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林间溪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2017 山西行 1 五台山(上)

(2018-06-17 19:40:55) 下一个

2017 我与佛教结了缘,先是去了号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的五台山,接着又来到四大石窟之一的云冈石窟,最后登上了向往已久的布达拉宫。大昭寺、哲蚌寺、色拉寺、扎西伦布寺等各个寺院一一参观下来,各地佛陀的宝相庄严印进了脑海。由于俗事繁杂,五台山的游记开了一个头就搁笔了。如今重新拾起笔来,时间已经悄悄进入了新的一年。但我决定还是按照当时的时间继续下去,也是旅程的真实记录。

今年是佛历2561年,公元2017年。2500多年前,佛说:东北方有座清凉山,山号五顶,文殊率童子游行居住,为众生说道讲法…… 后来清凉山果真成为文殊菩萨的道场,它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称的五台山。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另外三座分别是: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文殊菩萨在佛教中为般若化身,般若即智慧,为弘扬佛法主动降生人间,是释迦牟尼的上首大菩萨。五台山也由其建寺历史之悠久、规模之宏大而位居四大名山之首席地位。两年前朋友秦就和我相约前往五台山,但一直没能成行。今年4月回到北京的第二天,我们终于踏上了五台山朝拜之路。清晨一行四人驾车从北京出发,高速公路畅通无阻,我们的小车一路飞驰。天上间或下着小雨,小高说:五台山今天有雪。车至忻州市从高速公路下来,还未进山沿路便可见到大大小小的寺庙,我们不禁感叹五台山不愧是佛教名山。天虽然依然阴沉,但雨雪早就停了。接待我们的是管理处的赵先生,他笑笑说:欢迎欢迎,今晨降雪又停是最好的征兆,这意味天降甘霖,但又不影响参观,看来你们皆是有缘人。一句话说得我暗暗有些惭愧,我们此行的目的好像旅游大于朝拜,但无论如何,我们是怀着一颗敬畏之心,也算得上是有缘吧。据赵先生介绍,五台山是全国唯一一个青庙(汉传佛教)和黄庙(藏传佛教)共存的佛教道场,是汉藏宗教融合的佛教圣地。现有登记在册的寺庙有86座,加上正在建造和没有注册的一共有108座;僧人2300名,其中包括193名藏传佛教僧人。一边说着一边带领我们前往参观,在他的带领下,我们两天里参观了十几座最重要的寺院,进入了一些平日里不对游人和香客开放的地方,并与高僧、法师交谈,和僧人们共同进餐,体验其生活,真是收获良多。

坐落在五台山间的寺院有百余座          

五台山其实并非一座山,而是一系列山峰群,其中最重要的有五个山峰,其分布好像一个握住大圆球的手掌,峰顶无林木且平坦宽阔,故得名五台山。其中东台望海峰、南台景秀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挂月峰和北台叶斗峰,每座山峰上都有供奉文殊菩萨的寺庙。然而一般香客或游人口中的五台山其实是指台怀镇,一个地处五大山峰怀抱中的秀丽小镇,它是五台山的心脏,众多的寺院庙宇主要都聚集在这里:镇北有灵鹫峰,亦称菩萨顶,传说文殊菩萨曾在山顶显灵。镇中心,坐落着著名的显通寺、塔院寺,一座巨大的白塔高耸,塔中藏有释迦牟尼佛的舍利。镇东北一座云雾缭绕的小山峰,人称黛螺顶,寺内供奉五方文殊像,亦又被称为小朝台。朝拜此处的文殊菩萨,犹如同时登上五顶。另外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庙宇遍布五峰山间,每个寺院都有其特点,我们的行程便从菩萨顶开始。

