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舟赏景

随波逐流看风景,优哉游哉度人生。
个人资料
打魚船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两个哥哥

(2025-07-15 05:29:37) 下一个

    我有两个堂哥,他们同父同母,五官也极为相似,但是他们从表情到说话,从性格到行事,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当他们两人坐在一起,我观察到他们的关系似乎也反调了,弟弟杀伐了断,像一个有担当的哥哥;哥哥小心谨慎,反而像听话的弟弟。想起他们自少年时代起就不同的人生轨迹,感叹生活环境对人的性格塑造真的不容小觑。
    两个哥哥在少年时代就先后失去了父亲母亲,我的伯父伯母。那时大哥刚进初中,小哥也就七八岁左右。我爸爸和我的叔叔是他们唯二的亲人,商量结果就是一人抚养一个。叔叔在农村,照理说大哥年龄大,留在农村,会成为叔叔的好帮手。但是大哥因是长房长孙,一直比较受宠爱,读书成绩好,在村里以「小秀才」闻名,他的父母和已经过世的爷爷奶奶,也一直以培养读书人的方式待他,他会读书,却四体不勤。可能因读过书,知道为自己争取,所以他来到我们家,继续学业,留下懵懂的小哥在老家乡下放牛,自此没有踏进学堂的大门。
   大哥初中毕业后,不听我父母要他上高中的劝阻,执意要上职业中专,可以早点工作。也正是这个执拗的坚持,让他避免了当知青的命运,他的其他上高中的同学,都无一列外地到农村修了好几年地球。大哥中专毕业就分配到工厂,人老实勤快,态度诚恳,工作还算顺遂,结婚成家生子,也得到我父母的关照,生活虽平凡但也平静。
    小哥在叔叔家的生活就一言难尽了,因为他比叔叔家的孩子都年长,除了小时放牛,长大干农活,叔叔婶婶身体都不好,还要帮忙干家务,他在贫困和文盲中与命运拔河,也像一头牛一样辛苦。
   也许因为穷,也许叔叔没顾上,眼看年近30岁,还是光棍一条。这时候,小哥采取了一个行动,就是这个行动,方显示小哥的生活智慧。他拿出好不容易攒下的所有钱,大概几百块,那是七十年代中,最穷的年代。第一次坐着火车从老家来到我家,希望我妈妈帮他找一个媳妇。他的突然出现和那突兀的要求把我爸妈吓了一跳,但更让他们不解的是,一个最多去过附近集市小镇的文盲,是怎样坐火车来到千里之外的另一个城市,又怎样从城里的火车站辗转几十里,找到我们这个交通不便的矿山。总之,他让爸妈看到了一个精明,有主见,有行动力 的年轻人。

   我妈说,就凭他这次行动,就证明他有能力撑起一个家。我妈发动她所有家住农村的同事,帮我小哥物色对象。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同事介绍了他邻居家的姑娘,也是自幼丧失双亲,跟哥嫂长大,寄人篱下,受尽白眼。听完小哥的情况,感觉两人就是一根藤上的两个苦瓜。再一听小哥家上无公婆,下无小姑小叔,进门就能当家,姑娘忽略离家千里的距离,立即同意与我小哥见面。我两个哥哥也算仪表堂堂,不同之处在于,大哥文气谦和,小哥俊朗英武。姑娘一见小哥就动心了,只是疑惑小哥为何一直戴着帽子,真相是小哥因小时头部长癣,是个秃头。因为是冬天,很容易就打马虎眼过去。

    其实我妈开初就想坦诚相告小哥秃头的事实,都被小哥坚定给挡了回去。小哥说要让姑娘相信了他的人品以后,再说不迟。小哥几乎每天都要步行去姑娘家,十几天下来,获得全家的高度认可,据说姑娘也整天笑靥如花,两人感情升温很快。我们难以想象,小哥除了帮她家干活外,还用了什么魔法赢得姑娘的心。

   一天,小哥带姑娘单独进城,回来以后,有点闷闷不乐,我们猜,可能小哥露真颜了。果然,第二天介绍人来说,姑娘要再考虑一下。我们都叹气,姑娘要反悔了。谁知过了几天,又把小哥叫过去,小哥回来后喜笑颜开, 说姑娘也想开了,认为人好才是第一重要的,她不想再过寄人篱下的生活,希望有一个自己的家。我们全家都为小哥开心,因为这意味着,小哥也摆脱孤独之生了!我爸爸和大哥尤为高兴,说早逝的伯父伯母也会含笑九泉了。

   还是父母出资,请姑娘的哥嫂和介绍人在餐厅吃了一顿饭,又给姑娘做了几身新衣裳。我还记得,姑娘点名要的布料叫灯芯绒和格子线呢,她说今生能穿上这样的衣裳,是她儿时以来的梦想。

    小哥和小嫂回到了老家农村,虽然穷,但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小哥能吃苦,后来包种了上百亩地,还成了当地的种地能手。两人养育了一男二女,营造了一个温馨家庭。几年后小哥小嫂回娘家,小嫂说嫁给小哥不吃亏,小哥有担当,对她又体贴,特别爱孩子,她终于是一个有家有依靠的幸福女人。
   大哥在工作中的顺遂,是靠他的学历,忍耐,好学和谦和赢来的,外加还有一点命运的眷顾。小哥则在生活的荒野中野蛮生长,靠强悍,精明,坚韧,靠不服输,以自己的血肉之躯,赢回被命运夺取的幸福。
   我们全家都感叹,以小哥的智力和精明,如果能有机会读书,他的成就肯定会超过好多人。但细想一下,如果不是被生活如此捶打,又是否会有这样的聪明才智迸发出来呢?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