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读李鸿章传-梁启超

(2017-05-09 10:56:54) 下一个

 

    胡说八道君曰:近代史上最冤枉的人无疑是李合肥鸿章字少奎大人。近代丧权赔款的条约最后几乎都是签着他老人家的大名。卖国贼的帽子除了他无人能戴、敢戴、可戴!我们的教科书也是这样写的。但是,事实上呢?李中堂是否有可情可悯之处?李中堂与石敬唐或后辈的汪精卫是否不同?我们且看看梁启超对他的最后评价。

    先说说梁启超,这是清末民初的旗帜性人物,最早拜在康有为门下,是康氏门徒。后来与康氏公开决裂。称其为近代伟大的启蒙者毫不为过。总的来说,他是改良派,不是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派。

    梁启超与李鸿章“于政治上为公敌,其私交亦泛泛不深”,世人皆骂李为秦桧、张邦昌,但梁启超为李鸿章作传,却处处以公平之心,“多为免解之言,颇与俗论异同者”,要知道梁启超目高于顶,而且辈分很高。中兴四臣中,抛开曾、左、胡而独传李。可见他对于李鸿章是心有戚戚的。

    整本书的最后,是梁启超写给李少奎的一首诗:

    阳秋未定盖棺论,

    病国能成竖子名。

    如此江山且休去,

    夕阳黄叶送君行。

    书里写什么就不多说了,我们说说梁启超对李少奎的评价,有阅历无血性,有才气无学识,弥缝偷安以待死,未死之前责任而不辞。“今日举朝二品以上之大员,五十岁以上之达官,无一人能及彼者,此则吾所敢断言也,嗟乎!”

    有意思的是梁启超用了16位古今中外的名人来类比李鸿章大人,很有创意:

    一、李鸿章与霍光。两人都是“不学无术”。李鸿章乃谨守范围之人,其一生不能大行其志。其于普通学问,或稍过之。(李少奎比霍光稍微有点普通学问而已)

    二、李鸿章与诸葛亮。两人中国三代之后,同时具有:忠臣,儒臣,兵家,政治家,外交家五种资格。李鸿章所凭籍,过于诸葛,而得君不及之。李鸿章初起于上海,仅以区区三城,而能奏大功于江南,创业之艰,亦略相类。后此用兵之成就,又远过之矣。不过李鸿章以豪富闻于天下,诸葛远不如他。至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犬马恋主之诚,亦或仿佛之。

    三、李鸿章与郭子仪。李合肥有中兴靖乱之功,颇类郭汾阳,其福命亦不相上下,但汾阳除定难以外,更无他事;合肥则兵事生涯,不过其终身事业之一部分耳。易地而处,汾阳未必有以过合肥也。

    四、李鸿章与王安石。王荆公以新法为世所诟病,李鸿章以洋法为世所诟病。新法与洋务,虽然皆非完善政策,然其见识规模,绝非诟之者所能及也。号称贤士大夫者,莫肯相助,且群焉哄之,掣其肘而议其后,都不得已任用些狂妄无稽之徒来施其政,这是两人类似,但王安石得到皇帝的鼎力支持,而且布置专注于民事,局面宏远,有过于鸿章者。

 

 

    文章中凡是文言文部分,都是梁先生的原话,因为梁先生是用史家笔法而不是现在通行的小说体裁写的传记,高度概括而没有细节描写(我认为大部分的细节都是野史或者作者自己的想象。把传记当成小说写。这样的传记不读也罢!)而梁先生又喜欢用典故。因此如果翻成白话文就支离破碎。不如直接引用,再加注释还好。

    五、李鸿章与秦桧普通俗儒,骂李鸿章为秦桧的最多。在法越,中日两战之后,骂声达到顶峰。出于市井野人之口,尤可言也,士君子而为此言,吾无以名之,名之曰狂吠而已。

    六、李鸿章与曾国藩。李鸿章与曾国藩,就像管仲与鲍叔、韩信与萧何。李一生的学行、见识、事业,无一不由国藩提撕之而玉成之。因此李鸿章只是曾文正公门下之一,曾非李所及,世人已有定论(最简单,曾文正公虽去,却发掘、提拔了李合肥,李合肥一走,却无人接班。高下立判)。虽然,曾文正公是个方正的儒者,他的外交和机智变通或者不如李鸿章。又或者文正公深守进退知足的信条(兵破南京时,他老人家如果想黄袍加身,只是指顾之事而已)。常以急流勇退为心,而李则血气甚强,无论若何大难,皆挺然以一身当之,未曾有畏难退避之色,是亦其特长也。