五台山之五峰犹如手握大球的手指,掌心为台怀            

遥看菩萨顶                                                     

俯瞰台怀镇                                         

菩萨顶

菩萨顶是五台山的一座重要寺庙,坐落于灵鹫山上,供奉真容文殊菩萨。菩萨顶历史悠久,最早建立于北魏孝文年间(公元471- 499),时称大文殊院。唐太宗贞观五年重建,由于文殊菩萨曾在这里显灵露出真容,故而改名真容院。北宋时重修,并铸有万尊文殊铜像供奉寺内。明朝时期又对寺院进行了修建,始有菩萨顶之称谓。清朝时期菩萨顶达到了鼎盛,成为皇家的御用庙宇。清朝皇帝信封藏传佛教,顺治十三年将之改为藏传黄教喇嘛庙。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朝皇帝曾先后13次来此地朝拜,其中康熙来过5次,乾隆来过六次。碑院中至今还保留两座汉白玉四棱蛟龙御碑,碑身四面分别刻有汉、蒙、满、藏四中文字碑文,为乾隆御笔。内容分别是乾隆第5次(1786年)和第六次(1792年)朝拜五台山时,书写的朝台感怀七言律诗。站在灵鹫峰下向上张望,108级台阶犹如天梯,十分陡峻,天梯上面是梵宫佛国、琼楼玉宇。沿着108级石阶登上菩萨顶,按照佛家的说法,就把人间的108种烦恼踩在脚下了。爬上台阶来到平台,平台中间矗立一座巨大的牌坊,牌坊为三门四柱七檐,等级仅次于北京皇宫中的九檐牌坊,中门匾额为康熙御笔“灵峰胜境”。牌楼两旁竖着两根高高的旗杆,牌楼之后山门的红墙上开着两扇圆形的窗户。赵先生指着高高的山门向我们介绍,传说庙宇的布局是为龙头:牌楼的正门为龙口,旗杆为龙角,石阶为龙舌,而园窗则为龙耳。至于龙眼,赵先生卖了个关子,我们也只能耐心等待他的谜底。

108级台阶将108种烦恼踩在脚下                  

“灵峰胜境”为康熙御笔                      

牌坊旁的旗杆                               

菩萨顶的布局是个龙头:牌楼为口,旗杆为角,石阶为舌,红墙上的两个园窗则为龙耳

登高览胜回身四望,远处的山近处的河,雄壮多姿的寺庙建筑群,尽收眼中,深感“灵峰胜境”之妙       

五台山的大多寺庙都是青砖黑瓦,只有菩萨顶由于是皇家寺院,其部分庙宇采用皇家的建筑规格,上覆黄色琉璃瓦。大雄宝殿是菩萨顶的主体建筑,上覆黄色琉璃,樑架上悬挂乾隆御笔横匾:心印毗昙。室内挂满了唐卡,雕像陈设具有浓郁的藏族文化风格。佛坛上供奉着三世佛,三世佛前供奉宗喀巴大师。院子里到处是皇帝御赐的石碑,其中最为醒目的“五台圣境”为康熙皇帝所题。东禅院的碑亭树立者两块乾隆皇帝的御碑,用汉、滿、蒙、藏四种文字篆刻的碑文讲述了菩萨顶的历史和乾隆朝拜五台山的经历。参观完寺院赵先生为我们找来了利民法师向我们介绍寺庙的情况:菩萨顶是五台山最大的黄教庙宇,五台山汉藏佛教融合,有喇嘛寺院十多座。喇嘛教分为菩萨顶扎萨克和镇海寺章嘉两大系统,僧人来自全国各地,大多为藏人、蒙古人,利民师傅本人就是一位蒙古人。各民族僧人在这里和睦相处,共同研究佛法修行参道。                             

菩萨顶为皇家寺院皇帝行宫,部分建筑上覆黄色琉璃瓦      

庭院里到处都是御题石碑             

“五台圣境”为康熙亲题                   

用汉、滿、蒙、藏四种文字刻写的四棱蛟龙御碑               

大殿内金碧辉煌,供奉着三世佛和宗喀巴大师                                   

蒙古僧人利民师傅和他的徒弟                

显通寺

显通寺位于台怀镇中心,是五台山最大、最古老的寺院,始建于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时间略晚于洛阳白马寺数年,世称中国第二古寺。寺院初名大孚灵鹫寺,后经北魏扩建,唐太宗重建,明太祖赐匾等历朝反复修建,并多次易名直至清康熙时期改名为大显通寺沿用至今。寺院现存格局为清代规模,有各种建筑400余间,多为明清时期所建。其殿堂、厢房布局严整:沿着中轴线上排列着观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和藏经楼等7座殿宇。从建筑学的眼光来看,显通寺有三个不可错过的必看点:全木结构的大雄宝殿,全砖结构的无量殿,以及全铜结构的铜殿,统称为显通寺的三宝。现在请你跟着我脚步,走进山门沿着中轴线慢慢参观。

