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谷 -- 溪流

地球轨道是椭圆,不圆我有什么办法?
个人资料
正文

人证-草帽歌

(2020-09-12 13:28:01) 下一个

社会在某些方面是有问题的。

当年我的父母在三个子女中最偏向我的时候,我知道这是不对的,会造成伤害的,极度痛苦。因为那种偏向已经表现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只是人们平常意识不到,以为是无条件的。

但人心中也有无条件的爱,不过这种爱,就像乌云后面的太阳,虽然也是时刻存在,但是会因为乌云的变换而显隐不定。上帝的大爱,就像太阳,不管你是善还是恶,只要站到太阳底下,就会得到温暖。而普通人就像生活在乌云下面的众生,一生下来就没见过太阳,生活的幸运和不幸,差别只是云层的厚薄,光亮多点还是少点。人们想象中问道,或许有太阳、有上帝吧,或许。。。就像柏拉图的洞穴人,从来没有离开过洞穴。

只有彻底解脱了人,才能传递出彻底的无条件的爱。这也是解脱这个词本身的含义决定的---unconditional。这辈子我只见过一个人,感觉是这样的,其光芒和温暖就像太阳一样,没有停歇的时候。太阳从来不会因为生气而关灯,说有坏人,我不亮了。普通人都是被制约的(conditioned),都是被绳牵着的,差别只是那个绳套有没有被环境拉紧一下,当绳子被拉紧的时候,你也不得不离开亲人。人能做的就是,在绳套还不太紧的时候,看看能不能脱开。就像孙行者那样,看看这个幌金绳能不能解开,从此不被人牵着走。

-----------

15 因为我所作的,我不明白;我所愿意的,我没有去作,我所恨恶的,我倒去作。 
16 如果我所不愿意的,我倒去作,我就不得不承认律法是好的。 
17 既是这样,那就不是我作的,而是住在我里面的罪作的。 
18 我知道在我里面,就是在我肉体之中,没有良善,因为立志行善由得我,行出来却由不得我。 
19 所以我愿意行的善,我没有去行;我不愿意作的恶,我倒去作了。 
20 我若作自己不愿意作的事,那就不是我作的,而是住在我里面的罪作的。 
21 因此,我发现了一个律,就是我想向善的时候,恶就在我里面出现。
--------罗马书-----------

这里“我发现了一个律”,是保罗在观察。观察,其实是所有科学发现、心理学发现的唯一手段。差别只是,观察的深度,能否设计一个深入的观察实验方案。罗马书中给出的只是简单的观察,也或者说是让大众简单理解的概括性结论。

人的行为到底是如何产生的,仅仅用善和罪的两分法,是太过笼统了。整个心理学、生理学的发展,各种心理学分支,都是想多少回答:人的行为究竟是如何决定的?在弗洛伊德之前,人们朦胧地相信,人的行为是由“理性”决定的。人们朦胧地认为,“应当是什么”,就“一定会是什么”,这就把伦理学和心理学混淆了。当弗洛伊德指出,人的行为不仅仅是由“应当怎么样”的伦理来决定,还被潜意识决定的时候,他无非是重新发现了罗马书中说的事实:“人愿意行的,和他实际行的”可能不一致。人们觉得非常受刺激,震惊,甚至是难以接受。和人们对自己的假设不一样,通常人们的假设是:我要做什么,就一定能做到,我要做个好人,我就一定是一直做到是个好人,只做好事。

人的行为到底有多少种决定因子?就像力学里的力的分析一样,你可能分析了摩檫力,然后忘了重力,或者忘了浮力,其他牵引力等等。

每一个心理学家都试图理解人的行为到底是怎么决定的。弗洛伊德,巴普洛夫,荣格,马斯洛,霍尔耐,阿德勒,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创伤心理学,每一个人,每一个分支,都在研究人在某种条件下会有什么反应和行为。人的行为如果完全能自主,就不会需要那么多研究分支了。

关键是,能否设计出一个深入的,彻底的观察方案,让我们可以依法实行,从而一劳永逸的解决所有关于上帝、佛性、宇宙、人生的根本谜团,达到彻底、究竟的真实呢?

我相信,答案在佛法中。笼统说来,是内观---向内观察。当我说“我知道”的时候,我怎么知道“我知道”,我到底知道什么?当我说,我看见蓝色、看见红色的时候,我到底看见了什么?

只是,怎么内观。这是一条充满挑战的路。有人打比方:这条路比陆地穿越亚马逊森林还难,如果你有能力自己拿一本亚马逊森林导游图,就可以穿越亚马逊森林,你也未必能独自穿越心灵的迷宫,不是说人心比大海还深么?必须有向导。

西游记81难,也可以说是一个接近的寓言吧。当人们取到真经后,孙悟空头上那个让他难受的紧箍咒也就去掉了,从此自由。

------------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
如果一个人能把所有人类的心理裂痕的原因都找出来、看清楚,那他就是全世界最牛的心理学家了。也许还能解脱、甚至成佛了呢。如果一个人每次发现心理裂痕,都像20世纪初人们发现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那么兴奋,知道经典力学的世界观是有局限的,承认我原来对人性的理解和看法是有局限的,那就具备了学习佛法、探索人性的素质了吧。山有小孔,彷佛若有光。。。然后呢,可能会发现还有桃花源。。。
不过心理实验室并不比高能物理实验室更安全,自己探索,在那里迷路也不好玩。如果看见一些心理学家疯疯癫癫,一点也不应该觉得奇怪,应该想想他们就像当年的爱德华·詹纳,巴斯德等等,在自己身上做心理实验,种错了疫苗了呢。最保险的是找到明师吧。

---------------

如果打比喻说,我们的世界和生活其实就像年轻人穿着紧身衣进了游戏厅,沉迷进去不能自拔,还要买装备打怪升级,投入无穷的悲欢离合。其中的恩怨情仇更让这整个游戏变得无比真实。

你爱我就要跟我打游戏,想出家不打游戏了?你这人有责任感吗?

心理学家都是帮助我们修理装备、紧身衣,也是游戏中的人。佛才是让人认识所有这些都是游戏的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仁可 回复 悄悄话 你的文字会帮助读者找到更多的光明:)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