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方言是一个文化烙印

(2013-01-29 09:09:07) 下一个
    昨天我家姑娘给我看了段视频,讲中国人说英语的口音,大笑一顿后想跟她说点什么,张开嘴,又合上了。
    首先要声明的是我们家的基本法是关上门以后要说中文,家里人的交谈除中文外都不允许。因为生活在魁北克语言实在很混乱。我姑娘曾经是坚定的法语分子,上了中学之后,特别是每天泡在facebook上以后发现不说英文很是吃亏。坚持说法语这个再没提起过。儿子读的是英文的幼儿园。他无所谓。但偏向法语的电视节目。两个孩子还是以法语为思考语言的。然后四个人分了好几帮,我和姑娘能说标准的普通话(老婆和儿子的普通话麻麻地啦),她们娘三个看法语电视(我彻底歇了),我们爷三个看英语电视(我老婆能说,一般不露绌)。妥协之下说粤语吧。
    原来也没发现儿子普通话不行,直到有朋友来玩发现他竟然沟通不了,数数时直接将“9”发成“狗”了,才发现要立即采取有力措施,本来还想过一段才送去中文学校,变成立即送去中文学校,普通话发音算是提高不少还算字正腔圆。“猫和狗”的话柄算是落下了。后来想想也就释然了,这些个CBC或准CBC(我家丫头出生在中国)能说中文我就跟我爹能交代了。能有几个人学贯中西,有的都是辜鸿铭那样的怪物。我两孩子没那本事,中文比北京那个骆先生好点就行了。要是他们将来要移民回中国,就跟我没关系了。我要来加拿大我爹不也没管吗?
    让他们说中文是想把中国文化留点种子在他们心里。总有一天我要去找我爷爷奶奶,到那一头去。到时现在的小朋友们,除了事业上的事,还会回中国的最大动力是:在中国的某个地方还有一大群人说着他爹妈从小跟他说的一种语言。那么他会简单的认为,这地方跟我肯定有大关系!就像他们现在说的加拿大法语一样,在外地一张嘴,嘿!魁瓜一个。交谈者距离迅速拉近。人情世故古今中外,东南西北皆出于此。我觉得这比要求他们背唐诗、三字经更实际些。
    造成我有这种想法的只有一个原因,在我家,我妈跟她妈说桂林话,因为我妈在桂林长大的,我跟我妈说郑州话,我在郑州长大的。我姑娘跟我妈说普通话,跟我爸说广东话。家里没人觉得不妥。每回回国也习惯去郑州看看,除了有舅舅在那,也觉得那个地方很亲切。只是有一点在家里我能说郑州话,出了门就张不开嘴,张嘴就是普通话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