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堡山下来,再次跨过查理大桥,伏尔瓦塔河东岸便是老城区。向东穿过迷宫般的青石板街巷,很快来到老城区的中心地带,老城广场。老城广场是布拉格历史上最著名的广场,已有900多年历史,11至12世纪这里是中欧贸易最重要的集市之一,这里也是决定国家历史命运的政治事件发生地,见证了众多的历史事件。广场上游人如织、熙熙攘攘,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都集中在这里。除了游客,这里还汇集各式各样的街头艺人,吹泡泡逗小孩的闲人,以及拉马车兜生意的车夫等等。小孩子们快乐地追逐着五彩缤纷的肥皂泡泡,音乐家们忘我地吹拉弹唱,还有装扮得奇奇怪怪的人们等待着和游客合拍…… 广场四周荟萃了数个世纪的建筑精华,分布着巴洛克、洛可可、罗马式、哥特式等各种风格的建筑,除了老市政厅,其外墙上著名的布拉格天文钟,以及泰恩教堂外,巴洛克风格的圣尼古拉教堂、洛可可式的金斯基宫、14世纪哥特式宫殿的石钟屋,都是广场上亮丽的风景线。广场中矗立着由迪拉斯拉夫·夏隆1915年创作的胡斯塑像,地面上标记出白山之战失败后,27位新教徒被处决的地方,还有布拉格子午线,古时的布拉格人曾经用它来决定时间。
老城广场熙熙攘攘游人如织
四周的古建筑都很漂亮
老市政厅(Old Town Hall)
老市政厅建于1338年,是波西米亚的第一座市政厅。1399年老市政厅毁于大火,1407年重建,19世纪扩建,北面又增加了一个新哥特式新翼,集合了哥特式以及文艺复兴的建筑风格。老市政厅曾是皇家宫廷,15世纪皇室成员搬入城堡山居住,这里逐渐失去辉煌,荒废了几百年后,直到1911年改为文化中心。1945年二战结束的前几天,市政厅的东翼和北翼受到严重损坏,战后进行了修复。从建筑学上来说,老市政厅并没有十分特别之处,它好像是由几个建筑拼凑而成,缺乏整体性。然而老市政厅是布拉格的第一座城市自治的象征,在大门正上方是史毕勒的名为《向布拉格致敬》的马赛克壁画,描绘着布拉格的历史。市政厅内的麦塔纳厅是布拉格的一些音乐演奏和宴会的举办地。老市政厅顶部是雄伟的哥特式尖塔,登上塔顶,可将布拉格美丽风光尽收眼底。值得提一下的是市政厅的塔楼可乘坐电梯登顶,这对于我们这些不愿爬楼又想登高观景的人来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市政厅坐落在广场的东南角
市政厅正在修缮,看不清全貌,网上找了一张照片
从这个角度看,市政厅好像是几个不同建筑凑合在一起
进入老市政厅,墙壁上的绘画非常鲜艳,属于新艺术风格
新艺术风格的壁画,根据《莉布丝的预言》和《斯拉夫人的礼物》绘制
这里有电梯直通塔顶,不用呼哧呼哧爬楼梯,太好了!
登上塔顶俯瞰城市,眼前是犹如波浪起伏般的红屋顶
远处可看见城堡山上的圣维特大教堂,还有佩特任铁塔
圣尼古拉教堂
广场中间的胡斯纪念碑
向下看人如蝼蚁
布拉格天文钟 (Prague Astronomical Clock)
老市政厅的南面墙上安装着一座中世纪天文钟,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天文钟,也称“布拉格占星时钟”。钟楼建于1410年,几百年来历经沧桑,虽也多次停摆,但最终还是得以修复,至今仍走时准确。这是一组两个大钟,上面是天文钟,下面是日历钟。天文钟由四个可转动的钟盘组成,非常复杂:每个钟盘显示不同的时间,包括德国时间、古波希米亚时间、古巴比伦时间;同时还显示太阳月亮的位置,以及黄道十二宫。下面的日历钟,相对简单一些:从内到外依次为固定不动的老城标志;顺时针旋转的星座图和代表不同月份的生活场景;最外圈为代表365天的365个格子,上面标注着这一天所纪念的圣人名字。天文钟针指绕行一圈为一天,日历钟针指一年才绕行一周。天文钟两边有四个雕像,代表当时人们的四大忧虑:虚荣(最左边拿着镜子的人),贪婪(拿钱袋的犹太人),瘟疫(黑死病的骷髅),战争(最右边入侵的土耳其人)。日历钟外侧也有四个雕像,则代表着人们好的向往:从左到右依次为持书的哲学家,持剑和长矛的天使长米迦勒,手持望远镜的天文学家,以及持纸笔的历史学家。每天中午12点,十二尊耶酥门徒从钟面开设的两个小窗口旁依次现身,6个向左转,6个向右转,随着雄鸡的一声鸣叫,报时钟声响起。
天文钟前总是围满了人,人们满怀好奇心仔细研究它所显示的时间
很难想象如此繁复漂亮的大钟竟是中世纪制造
复杂的天文钟示图
整点到了,十二个门徒出来报时,人们拿着手机,等待着这一刻 已经好久了
泰恩教堂 (Kostel Matky Bozi pred Tynem)