    七、李鸿章与左宗棠左、李齐名于时,洋务之见识不相上下。左文襄幸早逝十余年,故得保其时俗之名,而此后艰巨谤诟,尽附于李之一身,左文襄的福气与命运,不能不说真不错。(曾国藩谥文正,左宗棠谥文襄,李鸿章谥文忠)

    八、李鸿章与李秀成。这个类比令我很意外,教科书里一般对太平天国里的洪仁轩评价比较正面,顶天说一嘴一路向西的石达开。而对李秀成多数是作为一个丘八行伍的战将。但梁先生眼里对李秀成评价极高:“二李皆近世之人豪也,秀成忠于本族,鸿章忠于本朝,一封忠王,一谥文忠皆可以当之而无愧焉。秀成之用兵、之政治之外交,皆不让李鸿章,其一败一成,则天也。”甚至李秀成不杀赵景贤(为湖州道员,团练总办。李秀成在咸丰十年以重兵围湖州城,赵景贤组织乡勇抵抗,打退太平军数度围城),礼葬王有龄(浙江巡抚,这已是封疆大吏,朝廷重臣,在周围都已陷落的情况下,独守杭州两个月有余,城破殉国)。而李鸿章则将向他投降的太平天国八王都杀了,于德行有亏。

    九、李鸿章与张之洞十年以来,与李齐名者,则张之洞也。虽然,张何足以望李之肩背?李鸿章实践之人也,张之洞浮华之人也。李鸿章最不好名,张之洞最好名,不好名故肯任劳怨,好名故常趋巧利。梁先生引用了一句李鸿章对张之洞(字香涛)的评语:“不图香涛做官数十年,仍是书生之见”并觉得一语可以尽其平生。还认为张之洞虚骄狭隘,残忍苛察。远不如李鸿章大量。

    十、李鸿章与袁世凯继承李鸿章遗产的人,是袁世凯,袁世凯也是李鸿章提拔培养出来的。其人功名心重,其有气魄敢为破格之举,视李鸿章或有过之。至其心术如何,其毅力如何,则非今之所能言也(很好奇袁世凯称帝时梁启超的感觉如何?)。而今日群僚中,其资望才具可以继鸿章之后者,舍袁殆难其人也。

    至此,都是与李鸿章同时代的中国人,这六位基本也是当时中国最出色的人才。与明末相似,大清朝在气数已尽的时候其实并不缺少人才。但当家老太太一直以权术治国。权术毕竟都是旁门左道。于国力基本没有裨益,也就是维持。除了李秀成,剩下五位都没正经主持过国政,曾李完全没有入过军机处。左入过两次,都是年头入年底即外放。张之洞一直到垂垂老朽才入军机处,哪里还有精力治国,何况他也不是军机领班。我个人认为左宗棠最有才华,记得第一次听说“天下一日不可无湖南,湖南一日不可无左宗棠”。当时觉得做人真的可以很不要脸,哪有这么吹捧的。后来觉得左宗棠的确很有本事。他比李鸿章胆子大很多。抬棺材征新疆这事李鸿章干不出来。旗人即不爱惜,也不肯放权。功高不赏,恶大不罚,一味揽权不放。恭王死后,旗人连个稍有能力的都挑不出来。结果,武昌枪响,天下督扶都钳口不言,顺水推舟。袁世凯争取一个和平退位,算是对的起天地良心,非常有交代了。

    大概的意思就是:

    1、李鸿章和秦桧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我都懒得跟你解释。

    2、曾国藩比李鸿章厉害!大家都这么说。

    3、左宗棠与李鸿章一样厉害,左宗棠就是早死十几年,不然我们也会把他骂死!

    4、李秀成就是错投长毛,不然他就是李鸿章第二。

    5、张之洞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差李鸿章至少九条街。

    6、袁世凯可能有点本事,现在还说不准。不过他既然是李鸿章看上眼的,大概能办点事吧?

