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一大早我们启程前往武汉。儿子媳妇没坐过高铁,提出要体验一下,于是我们拖着大箱子来到北京西站。坐高铁原本我是推崇的,以前从武汉到广州做过几次,所花时间并不比飞机长,却比坐飞机方便,不会有晚点的顾虑。但带着行李坐高铁就是另一回事了,一进候车大厅我就傻眼了,里面人山人海,乱糟糟,闹哄哄。检票开始大家争先恐后地向前挤,好不容易过了检票台,问题又来了:下月台只有楼梯,没有可供拖箱,或残疾人行走的平道。儿子媳妇带的东西多,大小箱子好几件,没有办法也只好咬着牙提着大箱子与人斗、与楼梯斗奋勇向前。我实在有些想不通,偌大的北京站,还是新修的,为什么就不能建一条残疾人的通道?经过一番拼命搏斗终于上了车,这才安心坐下,静等火车到达武汉。
回到家里,两边的老人已在等待,看见阔别已久的孙子和初次见面的孙媳,老人们自然是高兴极了,四张嘴巴从开始就没有合上。看着老人开心的样子,一路的疲劳也都值了。洋媳妇对这趟中国行期望很高,临行前给我一个长长的wish list,想旅游(多个地方)、购物、逛寺庙、看樱花、观芭蕾、拍艺术照等等。我们早早打听,不巧北京上海武汉各地在这段时间里都没有芭蕾舞演出。芭蕾看不成,樱花已凋谢,照相总得满足她吧,约了江汉路一家最大的影楼照相去。照相的程序很繁琐,化妆、拍照整整花了一天时间。看着洋媳妇高鼻子、凹眼睛却扮成中国小媳妇的样子,实在有点傻气。但年轻人兴致很高,摆着各种姿势,不时还给摄影师提出要求和建议,不亦乐乎。看着他们兴致勃勃,我们也高兴,耐心等待他们慢慢拍照,让摄影师的镜头永远留下这幸福的时刻。
黄鹤楼
黄鹤楼,江南四大名楼之一,位于武汉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颠,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当初孙权为军事目的而建,距今已有1780多年历史。到了唐代黄鹤楼已具规模,太平盛世的它已失去了军事意义,文人骚客纷纷前来吟诗作赋,赞颂这“天下绝景”。千年的岁月蹉跎,兵火频繁、灾难重重,黄鹤楼经历了多少风雨侵袭、战火摧残,历代屡建屡废,仅明清两朝被毁七次,重建和修缮十次。最后一次重建于同治七年(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1884年),我们现在看到的是1985年按照历史资料重建的。说实话象黄鹤楼这样的新古迹景点我一般是不去的,每次回武汉往返于汉口与武昌之间,总会从黄鹤楼前经过,可从来不曾想过进去看看。说起来也好笑,自己家门口的景点知道是新古迹不会浪费时间,然而出门旅游,却总是巴巴地去找那些“古迹”,其实在中国有几个是真正的古迹?真是有点傻气。这次带着洋媳妇回国,不管这黄鹤楼是真还是假,也是一个历史存在,带她看看也应该还凑合吧。听老人说,真正的黄鹤楼并不在蛇山上,而是坐落在长江边。1955年修建大桥时拆除,只留下一座白塔,安放在大桥的桥头堡下作为纪念。八十年代,旅游业刚刚兴起,不知谁决定在大桥上面的蛇山顶上重修黄鹤楼。于是一座钢筋水泥的黄鹤楼拔地而起,白塔也搬到新建的黄鹤楼前,原地另树一石碑,上刻毛泽东的诗词《水调歌头·游泳》。虽说黄鹤楼是近代新修,但高高地矗立在山顶,面对滚滚长江,脚踏雄伟的大桥还是挺壮观的,哄哄洋媳妇足够了。买好门票,我们顺着小道慢慢往山上走。山间的树木园林整修得很整齐,整个区域已经开辟成公园,并根据一些史书记载,修建了60多个人工景点。虽说这些景点已和当年毫无关系,但环境幽雅、鸟鸣花香,也是闲暇之余放松心情的好去处。黄鹤楼正在维修,外面搭起脚手架看不清外观,但里面仍然开放参观。登上顶楼放眼眺望,360o 空间武汉三镇尽收眼底。滚滚长江一泻千里,江面上一座雄伟的大桥连接龟蛇二山,将武汉三镇连成一体,天堑变通途。这是万里长江第一座桥,1955年在前苏联人的帮助下修建,57年通车。许多在这一期间出生的武汉伢都取名叫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巧妙地利用龟蛇二山的地势形成自然引桥,既美观大方又省工省料,不愧是中国桥梁史上的杰作。