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警阿猪的博客

皇家警察故事,西方犯罪纪实
正文

经济学学习笔记二则

(2011-08-13 15:54:42) 下一个

(一) 价格封顶与一夫一妻制 

 

看经济学里讲价格封顶,强制性调整当供给不足时的供求平衡点。看懂了,并且还有心得。 

 

供给不足的时候,比如豆腐,老老年里就供给不足。不但要有政府发的豆腐票,还要赶星期天一大早天不亮就去排队占位置,否则大板大板的水豆腐转眼就没了,干豆腐也很快卖个精光,,,为了能吃上豆腐,家家户户不知花了多少心思。 

 

其实是价格的作用。两毛三毛钱的豆腐就够改善改善生活了,所以吃得起豆腐的人很多。需求一高,供给明摆着就不足,供求不平衡,怎么办? 

 

如果是允许市场来调节,那豆腐的价格就会上涨。要是到了一个月的工资掏出四分之一来也不够吃上一顿豆腐的,还会有多少人去买豆腐?又如果豆腐能卖那么贵,多做些豆腐来卖不好吗?于是新的供给与新的需求不断在新的价格上求得平衡。 

 

可是不行。这也涨价那也涨价,这社会还不乱了套了?因此要搞价格封顶,造就一遍大好形势。通过发各种各样的票来限制需求量,配合被封住的价格,成就名义上的平衡。光有钱不行,还得有票。于是豆腐票,布票,粮票,油票,汽油票,,,紧张的时候,连上澡堂洗澡,买擦屁股纸都得凭票。 

 

说不行就是不行。完全的市场经济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连美国帝国主义,在石油危机的时候,也得搞搞价格封顶,限制对汽油的需求。 

 

呵呵,胡掰了这么多,其实真正要说的是,根据需求无限而资源有限的理论发展出来的这经济学封顶的概念,似乎可以解释一夫一妻制,根本就是有违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原则的。 

 

这顶封得,一夫一票,限娶一妻。也不想想,男人与女人怎比当年的百姓与豆腐?有这需求,并且有这供给,价码还可以浮动。娶得起的就娶,娶不起的,光棍儿的命,就是发给他一张票也是浪费。为啥非要在讨老婆这个问题上插这一杠子呢? 

 

注:经济学讲价格封顶的时候用的图解法,有意思。在笛卡尔坐标系的第一区间画个大X,交叉的那一点本该是供求平衡的价量点。可封顶的做法,就是在这X的两腿上横插一杠子,强迫将那交叉点向下向内飘移。

 

经济学接着说,价格封顶有违经济规律。封也封不住,会被转嫁或取代,并最终被打破,还原到真实的平衡。拿豆腐票来说,本来该涨价钱到一元钱一块的豆腐,非发票限价两毛一块,于是很想吃豆腐的人就会拿其他的东西来交换豆腐票。当时很普通的形式就是以票换票:二斤粮票换一张豆腐票,三格肉票换一格骨头票,一卷草纸票换一张洗澡票,,,更有甚者,懒得排队,加塞儿买豆腐的,帮他买一块豆腐他送你一张票。久不久请卖豆腐的看场参考片,每星期日她都会明打明地给你留块豆腐,,, 

 

所以的所以,明着只娶一妻,其实小蜜二奶三陪四海为家的如今哪哪都是。下班就向大老婆报到的,那是四大傻之一。男女婚约,就剩那张纸了。早晚有一天,,,呵呵,可惜咱这辈子是等不到了。 

 

(二) 弹性与生活情趣 

 

经济学里,很多地方讲弹性。弹性就是竞争,就是选择的余地。 

 

比如照明用电的价格,其弹性就很小。你除了复古点油灯蜡烛之外,别无选择。供电公司所以是大爷,开什么价老百姓就得接受什么价。而日用消费品比如擦屁股纸,那价格弹性就很大。某种品牌哪天一涨价,哪怕比市值只贵五分钱,马上就会无人问津。因为可替代的同类产品太多太多。 

 

上面所说的弹性,是量对价的反应。这一概念,可以引申到另一个人生话题: 

 

认识的一个女孩儿,有一天来找我,说她必须要在两个男人中作出选择,想听听我的意见。 

 

一位是她大学里的同学,成绩优良,爱好电脑,是个前途无量的大忙人。小伙子的母亲在总理府上班,所以他打高中的时候起就经常有机会帮助解决总理府的电脑出现的问题。久而久之,竟也在总理府谋到了一份电脑维护的差事,然后,经人介绍,又在国家储备银行得到了类似的工作。除此之外,他还跟朋友合开了公司,专门帮大单位制作网页,,,忙到无暇顾及他的这位女朋友,甚至常常使她觉得,他根本就不在乎她。 

 

再看另一位,虽然也是电脑爱好者,却没有那么好的运气和前途。从学校毕业出来后,先是跑到意大利混了两年的生活,开大车,当导游,教英语,当然也在电脑公司上过班。两年后回来,又进大学继续读了管理学的一个硕士学位。一边读书,一边还自己开了一间铺子,帮电话公司卖大哥大。两人在一次跟朋友喝咖啡的时候认识了,那小伙子然后就对她紧追不舍,,, 

 

我忽然想到经济学里的这弹性。 

 

前一位小伙子,他之所以能在总理府得到他的第一份工作,完全是因为他老妈已经在那里上班,有内定的嫌疑。这样就很没有弹性可言了。没有任何人能够有机会平等地和他竞争。就算人事部门走走招聘职员的过场,由于他一直有接触总理府电脑的方便,这活儿他一直干着的,所以这工作也就非他莫数,甚至有点因人设岗的味道。 

 

如果把招聘视为一种挑选人才的采购行为,那么,此种近乎走后门的做法,使该岗位对上岗之人的工作能力(且将它看做是所需采购之物的价格)的选择性大大减少。也可以说,这小伙子及其缺乏弹性地得到了这份工作并从中获得了利益。 

 

以后,经总理府的人推荐也好,拿着在总理府当差的简历到处晃也好。再找任何工作,别人与其说对他有信心,不如说是对总理府有信心而给了他工作。再怎么样,他获益的弹性还是不大。 

 

反之,如果一个人完全依靠自己,这里拼,那里搏,如此找到相应的社会位置。尤其是那种八百个人争一个职位也能脱颖而出的,最具弹性。 

 

不知这弹性与人生有何关系?不过如果要我来做出选择,相同成就的人,我会选那弹性大的。因为在我看来,和缺乏弹性的人在一起,十有八九也缺少生活情趣。

我如此讲解,不知那女孩儿能否听明白?

 

阿猪

零五年十二月

新西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