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林间溪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精彩景德镇(三)中国瓷器博物馆(上)

(2025-05-14 08:23:01) 下一个
四.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

来到瓷都,怎能不看看陶瓷博物馆?景德镇陶瓷博物馆是中国唯一一座陶瓷艺术博物馆,收藏陈列景德镇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生产的瓷器精品。博物馆建馆于1954年,其藏品丰富,跨越时代长,收藏不同时期瓷器2万多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500余件。博物馆有五个展厅,分别为五代、宋、元展厅,明代展厅,清代展厅,民国以及现代展厅。按年代分类,最早期的在下层,随着年代逐层向上。

预约好早晨九点的第一批参观,我们准时进入博物馆。据说博物馆有一组网红的罗汉瓷塑,通常是排着长队。按照小红书的提示,我们进馆后首先爬上第六层,参观这组网红展品。顺利找到罗汉作品,果然排着队。因为刚开门,队不算长。大家排着队慢慢向前走,每个人都会停留在每一尊罗汉瓷塑前,拍照,然后进入下一个。我也一样拿着手机一通乱拍,却忘了仔细欣赏作品本身。回过劲来已经走完了全程,再想仔细观看又得重新排队,只好作罢。此刻队伍已经比我们来时长了许多,不禁扶额自嘲一番。不过,最终我也没搞清楚,博物馆精品这么多,为什么偏偏这组罗汉成为了网红,也许是十八罗汉,个个表情不同,各有特色吧。

十八罗汉瓷塑,由清末民初年间瓷塑艺人魏洪泰所作。魏洪泰生卒年不详,以创作瓷塑见长。他创作的18罗汉原供奉在景德镇紫云岩圆通庵,现收藏于博物馆。作品高50厘米左右,胎质细腻致密,用青花料点睛描眉添须,以及妆点服饰;紫金釉饰山石底座,施透明釉。人物造型准确、神情各具特色,和谐统一。

看完网红的罗汉组塑像,我们下楼来到三层,按照年代的正规路线,逐一向上慢慢参观。

第一展厅,由五代、宋、和元三部分组成,其中以宋代的影青花、印花瓷和元代的青花瓷、高温颜色釉瓷最为夺目。景德镇窑早在五代时期就已出现,但在全国众多的窑场中并不出众。宋代,我国名窑林立,名瓷辈出,各自烧出具有特色的产品。随着宋室南渡,许多北方著名窑场的优秀工匠将先进的制瓷工艺带到景德镇,加上景德镇具备优质陶瓷原料的陶土和水源,它的制瓷技术大大提高,并创作出名扬天下的青白瓷。景德镇以其精湛的青白瓷工艺异军突起,引领天下,成为宋代青白瓷窑系中最杰出的代表。这种青白瓷大部分在坯体上刻暗花,薄剔透明,内外均可映见,釉隐现青色,故又称影青瓷。

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灵活多变采用了刻、划、印、褐彩等装饰手法。刻花多用于图案轮廓线,使图案凸起,达到浅浮雕的艺术效果。看看这一组瓷盘:A. 青白釉刻花葵口盘(北宋) B. 青白釉双鱼纹盘(南宋)C. 青白釉花瓣形盘(北宋)D. 青白釉托盘(北宋)

印花,在泥胎上拍印出花纹,烧制后印花图案凸起,富有立体感。这只影青印花双凤碗,内壁饰折枝凤凰牡丹花纹,间以蓖纹,线条流畅,釉色粉青光润,器型圆正,口薄底厚,造型灵秀精巧实用 

A. 青白釉练盖魂瓶(北宋)B.  青白釉堆塑人物魂瓶(南宋)C. 青白釉堆塑十二生肖魂瓶(元)

素胎歌姬俑(宋)                                                                 

元代,继青白瓷后又创烧成功白瓷、青花瓷、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等新品种,将瓷器装饰推进到釉下彩的时代,景德镇逐渐形成全国陶瓷制作中心。

卵白釉觚(元)                                                                             

卵白釉印花盘(元)                                                 

青花牡丹纹梅瓶(元),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器物特征为小口,丰肩,收腹,器身至上而下绘五层纹饰。肩上覆莲瓣纹,内绘八宝纹,腹部绘缠枝牡丹,下腹绘莲瓣纹。整件器物层次多,饰纹满,釉色青白,青花发色浓郁,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第二展厅以明代官窑瓷器为主,景德镇自明洪武二年创建御窑厂,其陶瓷艺术进入一个新的高度。这一时期,官窑器制作和装饰手法有青花、青花斗彩、五彩、红绿彩和颜色釉等。官窑与民窑作品风格迥异,官窑严肃、民窑活泼,大量生产出口国外的五彩以及青花瓷器。永乐年间御窑厂制瓷业空前发展,陶瓷品种日益增多,主要有青花、甜白、祭红、釉上彩等。青花瓷使用进口颜料,呈色深翠凝重,构图疏朗秀美,永乐及宣德二朝被誉为我国青花瓷的黄金时代。明代是景德镇鼎盛阶段的开始,陶瓷艺术集历代瓷艺之精华,取得了更高的成就。

