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林间溪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精彩婺源(五)庆源,桃源深处的千年古村

(2025-04-07 20:34:37) 下一个

庆源村,婺源东北部深山里隐藏的一个千年古村落,这里四面环山、峡谷幽深,古时水不通舟陆不车,因路远地偏、环境优美素有“小桃源”之称。它是婺源旅游东线中最远的一个村庄,坐落在赣皖浙三省交界处,北与安徽休宁县仅隔一座五龙山,东与浙江开化也只隔一条马金岭。两条山岭夹峙的山间谷地上,便是这座美丽而幽静的徽派古村落。与婺源其他热门景点相比,它的名气不算大,因此商业开发不严重,是一个原汁原味的原生态村庄。这里仍保持着原始质朴的乡村气息,安静而祥和,村民和蔼可亲,当然也有例外,且容后再禀。

汽车在前往庆源的上路上盘旋,记不清转了多少弯,突然眼前一亮,前方一片开阔,一大片油菜花田出现在眼前。花田远处是高高低低的白墙黛瓦马头墙,庆源村到了!

满山遍野的油菜花海像一幅天然画卷,勾勒出庆源古村的春韵                   

花田与村庄浑然天成,展现出一种原生态的美丽                               

庆源建村于唐开元年间(公元674年),具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据记载当初詹姓始祖为避免战乱,带着族人一路迁徙,发现了深山中这处不为人知且山清水秀之地,便结庐建村定居下来,逐渐村落形成一定规模,成为徽州地区詹氏家族的发祥地之一。村中心,一株千年银杏,树高30余米,被村民奉为神树。一条名为桃溪的小溪顺村而下,将古村分为东、西两岸人家。村民们在溪中浣衣洗菜,颇有几分江南水乡韵味。溪中有7座石碣,每隔十来米就有一座小石桥横跨小溪,27座石桥将两岸连为一体。 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庆源涌现出不少的名流巨富,以明清期间最为鼎盛。如今村中还保存着“大史第”、“大夫第”、“资政第”等官宅,以及“福绥堂”、“敬慎堂”等商宅。如今尚存的数十栋明清时期的古建民居,是徽派建筑的经典代表。昔日官邸、寻常巷陌,虽几易其主,但古韵犹存。

村口“别有天”古亭内现依然保留古人绝句“空山隐卧好烟霞,水不通舟陆不车,一任中原戎马乱,桃源深处是我家”

桃溪顺流而下,将古村分为东、西两岸人家。沿着小溪,青石板路已磨得光滑

村民们在溪中浣衣洗菜,给古村增添几分江南水乡韵味                  

每隔几米,小溪上就有一座石桥横跨,将两岸连成一体                   

我们在村中心停下,刚下车就有一人前来询问是否要找导游,心中有些好奇,小小村庄还需要导游?鉴于我们时间有限便谢绝了。不像篁岭那样人声鼎沸、人流如织,这里充满宁静和平和,整个村庄只有我们两个外来人。我们沿着小溪在村中慢慢行走,庆源古村历经千年风雨侵蚀,虽饱受沧桑不复风采,却依然保持着昔日的韵味。这里每一个岁月斑驳的深宅大院都似乎是一段历史的浓缩,在这个如世外桃源之地静静述说世代繁兴的家族历程。

村中心一株千年银杏树,被村民奉为神树                                        

沿着小溪,白墙青瓦,徽派民居鳞次栉比                                  

斑驳的院墙,承载着古村厚重的历史                             

粉墙虽已残破不堪,早看不出当初的模样,但岁月的印记深深地刻在每一块石砖上

我们沿着小溪慢慢走着,突然溪边一位洗菜的妇女对着我们大叫起来,告诉我们身边的一座古宅可以参观。定睛一看,门前写着“大夫第”。起初我们以为是村民好心提醒,可是走进院门发现大门紧锁。正在我俩犹豫准备退出之时,妇女赶过来,告诉我们要想进去看,每人先交3块钱门票,如果要讲解便需要5元。既然来了就进去看看吧,我们表示不需要讲解,交钱后她打开大门,一个年久失修的危房出现眼前。天井里堆着乱七八糟的东西,除了天井,任何房间都不可以进。整个房子没有任何可看之处,她开始劈劈啪啪讲起了红色年代打土豪分家产,房子被分为5家的琐碎之事,我们不耐烦听她的唠叨,反复告诉她不要讲解。她又开始哭穷,说是挣钱买瓦修房子,于是我们让她停止讲解,钱照付。本来几块钱的事,我们并不在意,也算是为修缮古宅的一点支持。可没想到,钱到手后,再问她村里还有哪些古宅可以看看,她翻脸不认人,来一句你们去请导游,转身离开了。她的态度让我们认为刚才关于修房子的哭穷一定是假话。

