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广州城内,排开大量的摩天高楼群、城市喧嚣声细心体会,你可感受到风格独特和鲜明的地域文化——岭南文化。基于独特点地理位置和历史条件,在千百年 的不断吸取、融 汇、发展中,岭南文化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和精神,是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岭南文化包括建筑装饰、书法画派、戏曲音乐、以及茶饮美 食, 其中岭南建筑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岭南建筑及其装饰是中国建筑之林中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经过历代建筑匠师的努力,结合南国的自然资源和生活特点形成了风 格独特的建筑艺术。其建筑形式的特点是体态轻盈、通透朴实,但又装饰精美、鲜艳华丽,并大量采用石雕、砖雕、木雕、陶塑、灰塑、绘画等民间工艺。灰塑,通 称 “花批”,是在中山的古建筑中最主要的装饰手段。在殿堂、庙宇、豪宅等大型建筑上,用浮雕的方法将山川风景动物花卉甚至整套历史故事装饰在屋檐瓦顶上,具 有立体效果,再染上大红大绿的斑斓色彩,从而显得富丽堂皇、十分悦目。 陶塑,通称“花脊”,主要用于屋顶脊饰。陶塑用陶土低温烧制而成,涂上琉璃油彩,主要为黄、绿、宝蓝、褐、白等颜色,俗称五彩。一般安放在房屋的正脊上, 脊的两端通常对称饰以鳌鱼,以取独占鳌头之意,此外还有各种珍禽瑞兽。再加上门窗隔扇、花罩漏窗都精心雕刻,镶上套色玻璃做成纹样图案,在色彩光影的作用 下,犹如一幅幅玲珑剔透的织锦,这一切组成了典型的岭南特色的建筑艺术。
岭南建筑的陶塑、灰塑、石雕、木雕的建筑艺术
岭南古建筑
仁威祖庙
仁威祖庙为道教庙宇,初建于宋仁宗皇佑四年(1052年), 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明朝天启、清朝乾隆、同治年间进行过大规模的修葺与扩建。庙宇的主体建筑呈梯形,分为左中右三路,深四进,以廊庑相连形成几个院 落。中路主体建筑,顺纵轴线设龙柱华表、头门、拜亭、正殿和中殿,布局平衡经凑。 仁威祖庙以其精湛的岭南古建筑艺术而著称,精美的木雕、粗旷的石雕、玲珑剔透的砖雕、以及工细劲秀的陶塑、灰塑让人叹为观止。
正殿,内供奉真武大帝。屋顶正脊和两侧山墙顶的陶塑人物是清代广东佛山石湾文如壁店烧制,上有同治丁卯字样(同治六年,1867年)
石柱,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蟠龙石柱上顶着一个瑞狮。据说,文革期间有人想推倒它,挖了一米多深,还丝纹不动,只好作罢
陶塑、灰塑、木雕装饰整个庙宇,讲述一个个历史故事:如诸葛议兵出祁山,曹操铜雀台宴群臣,武松打虎,钟馗打鬼等等
除了各殿供奉的各路神仙,偏殿里还供奉着60位太岁,为人消灾避难
陈氏书院
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是广东地区著名的宗祠建筑。筹建于清光绪十四年,至十九年落成(1888-1893年)。是广东七十二县陈姓宗族集资兴建合族祠,也是广东各县陈姓子弟赴省城读书应考之居所。陈氏书院是典型的岭南祠堂式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主体建筑呈正方形,三路三进,9厅6院, 以聚贤堂为中心,由十九座单体建筑组成。其布局主次分明、纵横规整、严谨对称,厅堂轩昂、空间宽敞、廊庑秀美、庭院幽雅,是广东规模最大、装饰最华丽、保 持最完好的清代建筑,被誉为岭南艺术建筑的明珠。祠堂建筑大量采用石雕、砖雕、木雕、陶塑、灰塑、绘画等装饰,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工艺之大成。其中祠堂前 壁的6 幅大型砖雕和各进的厅堂屋顶上石湾陶塑脊饰堪称巨制。
书院外观
走进书院大门我们被眼前绚丽的色彩、精湛的雕塑所吸引
聚贤堂内精美的木雕
屋顶上的陶塑和墙壁上的砖雕,讲述一个个民间故事
三元宫
羊城三元宫为千年古觀,地踞越秀山南麓, 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道教以天、地、水、为三元,三元宫是广州现存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道觀。其前身为北庙,是祭奉南越王赵佗的寺庙。南越国灭亡后,北庙荒废。东晋时,南海太守鲍靓信奉道教,于公元319年 在原北庙旧址上建造了越冈院。然代远年湮,越冈院几经荒废。待至明朝万历年间重修扩建,因主祀三官大帝而更名为“三元宫”,清康熙年间成为道教全真龙门派 道场传承至今。古观依山而建,气势不凡。拾级而登,渐见山门,山门供奉护法神王灵官,大殿供奉三官大帝,后殿供奉太上老君。另有鲍姑殿、吕祖殿、玉皇殿、 道舍等建筑近百间。古观殿宇古朴巍峨,常日香烟缭绕、四时花草飘香,乃人间仙境也。
山门
千年古树生长在古觀内,格外幽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