青花葡萄纹菱口盘(明宣德),葵花口,折沿,口沿绘缠枝牡丹,内外壁等距离绘牡丹、莲花图,盘心绘折枝葡萄。胎厚重,釉色青白,青花浓艳。

除青花外,甜白瓷釉面柔和温润,祭红瓷色泽鲜艳、质感泽厚,釉上彩瓷除矾红、绿彩、黄彩、褐彩等单色彩外,还有黄地绿彩、红地绿彩、绿地酱彩金彩,以及浇黄三彩。看看这组彩色瓷器:上图:红釉金钟碗(明宣德),下左:黄釉碗(明正德),下右:紫金釉碗(明宣德)

蓝地白花鱼藻纹碗(明宣德)                                                                               

左:祭蓝堆力龙瓶(明嘉靖),右:祭蓝釉蒜头瓶(明)                                           

五彩杂宝果盒(明万历),中心以圆形四散弧线间隔,以青料勾画部分线条,以五彩绘杂宝,圈足处以青花、红彩绘回纹。胎体厚重、料色艳丽。

古彩团龙纹坛(明万历)                                                                                  

第三展厅展出景德镇陶瓷史上最为灿烂的清代陶瓷。清代的陶瓷是中国古代陶瓷的集大成者,此时景德镇陶瓷工艺集中了汝窑、龙泉窑、哥窑等各大名窑的陶瓷技术,并进一步发杨光大。康雍乾三朝是清代陶瓷最繁荣的时期,除了传统的青瓷釉和黑釉外,也开发了多种色釉,在烧制技术和绘图工艺上均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度,彰显了古代瓷器工匠的最高水平。清代流行粉彩或珐琅彩,在瓷器表面烧制的图案繁密细致,几乎与绘画相同。进入十九世纪后,随着国内局势动荡和国力衰落,陶瓷的品质难以维持,逐渐走向衰落。

清代各朝青花瓶,从左到右:青花人物图(顺治),青花雉鸡牡丹纹凤尾尊(康熙),青花折枝花果纹天球瓶(雍正),青花缠枝莲纹六方贯耳瓶(乾隆)

康熙时期,逐步将御窑厂恢复完善,其产品质量更加好转,并且较前朝开始进步。康熙瓷器品种繁多,千姿百态,造型普遍古拙,胎体厚重。康熙五彩的主要颜色有红、黄、紫、绿、蓝、黑等,很少用青花,描绘精致。珐琅彩、粉彩是这一时期的重大发明。

青花山水凤尾尊(清康熙),尊口外撇,形似喇叭,圆筒长颈、弧肩鼓腹。颈与腹部分别采用中国画“斧劈皴”技法绘山水图。青花料色浓艳,用笔遒劲挺拔。康熙青花独特的“料分五色”分水技法使画上青色浓淡相宜,增添更多韵味。

天青釉刻如意耳梅瓶(清康熙)

古彩琴棋书画人物图瓶(清康熙),古彩也称五彩,以红、黄、绿、为主色调,色彩古朴素雅。腹部绘庭院仕女,亭台院落中,梧桐蕉叶下,仕女们三五成群,或下棋、或弹唱、或交谈,一片其乐融融的场景                                               

康熙瓷盘:A. 洒蓝釉里红西厢记图盘,B. 斗彩勾莲纹折腰盘,C. 斗彩蝙蝠葫芦纹盘,D. 五彩鱼藻纹盘, E. 五彩万寿无疆仕女图,F. 三彩斗笠碗

康熙龙纹瓷盘:  A. 黄地三彩龙纹折沿盘,B. 黄地刻龙纹盘,C. 青花绿彩龙纹盘, D. 黄地三彩龙纹盘

雍正朝被认为是清朝盛世之一,其瓷器生产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制作之精冠绝于各代。总体风格轻巧俊秀,精雅圆莹。着重仿古创新,其中大多为颜色釉。雍正官窑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影响而创新的粉彩,是雍正釉上彩的主流品种。雍正粉彩不仅白地彩绘,还有各种色地彩绘,如珊瑚红、淡绿、酱地、墨地等。

祭红釉玉壶春瓶,祭红瓷是红釉瓷中的佼佼者,它以钢为着色剂,生坯上釉,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祭红娇而不艳,红中透紫,色泽深沉而稳定,常用做祭品,故名祭红。祭红烧制难度大,成品率极低,且成本极高,采用珊瑚、玛瑙、玉石、珍珠和黄金等名贵原料制作,因此弥足珍贵。

白釉模印菊瓣刻缠枝花卉纹花浇(清雍正)通体施白釉,口部形如凤首,长颈,颈部颈肩凸起一周玄纹,圈足。通体纹饰以暗刻之法,口沿下一周蕉叶纹,颈部中央刻朵花纹,下段刻莲瓣如意纹和弦纹,肩部刻缠枝花卉纹,腹部刻施缠枝卷草纹,腹部上下模印菊瓣造型,整体格调淡雅素净,纯洁高贵。

茶叶末釉花浇(清雍正)茶叶釉釉色最具魅力,釉面细腻,色泽幽静均润,颜色多变      

雍正瓷瓶:A. 粉彩荷花图玉壶春瓶,B. 仿哥釉贯环四方瓶,C. 冬青釉绳纹尊,D. 墨彩人物图瓶

雍正瓷碗:A. 粉彩花蝶图碗,B. 黄地绿彩婴戏图碗,C. 粉青釉刻花纹碗,D. 粉红釉刻花纹碗。景德镇瓷器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誉,在这里得到很好的展现

雍正瓷盘:A. 黄釉刻暗花缠枝莲纹盘,B. 绿釉刻花纹盘,C. 粉彩孔雀牡丹纹盘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