    我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是社会学家。对李鸿章感兴趣纯粹是个人爱好。一个人到了外国通常情况下会更爱国一些。其主要问题就是有了对比,有了对比你就会发现一些原来自认为俗成定约的东西后面隐含着深刻的意义。李鸿章原来作为一名空前绝后的卖国贼,经他手割让的国土和白银虽然没有统计,不过可以想象,其价值再打几次甲午海战都足够了。被世人痛骂他生前估计早有准备。怎么折辱都不为过。不过我觉得反过来想,如果没有李鸿章,换个人来处理,情况会更好吗?

    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我们就有共同语言,可以接着聊。不然的话,我们还是要翻过李鸿章这座山,看看情况是怎么回事?我们还是有共同语言的。

    李鸿章大人自己承认的最大的遗憾是没坐过考官(李鸿章生平最遗恨者一事,曰未尝掌文衡。)。也就是没有主持过科举大典。以盖世勳名,而恋恋于此物,可见科举之毒入人深矣。(梁先生中举之后,没有参加会试,他没中过进士。不可不知也!)

    十一、李鸿章与梅特涅梅特涅是奥地利首相,终其一生带领欧洲各国与拿破仑周旋。梅特涅外交政策,能操纵群雄,李鸿章外交政策,不能安顿一朝鲜,此其所以不伦也。

    十二、李鸿章与俾士麦俾士麦又翻译为俾斯麦。普鲁士的铁血宰相。德意志崛起的奠基者。或有称李鸿章为东方俾斯麦者,虽然,非谀词,则妄言耳。李鸿章何足以望俾斯麦?虽李之际遇或不及俾,至其凭籍则有过之,人各有所难,非胜其难,则不足为英雄。故持东李西俾之论者,是重诬二人也。

    十三、李鸿章与格兰斯顿格兰斯顿是当时的英国首相。其多长在内治,专在民政,有道之士也。二者相去盖远甚矣。

    十四、李鸿章与爹亚士(Thiers)爹亚士(Thiers)也译作梯也尔。拿破仑下台后当总统跟普鲁士签约赔款50亿法郎。签完之后,而法兰西不十年,依然成为欧洲第一等强国;若李鸿章则为偿款所困,补救无术,而中国之沦危,且日甚一日。其两国人民爱国心之有差率耶?抑用之者不得其道也。

    十五、李鸿章与井伊直弼井伊直弼就是日本签订《美日友好通商条约》的人。日本也是从此开始开放门户,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井伊直弼当时也是被举国怨毒,被刺杀。其才可敬,其遇可怜,日人至今皆为讼冤。李鸿章之境遇,殆为似之,然困难又较井伊万万也。井伊横死,而鸿章哀荣,其福命则此优于彼焉。然而日本兴矣,然而中国如故也。

    十六、李鸿章与伊藤博文伊藤博文的名字在中国最多人知道。作为中日战争的双方统帅,伊藤显然是赢了。伊藤曾游学与欧洲,眼界比李鸿章宽广。但伊藤于日本的重要性,不如李鸿章于中国的重要性。

    回到现在,茫茫中自有大气数。有兴有衰。中国之所以历尽艰辛而不倒,自有一批又一批豪杰英雄前仆后继。不然也像其它三大文明一样,消失殆尽。今天我们又回到了世界的前列,这不是靠否认前人的劣迹而得到的,一代人作一代事。没有前人栽树,哪来后人乘凉?也许没有李鸿章,也最终有人搞洋务运动,但历史选择了李鸿章,我们还是需要念他的好。

    他是个了不起的人!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8)
评论
我没拉臣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狐鹄' 的评论 : 好坏都无所谓了。我们只能说他尽力了!
我没拉臣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觉晓' 的评论 : 真不知道!下回得去看看。到了苏州就眼花缭乱了
我没拉臣 回复 悄悄话 闹了一个大笑话:是李少荃,不是李少奎!感谢伊梵、心戚然2!
狐鹄 回复 悄悄话 他主张放弃新疆,就是个坏人
心戚然2 回复 悄悄话 来自百度: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伊梵 回复 悄悄话 有个笔误,请该一下,李鸿章字少荃, 不是少奎。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我喜欢他写李鸿章和李秀成的这段。二月去苏州博物馆老馆,原来的忠王府,还想到这本书。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这是我今年读的第一本书,不长,精简,非常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