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110)
2017 (100)
2018 (66)
2019 (58)
“上只角”,“下只角”竟是爱情一条难以逾越的河
说到上海的静安,黄浦,徐汇,上海人都知道是“响噹噹”的“上只角”。闸北,普陀及大杨浦被人称之为上海滩的“下只角”。在文革前,这两个地走出来的人,无论是衣着,举止,言谈,确实是有很大的差异。
住在“下只角”的男青年很少有娶到上只角的美眉,而“上只角”的美眉也鲜有下嫁到“下只角”。下只角的“有识之女”能上嫁到“上只角”是她们努力奋斗的方向。说来也巧,俺曾经有俩铁哥们,一个住在静安寺北京西路的小洋房,一个住在“棚户区”的大杨浦。他们的爱情故事令俺心醉也令俺心碎。
文革中后期,俺在工厂当工人时认识了“上只角”的油漆工萧,小伙子长得玉树临风,一表人才,能言会道 极善交际。因工作关系常有接触,交谈中发现彼此对中外名著嗜爱有加。周日萧经常邀俺去他家喝茶聊天,评大,小仲马,谈司汤达;议雨果,薄伽丘;聊海明威,德莱賽……甚感相见恨晚。
随着交往日久,萧流露钟情于我车间一女青年,对其颇有爱慕之意,冀俺能协筑雀桥,促成良缘。首先委托俺能否协助了解一下她和她的家庭状况,然后拟发动爱情攻势。可见这“上只角”的小伙子思想何等成熟,为人何其老成,估计 绝不会在爱情婚姻大事上冲动犯浑。
兄弟有托俺是鼎力相助,通过各种渠道把女青年的学历,经历,家庭成员状况,家庭地址一一搞惦。当时俺倆真可谓闲得蛋疼,决定择周日赴美女居处现场考查,憧憬在美女居住地以期偶遇……
是日,俺与萧乘公交几经转车,终于来到一小化工厂旁,在刺鼻弥漫着白色的烟雾中寻觅到我们要找的路名,风景如画的“杭州路”。杭州路旁错综复杂的小巷,排列着奇形怪状的棚屋,砖泥作墙,柏油毡为顶的的棚屋密密麻麻。狭窄的街道,小弄堂里布满自制简易自来水水槽,每户门口都有一只煤球炉,这就是民以食为天的厨房。
萧倒抽一口冷气叹道:“我心仪的美人儿竟住在这样的地方?难以置信,不可思议!”不禁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嘴里轻轻的吐出一句:“我们回去吧……”“萧啊!昨天还是如痴如醉,盼与美人巧遇,期望有朝一日抱得美人归,现在到了此地,却敲起退堂鼓,我可是心儿碎了啊!”俺打趣道。
萧一言不发,神态凝重,我知道他在思想斗争。是无所顾忌,一往无前地继续追寻罗曼蒂克的爱情?还是面对生活的现实,不得不思考这样的环境,如此家境能否有共同的语言?当事人的抉择是痛苦的,艰难的。萧选择了放弃,“我们回去吧!”(待续)
我,我看都没看自己的博客,也不知丟过没有,以后要注意了。
回复cross94:朋友说得有道理!谢谢,问好!
门当户对结婚风险小。
+1
那后来文革呢,有没有平等一点?我认识的一位阿姨就因为自己出身不好嫁给一个出身好的,一辈子烦心。
德兄,我猜的对吗?
另外我发现你的博客列表第三页起也有许多博文无法出。估计受文学城网站数据库出故障有关,我有48篇无法点出,不知明天是否会修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