妇女和我们啰嗦了半天,但关于这座大夫第究竟何时、何人所建,仍一无所知

院门呈八字型,寓意招财进宝,财富滚滚来

进入大门,天井乱七八糟,没有整修的古宅还真没法看

眼前这幅浮雕引起了我的注意,画面上人物都被铲出。这种操作看上去如此眼熟:我家有个老柜子,柜门上雕刻着古人图案。文革时,这种图案被列为四旧。家里老人害怕,将人物图案全部铲掉了。其实这绝对是掩耳盗铃,虽然铲掉,但人物还是清晰可见。眼前这幅浮雕恐怕也是那段时期的牺牲品吧

我们后来遇到的大爷和大妈都很热情。在大妈的热心指引下我们来到了敬慎堂。敬慎堂是一座民国建筑,为近代徽州巨商詹励吾为母贺寿所建。建筑风格偏西洋式,仿造南京总统府结构。砖墙使用青砖勾缝,墙内有通水管道,墙体厚度为普通砖墙的两到三倍。堂前庭院内有100多平方米的花园,并建有东南西北四楼,以走马楼互相连接,各楼均设有前后堂。偏楼内仍有人居住,这座房屋打土豪时肯定也是分给其他村民的,但不知如今居住的是詹励吾的后人,还是其他村民。

敬慎堂前墙每一个白框里雕刻一个寿字,总共100个寿字                                  

天井的木雕十分精美漂亮                                            

继续闲逛,又来到一个古宅前,村民热情请我们进去参观。古宅内部已改造成一座茶室,整个古宅就剩一座外墙保持原样。村民介绍,这是村里一个为官者的住宅。房主人还另有一座更加古老的祖宅。按照老人的指引,我们找到了这座400多年前的古宅。眼前是一段残垣断壁,走进院门,古宅前墙挺立眼前。可是这并不是一座完整的建筑,除了前墙,整个宅院已经倒塌。我们从侧面绕到后面,整个建筑已沦为居民的菜地。沿着菜地走了一圈,宅基地清楚可见,可以想象,这里原来是一座相当气派的高楼大院。岁月的侵蚀,如今只剩下一片残垣。不禁令人唏嘘不已。

这是一座很有历史年代感的徽派建筑,村民邀请我们进去参观,并向我们介绍房主在巷子里的另一座祖宅                                      

内部已改造成茶室                                                                             

我们按照老人的指引,寻找400多年前的古宅。眼前是一片断壁残垣

走进院门,古宅前墙仍挺立眼前,门上还挂着一把生锈的锁                           

却不知这座曾经的高楼大宅已经沦为居民的菜地                           

透过残垣,一排排整齐的马头墙挺立在后院。旧的已矣,新的涌现,历史就是在这新旧交替中发展

院一株当年种下的罗汉松郁郁葱葱,枝繁叶茂。400多年过去,古宅早已倒塌,罗汉松却依然散发着生机

村尾有一座双层石拱廊桥,桥上建有二层楼,高16米,廊桥四门进出,墙窗砌日月造型,廊桥古朴独特的造型堪称一绝。

从村头走到村尾,我们的庆源古村算是草草看完了。我们感叹婺源不仅有金灿灿的油菜花,还有这么多隐藏在山间、坐落在花田里的古村落。这片土地已养育人类千年,值得我们尊重它、爱护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GG_LaoXiu 回复 悄悄话 拜读欣赏了你的文图。描画婺源的游记博文充斥网络,你的图文视角独特,别具风格,赞!

小诗一首以附骥尾,望勿介怀

庆源古村吟
人人都道婺源美
粉壁黄花山色荫
石径桃溪踏行处
残垣衰草说古今
太史第前停暖轿
缙绅堂内走财神
千年村落荣枯事
绿水无澜照浅深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