显通寺位于菩萨顶脚下,从这里看去龙头的布局更加清楚    

进入寺内赵先生立即给我们揭开先前的谜底,文殊殿前两口水井便是龙头中的龙眼

进入寺内首先看到的是观音殿,这是整个五台山庙宇群中一座最有故事的观音殿。相传,唐代日本僧人慧锷前来五台山参拜,并于这座观音殿内请得观音菩萨像东渡日本。不料船到普陀山时,海上浪高风急,铁莲绕舟,菩萨不前。慧锷无奈,只好将菩萨像留在当地。山民张氏目睹海上奇观,舍宅供奉,得名“不肯去观音院”,后来普陀山逐渐发展成为观音道场。如今仍有五台山的僧人们前往普陀山的不肯去观音院,朝拜他们自己的观音菩萨。

大文殊殿位于观音殿南面,殿内供奉着七尊文殊菩萨像,是五台文殊共处的殿堂。正中的为大智文殊,其后是甘露文殊。后排依次为西台狮子文殊,南台智慧文殊,中台孺者文殊,北台无垢文殊,以及东台聪明文殊。

大雄宝殿是显通寺的第三重大殿,也是该寺的主殿,是寺院的第一宝。这是一座全木结构的大殿,其特点为高台阶、承重柱、大屋顶、活动墙,横梁上悬挂着乾隆御匾“真如权应”和光绪御匾“钦福铭恩”。殿内供着三尊佛像:释迦牟尼佛居中,阿弥陀佛和药师佛分坐西东。两旁为十八罗汉像,背后有观音、文殊、普贤三尊菩萨像。大雄宝殿还是举行佛事活动主要场所,可以容纳一千多人作法事。我们进入寺院时正好碰到一个中小型法会结束,近百名僧人从殿内鱼贯而出,那阵势已经很是可观。

无量殿是第二宝位于大雄宝殿之后的第四重殿,是一座全砖结构建筑。整个大殿没有一根横梁,故又称无樑殿。殿高20米、面宽28米、进深16米,从外面看是一座七间两层楼房,殿内却是一层三间穹窿顶砖窑,其型制奇特、雕饰精细,巍峨敦厚、宏伟壮观,是中国砖石建筑艺术的杰作。殿内供奉铜铸毗卢佛, 并有一座明代的木质十三层宝塔,是中国宝塔的最高级别。

再向后是千钵文殊殿,供奉铸于明代的千钵文殊铜像,其造型奇特、端庄秀丽。铜像前面上叠五个头像,胸前六只手臂,其中两只手捧金钵,钵内坐着释迦牟尼佛。头像背后伸出千只手臂,每只手中都捧着一个金钵,钵子内坐着佛陀,这座铜像又被称为千臂千钵千释迦文殊像,国内十分罕见。

铜殿坐落在千钵文殊殿之后,便是显通寺的第三宝。据说明万历年明神宗母亲笃信佛教,明神宗为感谢母亲而建,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好的铜殿之一。铜殿铸于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共用铜10万斤,传说是由妙峰祖师化缘而来。他出外云游多年,走了13个省、1万家人家、化缘来10万斤铜,建造了此铜殿。殿内正中供有铜铸文殊坐狮像,金容满月、面目慈善。四壁的隔扇上铸有万座小佛像,各具神态、无一雷同,小巧玲珑、满屋生辉。铜殿外壁铸有各种图案和花卉鸟兽,结构严谨、布局精巧、雕镂细致、瑰丽辉煌,是精美绝伦的稀世珍宝。由于铜殿表面氧化变色,近年修葺时将表面渡上一层金,使得铜殿更是光芒四射,耀眼夺目。连同殿前的三根塔柱,在阳光下金光闪闪,晃得让人有些睁不开眼。