泰恩教堂为哥特式建筑,建于1365年,是老城广场最古老的建筑。教堂两座塔楼高达80米,有些阴森但非常醒目,是布拉格地标性建筑。由于教堂外形酷似童话世界的魔鬼堡垒,也被人称为魔鬼教堂,灰黑色的外墙使得教堂颇具神秘感。教堂的两塔之间装饰着由胡斯教派圣杯熔铸而成的圣母金像,自14世纪起它就是该区的主要教堂。教堂的两座塔楼建成时间相差150年,当左侧塔楼终于完工后,人们发现,它比右侧的那座小了很多。因而教堂宣称两座尖塔一个代表亚当,一个代表夏娃。至于造成粗细不同的真正原因,究竟是有意为之还是计算错误便不得而知。1620年后,教堂外观与祭坛的装饰又增添不少巴洛克色彩,包括许多著名的耶稣雕塑与绘画。
双塔之间的尖顶上是用胡斯圣杯融化后铸成的圣母金像
坐上马车走在布拉格的街道上,仿佛回到了中世纪
圣尼古拉教堂
圣尼古拉教堂位于广场的西北角,建于1737年,是一座美丽的巴洛克式教堂。漂亮的外墙,配上绿色的屋顶,高耸的钟楼和华丽的雕像壁柱,十分醒目。内部的壁画、雕塑也都是出自顶级艺术家之手,极尽精雕细琢之能事。
扬·胡斯纪念碑 (Jan Hus Monumet)
老城广场的一端坐落着一个巨大的雕像群,这就是扬·胡斯纪念碑。布拉格是宗教改革的发源地之一,胡斯是宗教改革的先驱,比马丁·路德还早了近200年。扬·胡斯一生有着多重身份:著名的宗教改革家、伟大的爱国者、布拉格查理大学的首任校长。他主张用捷克语教学,反对教皇的赎罪卷,提出宗教改革,被教廷判为异端邪说,处以火刑烧死,由此引发了长达15年的波希米亚胡斯战争。雕像创造于1915年,由公众捐款铸成,以纪念胡斯殉道500周年。
金斯基宫(Palac Golz-Kinskych)
广场上一座华美的粉红色建筑物就是戈尔茨—金斯基宫(Palac Golz-Kinskych),建于1755-1765年,由设计圣尼古拉教堂的建筑家戈尔茨伯爵设计建造。1768年这幢建筑被贵族金斯基买下,二楼中间带三颗狼牙的盾徽就是金斯基家族的标志。金斯基宫现为是国家美术馆一个部门,展示各类美术作品。
石钟之家(DumK Kamenneno Zvonu)
石钟之家位于金斯基宫和泰恩教堂之间,在众多的建筑中并不是很起眼,稍不留神就会从眼皮下溜走。然而它却是建于14世纪的老古董,原汁原味奇迹般保存至今。不同寻常的哥特式塔楼,充满沧桑的外墙都给浮华喧闹的广场增添了一份凝重。如今这里是城市美术馆,在古老的大厅内,进行短期的巡回展出,通常是现代艺术,别有风味。
一分钟之屋
从老市政厅向西步行一分钟的路程,就能到达一座风格迥异的屋子,一分钟之屋由此得名。因为卡夫卡曾在此居住,这座房子也就成为游人们关注的地方。屋子外墙的壁画为切刮艺术图案,画着圣经故事及古典神话传说。这种工艺采用重叠涂抹彩泥,再由工匠用刮刀切划的方式做成。虽然只有单色,但在红瓦的屋顶掩映下,明暗深浅将人物表现得栩栩如生。刮画中最有名的故事是《射向死去的父亲》,说的是法官为了决定死者3个儿子的继承权,命人将死去的父亲绑树上,让3个儿子向尸体射击来比赛决定,只有小儿子拒绝参与,于是法官将遗产全部判给了小儿子。
犹太区位于老城的北面,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纪,犹太人从东西两面迁移到布拉格:西边是来自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犹太人,东边的来自拜占庭帝国。犹太人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天主教的歧视和迫害,在11世纪的大迫害中,他们全部被限制在城墙围住的犹太城里,不得在犹太区以外的任何地方居住。这道禁令一直到18世纪才被解除。今天我们看到的犹太区是禁令解除后的1893-1913年之间大规模重建的成果,它也是如今欧洲保留最完整的犹太建筑群。
老新犹太教堂 (Old-New Synagoga) ,犹太区的老古董,欧洲还在使用的最古老的犹太教堂。建成于1270年,是布拉格最早的哥特式建筑之一,也是现存最古老的双大厅设计的中世纪犹太教堂。听听名字有些奇怪“老新犹太教堂”,原来比它更早还有一座更老的教堂(后被拆掉),所以建成之初它被称为新教堂。16世纪当地又建造了一座更新的犹太教堂,于是它被改称为老新犹太教堂。教堂经历了多次灾难而幸存,包括水灾,19世纪贫民区的拆迁,以及二战对犹太人的屠杀等等,一向是犹太人的宗教中心和精神寄托,是布拉格犹太区最主要的教堂。古老的山形砖墙是14世纪的产物,充满沧桑的老建筑向人们述说它所经历的苦难历史。
犹太教堂(Jewish Ceremonial Hall), 建于1911-12,目前是犹太博物馆的一部分,展示犹太人葬礼习俗。
老犹太墓园,这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墓园,建于1478年,而最后一位下葬者是在1787年。由于空间有限,所以300年间死者下葬是一层层堆叠起来,最多可达12层。现在墓园有12000座墓碑,但估计埋葬人数超过10万。
不巧那天关门不得入内,探着头从大门向内瞧了一眼,房屋后面全是密密麻麻的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