记得当年南京长江大桥修建后,虽然政府非常自豪地宣称这是我国第一座独立自主设计、修建的长江大桥,我们都偷笑它那一排长长桥墩的引桥,傻呼呼地杵在那里实在是不好看。站在黄鹤楼上向远看,长江彼岸、龟山顶上“晴川历历汉阳树”的晴川阁遥相呼应,不远处是芳草萋萋的鹦鹉洲。再往前,跨过汉水桥便进入汉口,曾几何时那里相当繁华,江边租界的洋房大楼一栋接一栋,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如今已经破旧不堪。让人不禁感慨失落的大武汉,已经远远地落后在其他城市之后了。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我们上桥过江了
龟山上的电视台
蛇山顶的黄鹤楼
蛇山脚下
公园环境幽雅
白云阁
踊月台,明清时期黄鹤楼的相关建筑,始建于明朝
站在白云阁上,黄鹤楼和长江大桥尽收眼底
鹅池,相传王羲之在黄鹤楼下放过鹅,后人爱之,遂建池立碑
鹅碑亭
宝铜顶,清同治时期黄鹤楼的楼顶,光绪十年黄鹤楼遭火灾,仅剩一铜顶
千禧钟,以曾侯乙墓出土的古编钟的钟架为原型衍生转化而成,尽展现楚文化的丰富内涵
黄鹤楼广场
黄鹤归来
圣像宝塔,为元代威顺王宽彻普化太子于至正三年(1343年)所建,是黄鹤楼景区内最早、最完整的历史建筑
站在黄鹤楼上,江对面电视塔下的晴川阁遥遥相对,我们感叹桥下的破旧房屋将美景破坏,如果修建成公园该多好
转过身来是武昌
转到另一边,蛇山脚下的这一片名叫阅马场。虽说黄鹤楼是新修古迹,但这一片土地却真实承载着许多壮烈的故事,用英文来说的确是historical spot。阅马场位于武昌古城的小东门附近,早在明朝便是练兵演武的教场,称为阅兵楼。清朝康熙年间,湖广巡抚刘兆麟重建校场,改名阅马场,并设有演武厅,是清军演武操练、武科考试的场所。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就是在这里打响,民主共和国就是在这里成立。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湖北新军在此地搭台拜将,尊黄兴为战时总司令,设立湖北军政府,并颁发第一号通告,宣布废除清朝帝制,建立共和,成立中华民国。山下的红楼便是当时的军政府旧址,原是湖北省谘议局,建于1909年。因外观为红色,同时又是辛亥革命的象征,被称为红楼,一度是全国革命中心。1926年北伐成功,国民国民军总政治部和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均设在红楼。解放初期,中共湖北省委也曾在此办公。如今红楼被开辟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整个区域建成博物馆,馆前的广场上矗立着孙中山的铜像以及黄兴的拜将台纪念碑。附近的许多路名也都是纪念辛亥革命的,比如彭刘杨路、首义路等,文化革命中这些路名曾被修改,后来好象又改了回来。
蛇山脚下辛亥革命纪念馆
红楼,辛亥革命的军政府旧址
博物馆,为纪念辛亥革命新建造
烈士祠,原来一直以为是为纪念辛亥革命牺牲的烈士所建,这次才知道它建于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紧急拆除关帝庙,日以继夜建造表烈祠,以祭祀抗日阵亡将士,那时几乎每天都有灵位入祠。武汉沦陷期间,表烈祠被破坏并改为他用。日军投降后,祠堂内外修复一新。1947年7月7 号数万民众为抗日将士恢复灵位,举办了游行奉安祭奠。
湖北图书馆旧址,原本不属于这个主体,但因是附近的老建筑,一并放在这里。图书馆建于1904年,原为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南北书库,是我国最早的省级图书馆。目前新馆已搬到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