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格律诗
田 心
格律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类,虽自南北朝就已出现,但到唐代才逐步成型定格,唐代之后才有关于具体格律的文字规定。格律诗分为绝句(每首诗四句)和律诗(每首诗八句)两种;按照每句的字数,又分为五言和七言,所以格律诗一共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四种。绝句和律诗都有音韵的严格规定,而律诗除了有音韵规定外,还有对杖规定。
格律诗的音韵规定,包括平仄和押韵。平仄指诗中用字的声调,是格律诗的第一大格律;押韵指诗中句尾字的韵脚(相当于现代汉语拼音的韵母),是格律诗的第二大格律。根据宋代修订的韵书,中古汉语分四种声调:平、上、去、入。平声,包括现代汉语的阴平和阳平;其余三种声调统称为仄声。格律诗对每个字的平仄和句尾字的韵脚都有规定。
格律诗的第三大格律是对杖,指两句诗的字、词或词组的意思要一一对应,好像春节前家家户户门上的对联。对杖作为格律规定,只要求律诗的第三句与第四句必须对杖、第五句与第六句必须对杖,律诗的第一句与第二句、第七句与第八句,以及绝句,则不要求对杖。当然,在历代格律诗精品中,无论是律诗还是绝句,每两句全都对杖的奇葩也是有的。
格律诗的格律形成文字规定虽然是在唐朝之后,但唐代诗歌的极度兴盛发展为格律诗奠定了坚实基础。唐诗中虽有一些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名作不尽符合后来文字规定的格律,但仍然被后人视为格律诗祖宗的“格外精品”。
五绝的格律–五绝只有全诗每个字的平仄和句尾字押韵这两种格律,规定如下(有括号的“平”字或“仄”字表示可平可仄):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举例:(唐)王涯《闺人赠远》
花明绮陌春
柳拂玉沟新
为报辽阳客
流芳不待人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举例:(唐)李端《听筝》
鸣筝金粟柱
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
时时误拂弦
【3】五绝仄起式、首句押韵的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举例:(唐)卢纶《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4】五绝仄起式、首句不押韵的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举例:(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七绝的格律–七绝也只有全诗每个字的平仄和句尾字押韵这两种格律,规定如下(有括号的“平”字或“仄”字表示可平可仄):
【1】七绝平起式、首句押韵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举例:(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发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2】七绝平起式、首句不押韵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举例:(唐)白居易《忆江柳》
曾栽杨柳江南岸
一别江南两度春
遥忆青青江岸上
不知攀折是何人
【3】七绝仄起式、首句押韵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举例:(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田心注:此句第二个字应读阴平声调)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4】七绝仄起式、首句不押韵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举例:(宋)苏轼《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五律的格律–五律有全诗每个字的平仄和句尾字押韵这两种音韵格律,另外还有第三句与第四句必须对杖、第五句与第六句必须对杖的格律。规定如下(有括号的“平”字或“仄”字表示可平可仄):
(平)平平仄仄(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韵)(第三句与第四句必须对杖)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第五句与第六句必须对杖)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举例:(唐)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第三句与第四句必须对杖)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第五句与第六句必须对杖)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举例:(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田心注:此句第四字应读阳平声调)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第三句与第四句必须对杖)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第五句与第六句必须对杖)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举例:(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第三句与第四句必须对杖)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第五句与第六句必须对杖)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举例:(唐)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七律的格律–七律有全诗每个字的平仄和句尾字押韵这两种音韵格律,另外还有第三句与第四句必须对杖、第五句与第六句必须对杖的格律。规定如下(有括号的“平”字或“仄”字表示可平可仄):
【1】七律平起式、首句押韵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第三句与第四句必须对杖)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第五句与第六句必须对杖)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举例:(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2】七律平起式、首句不押韵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第三句与第四句必须对杖)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第五句与第六句必须对杖)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举例:(唐)杜甫《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
【3】七律仄起式,首句押韵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第三句与第四句必须对杖)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第五句与第六句必须对杖)
(平)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举例:(唐)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田心注:此句第七字应读阴平声调)
【4】七律仄起式,首句不押韵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第三句与第四句必须对杖)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第五句与第六句必须对杖)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举例:(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二Ο一八年十一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