铜殿前原有铜塔五座,暗含五台之意,如今只留下两座。铜塔玲珑秀丽,高8 米、八面十三层,须弥座塔基。塔身内置佛像,外镌经文。塔基上铸有许多精致僧人坐像形态逼真,四角更有四大金刚托塔。西塔下层的角落铸有一大如拇指的小铜庙, 内坐小小的土地爷。据说一次康熙来朝台,看见这个小土地庙,不禁莞尔,信口讥笑:好大的土地。不料寺院主持非常机敏,立即接口谢恩,于是皇帝的金口玉言,这个小小的土地爷被封为保佑山西最大的土地神仙。

图二右下角便是那座“大大的土地爷”

铜殿之后是最后一进大殿:藏经楼,由于其居高临下俯瞰全寺,又被称为后高殿。殿内藏有华严经字塔,字塔由蝇头小楷组成,在一丈八尺长、六尺宽的白绫上书写华严经80卷,共60,0043字,由康熙年间苏州人士许德心用四年时间设计,八年书写完成的作品,非常珍贵。

至此显通寺中轴线上七进院落全部走完,但这并不代表显通寺的参观已经结束,除了三大特色殿外,还有童谣声称寺有四怪:山门斜着开,钟楼建在外,经阁前后盖,殿殿文殊在。要说地位显赫的显通寺山门为何斜着开,其原因是它原本不是山门。显通寺与位于下方的塔院寺原本是一家,明万历七年对寺院进行改建,将塔院独立成寺。一道青砖墙相隔将寺院分为两家,山门也就只好斜着开。分开后的两个寺院后来的发展也不相同,显通寺保持着汉传佛教,而塔院寺发展成为藏传黄教密宗。

一道砖墙将白塔从显通寺隔离出去

山门之外的钟楼居高临下,登上楼顶五台中心区域的风景尽收眼底。钟楼里悬挂着五台山最大的铜钟,幽鸣钟。由于其钟声浑厚悠长传播甚远,又被称为长鸣钟。钟面篆刻着楷书佛经一部,达万余字。据说大钟用铜9999.5斤,差半斤到万斤,这是因为皇帝的禁忌,民间不可触碰“万”字。

塔院寺

塔院寺原为显通寺的塔院,后因主持之位的纷争而分出。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塔院寺改建竣工后,明神宗赐额“大塔院寺”,塔院寺从此独立成寺直到如今。塔院寺最大的特点是院内的两座佛塔:大白塔供奉释迦牟尼佛的舍利子,小白塔供奉文殊菩萨的一缕金发。塔院寺为藏传黄庙,其建筑兼有汉藏佛教风格,分为三个院落:右为大白塔院,左为文殊发塔院,中间为方丈院,并有藏经楼,内藏汉文、藏文、和蒙文经书两万余册。

塔院寺为黄庙,一排长长的转经筒将藏传佛教风格体现出来 

藏经楼里保存有汉藏经文两万余册  

塔院寺最珍贵的是释迦牟尼佛的舍利子,供奉在大白塔内。据记载,唐朝以前这里就有一座二层八角塔,后被毁。元朝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寺院重修宝塔,请来尼泊尔匠师修建成藏式喇嘛石塔。大白塔全名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塔,塔高75余米,周长83余米。塔上共有风铃252个,每当清风吹过,风铃叮当作响,清脆悦耳。大白塔是五台山的中心,无论站在哪里,都可以看到他那白色高大的身姿。

