期是由鱼和凫两个部落组成的联盟,昭示着三星堆时期的古蜀国已进入第三王朝,鱼凫时代。学者认为,金仗是政教合一体制下的王者之器,象征王权与神权 。

青铜大立人   高2.6米、重180公斤,是世界第一大青铜像。大立人头戴高冠象征身份高贵,面佩面具沟通神灵,双手环抱于胸前作献祭状,手中空,不知曾经握着什么。他身着三层华丽长袍,立于神坛上。神坛分为三层:最下层位方形素面台基连接大地,中层为神兽拱卫往上托举,上层是布满卷云纹的神台,所表现的含义是在神兽的负载下,大立人腾云驾雾慢慢升起,去往上界祭拜神灵。他是古蜀三星堆时期祭祀大典的主祭者,也是掌管世俗政治的王,更是神在人间的代言人,是集王神巫于一体的至尊王者。

大立人前挤满了人,很难接近                                                      

(左):网上找来一张大立人照片,以便清楚显示大立人全貌;(右):讲解员为我们讲解大立人的服饰,其外袍刻有4条飞龙,非常华丽

未完待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冯墟 回复 悄悄话 非常令人神往,谢谢林兄介绍!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