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
离开景山公园我们来到天坛。上次来天坛恐怕是三十多年前了,那时我还在读中学,跟着出差的父亲来到北京,住在一位远房亲戚家中。父亲忙于公事无暇照顾我,是这位亲戚带着我游玩天坛。自从出国后就与他们断了联系,不知他们近况如何,一切可安好? 天坛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祈福的地方,主要分为南北两部:北为祈谷坛,其中心建筑为祈年殿,用于春季祈祷丰年 。南为圆丘坛,用于冬至日祭天,中心建筑是一个巨大的圆形石台,名为圆丘。两坛之间由丹陛桥连接。明朝初年,天与地共祭,天坛最初为天地坛,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嘉靖九年(1530年)改为天地分祀,在北郊另建地坛。原天地坛加建圆丘坛,专事祭天、祈谷、祈雨,并改名为天坛。清朝沿袭明制,并于乾隆年间对天坛进行大规模扩建,形成现在的结构。目前的天坛除祈年门、皇乾殿为明代建筑外,其余全部为清朝建造。
走进公园大门,最先看到的是圆丘坛,圆丘坛是皇帝举行祭天大礼的地方。古代中国以九为尊,圆丘坛处处暗含九字,无论是栏板还是望柱或是台阶处处是九或九之倍数。圆丘台中心是一块圆形大理石,称为天心石。天心石之外围以九层扇形石块,最内一环为九块,每往外一环递增九块,最外一环为81 块。 圆丘坛上站满了人,大家争先恐后地站在天心石上拍照。
圆丘,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初为三层蓝色琉璃圆坛,清乾隆十四年(1749)扩建,并改蓝色琉璃为艾叶青石台面和汉白玉石栏。圆丘的登坛石阶、各层台面、以及石栏的数量全是九或九的倍数,以应九重天。圆丘坛专事冬至祭天大典,又称“祭天坛”。
人们抢着在天心石上拍照
圆丘坛以北是皇穹宇,原名秦神殿,是摆放神牌的地方。皇穹宇是一座美观的圆形建筑,里面供奉“皇天上帝”的神牌,配殿里供奉日、月、星、辰、云、雨、雷、风诸神。主殿和配殿被称为“回音壁”的圆形围墙包围形成院落。几个年轻人对着回音壁大喊大叫,希望能听到回声。他们不知道回音壁的回声可不是这样听的。我不禁又想起小时候亲戚带我来天坛的情景:那时,我们将耳朵贴在回音壁上,隔着几丈远的距离小声“打电话”,玩得不亦乐乎。可惜现在是不可能再这样“打电话”了:一来,回音壁前围着铁栏杆,防止游人贴近;二来,周围永远是人声嘈杂、人满为患,即使没有栏杆也不可能听到回声。突然,殿前的三音石上,人们乱七八糟地拍起手来。洋媳妇对他们的行为颇为不解,不知他们在干嘛。我告诉她那些人在尝试听回音,可殊不知,三音石上击掌听音是需要没有障碍物的阻隔,此刻人潮拥挤、嘈杂,哪里能够听到回声,只是途加一些噪音而已。
圆丘北面是皇穹宇
皇穹宇,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初为重檐圆形建筑,名“泰神殿”,是圆丘坛天库的正殿。用于平日供奉祀天大典神牌的殿宇。嘉靖十七年(1538年)改名“皇穹宇”,清乾隆十七年改建为今式。
皇穹宇内的神牌
连接皇穹宇和祈年殿的是长长的丹陛桥,这是一条360米长、南北走向的是砌台基大道。大道中心线的石板道叫神道,左右两侧分别是御道和王道。天帝神灵走神道,皇帝走御道,王公大臣们走王道。我们走在丹陛桥上,洋媳妇童心大发,一会儿走走中间的神道,一会儿又走走两边御道和王道,好不高兴。丹陛桥的北面便是祈谷坛。祈年殿坐落于祈谷坛中央,原名大祈殿、大享殿,始建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天坛最早的建筑。乾隆十六年(1751年)重修后改名为祈年殿。祈年殿内部结构独特,庞大的建筑没有大梁,28根楠木柱支撑屋顶。楠木柱的数目排列切合天象,象征四季、月份、时辰、二十四节气、以及二十八星宿。祈年殿外表宏伟美观,洋媳妇为中国的古建筑所倾倒,兴高采烈不停拍照。一整天下来,我们参观了故宫、景山、以及天坛,在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殿堂中穿梭,我都已经筋疲力尽了,洋媳妇仍然兴趣不减。好不容易天坛参观完毕往回走,来到出口处,洋媳妇看着天坛公园的示意图,意犹未尽地指着斋宫说:这儿我们还没去。。。
丹陛桥,连通圆丘坛和祈谷坛的一条高出地面4米的大道,下有东西向劵洞通道,故名桥,是古都北京最古老的立交桥。桥面分为神路、御路和王路,等级森严。丹陛桥北高南低,北行进入祈谷坛令人步步登高,如上天庭。
祈年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原为矩形大殿,初名“大祈殿”,是天坛最早的建筑,用于天地共祭。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改为三重顶圆殿,覆盖青、黄、绿三色琉璃,寓意天、地、万物, 专用于孟春祈谷。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三色琉璃为统一蓝瓦金顶,定名为“祈年殿”。光绪十五年毁于雷火,数年后照原样重建。
长城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向着八达岭进发。高速公路上车不多,山间不时可见盛开的野桃花。此次回国我最大的感触是北京的绿化真有很大的进步,道路两旁总可以看见盛开的樱花和长满新叶的绿树。车近居庸关,路旁的山顶上可见蜿蜒曲折的长城。洋媳妇兴奋地叫了起来,我也拿起相机啪啪拍起照来。再一看居庸关几个大字已经在我的头顶,我们反而将关口给错过了。很快我们来到长城脚下,停车场内空空荡荡人不多。不需排队我们顺利买票坐缆车上山,一小段的攀登后,来到最高处的烽火台。登高望远,万里长城蜿蜒山间,一直伸向远方。看着绵延蜿转的长城,洋媳妇为它那强大的气势所震撼。我告诉她,万里长城是古老中国的军事防御工事杰作,它绵延山间5万公里,延续修建2000余载,是卫星上唯一能看见的人类建筑。看着眼前坚固的城墙,想象古代人在没有先进工具的情况下,靠着肩挑背扛在悬崖峭壁上一点点修建起延绵万里的铜墙铁壁,洋媳妇为他们坚韧的精神所折服、倾倒。儿子媳妇干劲很大,沿着长城继续向前,我和LG坐在台阶上等待他们归来。长城上聚集了很多人,大多都是步行爬上来的,有的还带着孩子,个个都是登长城的英雄好汉。
高速公路上可看见蜿蜒山中的长城
万里长城万里长
山间那一簇簇的白色是盛开的野桃花
人们在努力攀登
不到长城非好汉
个个都是登长城的英雄好汉
看看照片拍得怎样
点点桃花为长城增添了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