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3)
对“图书馆”这三个字的印象和理解,来自刚进小学一年级,老师带我们去学校的图书馆,准确地说,叫图书室。在老师们的办公室旁边,一间屋子,大约只有半间教室大小,靠墙壁摆满了木制的书架,上面整整齐齐放满了大小不一、厚薄不等的书。我记得几乎所有同学都睁大眼睛,张著嘴,发出惊叹的哇喔声。那时家家户户收入都不宽裕,让孩子吃饱穿暖,是绝大多数父母能够提供的最大能力,哪有闲钱买书呢?所以看到这一屋子的书,确实让我们眼前一亮,心中一震。
老师说明图书馆的含义,并说如果想要从这里借书,就要先找管图书的老师办借书证,然后凭借书证借书。那时刚进小学,还不会认字,但小人书,就是连环画,对我们还是有吸引力的。找了几次管图书的老师,不是在忙其他事务,就是不在,总之就是没办上图书证。
三年级时,学校要求每个班要成立图书角,具体做法就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去图书室领回与班级人数相等的书,由学习委员保管,一月一换。班里没有柜子存放,放学带回家,上学又带到学校。我不幸在三年级成为学习委员,承担下这个重任,是名副其实的重任,三十几本书很沉重的。我妈妈为了这三十几本书,还专门给我买了一个结实的大书包。我们学校在一个半坡上,我每天都要负重爬坡。
很尴尬的是,三年级学生不能看连环画,必须读简单的全是汉字的故事书,同学们没兴趣。但我的责任不会因为同学不读而消失,我还得每天背著沉重的书包上学。后来也不知为何,这个班级图书角的活动就取消了,我却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但管图书室的老师很难在图书室出现,没有书看,急得我抓耳挠腮,这时,没想到一个机会出现了。
我家住在郊区的煤矿,那个地方没有集市,买粮食、蔬菜都要去市区。每个周末我们都要去市区采买一次,最初是我妈妈去,大概是我上四年级的时候,妈妈觉得我可以担任这个采购,就叫我独自去。
去市区要坐半小时的小火车,是我们矿区拉煤的小火车,后面挂两节车厢作为客车,下火车后走大约两公里到河边,坐轮渡过河,再走一长段差不多一公里河滩路,进入市区。来回漫长的路程,加上回程背负蔬菜和粮食,一个小姑娘,背著一个背篓走进市区,也让我觉得很丢面子,所以我非常抵触这件事,但也毫无办法,谁叫我是大姐呢!
每个周末都是怀著哀怨和气恼的心情,舟车劳顿去市区。一次在排队买菜的时候,无意中听见我前面的两位大姐姐在抱怨售货员太慢了,其中一位说:「我还想去图书馆看书,但我妈要我午饭前回去。」我是一个很害羞的人,平时不敢同陌生人讲话,但图书馆三个字似乎给了我一个特别的力量。促使我忘记害羞,急忙问那个大姐姐图书馆在哪里,大姐姐很热心地告诉我,从菜市场走两个街口就是图书馆,她还特别强调,图书馆是一座黄色的小洋楼,很显眼,不会错过的。
买完菜,我就兴沖沖地背上背篓,向图书馆快步走去。前台的图书馆管理员说,小孩不能办借书证,要大人陪同,因为要看大人的工作证,或者户口本;借书必须要借书证,但是如果进图书馆读书,没有借书证可以押一元钱,离开时退还。我一听大喜,但是瞬间又很沮丧,因为钱都买菜了,没钱可抵押。我心生一计,问管理员是否可以将这一背篓菜作抵押?但是图书管理员以不合规矩拒绝了,我只好怏怏回家。
从此,有市区图书馆这个巨大诱惑,哀怨与气恼一扫而空,每周都盼著周末早日到来。我一早出发,赶在图书馆开门即进,争取多一点时间读书,再赶在菜市散场之前去买菜。
我问我妈多要一块钱,希望在买完菜之后再去读一点时间,结果第一次就搞砸了:读书太入神,一直到图书馆关门,错过了最后一班小火车,只好背著沉沉的背篓,步行差不多两个小时,天黑才到家,把我妈急坏了。从此,没有额外的一元钱,只有买菜前那一小段幸福时光。后来文革,图书馆关门。
高中时,文革还没结束,图书馆也封闭,每次趴在图书馆的窗户望书兴叹。时间长了,管图书的老师对我额外开恩,允许我每周一次,晚自习以后进图书馆读书一小时,这也是他冒著「散布封资修,毒害青少年」罪名的风险,我至今感谢他。在那一小时里,独自一人,在温暖的灯光下,坐拥书城,闻著书香,遨游在知识和思想的世界,真是幸福无比,快乐无比呀!
来到美国,一次路过一栋建筑,我先生说这是图书馆,我立马就拉著先生进去了。哇!好多书,不仅有书,还有歌曲磁带、电影录像带可以借阅,只需驾照就可以办理借书证。我们的孩子上学后,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去图书馆,我和先生去超市,他俩宁愿待在图书馆,然后又借一大堆书回家。从此,我的旅游打卡地,就多了一个图书馆,每到一处,只要时间允许,一定要去当地的图书馆。
坐落在纽约五大道的公共图书馆, 是我心中圣殿,我除了自己去朝圣,还带著我的孩子去见识那个大气磅礴、书香四溢的知识殿堂。来纽约游玩的朋友,我一定会推荐他们去拜谒那座建筑,事毕,无不赞不绝口,说不枉此行。
慕名而去的洛杉矶汉庭顿图书馆,简直让我惊豔。那是一个集图书馆、美术馆、优美庭院之大成的,文化艺术的伊甸园,令人流连忘返。
在我居住的小区,街边还有一个小小的图书箱,你可以随意拿取阅读,也可以放进你自己读过的书,与之交换。现在的人多么幸运,图书馆随处可见。
我拜访过的大城小镇,图书馆规模有大有小,设计有现代有传统,建筑有豪华有简约,但无一例外,图书馆乾净整洁,明亮舒适,因为这是人们接受精神洗礼的地方,需要真诚款待;进图书馆的人形形色色,甚至有流浪汉将其作为避寒避暑的憩息场所,但无一例外,人人循规蹈矩,因为环绕著他们的是人类的智慧精灵,值得尊重。
不记得在哪里读过一句名人名言,大意是:「如果有天堂,那就是图书馆的模样。」我理解的意思是:在图书馆,你可以放飞你的思想,展开你的想像,无拘无束,像在天堂一样自由,一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