台怀镇任何一处都可见大白塔的身影       

寺中还有另外一座略小的石塔,塔型与大白塔相似,通高10米,供奉文殊菩萨显圣时遗留的头发,称为文殊发塔也叫小白塔。相传很早以前,每年三月寺院都有“无遮大会斋”向民众发放斋食,无论僧俗贵贱、无论男女老少,来着有份。这一年一位贫女带着二子一犬来到寺院,剪下一缕头发作为供奉,要求得到餐食。分配斋饭的和尚给了她母子三人每人一份,贫女却说狗也是生命也需一份,和尚勉强给之。不料贫女又说自己腹中有孕还要一份,和尚大怒斥之贪得无厌。贫女分辨众生平等,肚里的孩子也是一条生命,随后化出真身离去。原来贫女乃是文殊菩萨化成,来到人间文宣扬佛道平等。二子为坐下童子,犬为其狮子坐骑。和尚后悔莫及,遂建造白塔将菩萨留下的头发供奉起来。

塔院寺另外还有一件其他寺院没有的荣耀:接待过新中国的开国领袖。1948年毛泽东率党中央机关离开延安东渡黄河前往西柏坡,路经五台山,曾在塔院寺住过几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当时下榻于方丈院的东跨院。如今这里开辟成毛泽东路居陈列馆,供游人参观。有民间闲话流传,据说毛曾与高僧交谈,高僧赠予他“8341”几个数字,意思为毛泽东享寿83年,领导中国共产党41年。毛泽东后用这个数字命名中央警卫部队。不知是凑巧还是确有玄机,从1935年遵义会议确定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到其1976年去世,正好41年,享年83岁。

毛泽东虽不食烟火,但也受人朝拜                                 

五爷庙

五台山五峰高耸,山顶无林木而平坦宽阔,犹如垒土之台,故而得名。关于五台山民间有个有趣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五台山原本是尖尖的五个山峰,而且炎热难耐,人们苦不堪言。文殊菩萨化身为游僧去东海向龙王化缘清凉石。龙王本不欲给之,道:你若拿得动便可搬去。不料菩萨使了个法术,将巨石变成一颗石子带走放置五台山。顿时整个地区凉快下来,变成凉爽宜人的清凉山。不想这清凉石本是龙王的五个儿子播云布雨后的休息之处,小龙们回来后不见清凉石,便来到五台山讨要。一句不和便大闹起来,龙尾扫过,五座山峰全部被削平,五台山变成了今天的模样。文殊菩萨法力无边,他降服了小龙王们,并让它们住在北台顶,保佑一方风调雨顺。五爷庙便是人们供奉五条小龙的龙王庙,创建于明代,是五台山一座年轻的庙宇。虽说五爷庙面积不大,历史不长,如今却是香火最盛的庙宇。据说在这里许愿非常灵验,前来朝拜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其风头大大超过了五台山其他几座历史悠久的名寺古刹。五爷庙既是龙王庙,其建筑当然和一般的佛教寺院有所不同。最有意思的是五龙王殿前有一座戏台,与佛菩萨一心清修不同,五龙王爱热闹,喜听戏。于是人们在殿前搭起戏台,每年六月庙会期间,都会殿门大开,名戏、名角都会争相在此演出,以此赢得龙王欢心而风调雨顺。久而久之形成了祈雨、唱戏、赶集等一系列民俗活动,是五台山最热闹、香火最旺的庙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haqioji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
毛小毛 回复 悄悄话 谢谢非常详细的普及山西佛教名寺五台山的知识。图文并茂,很不容易!
老九 回复 悄悄话 寫的不錯,本老漢很久以前也去五臺專住一周,有幾點作者未寫清,五爺廟的香爐為何在寺廟外?全國寺廟唯一 一個香爐不在寺廟內的寺廟.這是五臺一絕,至于8341我在20多年前在眾多書報雜志上包括文城上寫過,比這精彩多了,五臺有一個極隱密,又大的寺廟叫尊圣寺,人跡罕見,不去可惜了,我與僧人共處,長聽僧人說五臺,收獲頗豐,西太后去五臺小住在哪?她有手書一塊扁在哪?林彪行宮?.....五臺故事太多,寫的還行.
harebear 回复 悄悄话 文章写的很不错,信息量大,思路清晰,令人身临其境
syyu 回复 悄悄话 身临其境!谢谢!
harry-1092 回复 悄悄话 好文章,好照片,好似身在五台,今后有闲暇,一定去一趟
harry-1092 回复 悄悄话 真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