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夫妻希望大乖报考金融专业,以后好混金融圈到陆家嘴找高薪工作,而大乖本人的态度非常坚决 ——?她就是想选择一门没有数学的专业,不管是历史还是法律都可以。
听到这个消息,我惊讶地扶了一下下巴。大乖的父母可没在她的教育上少投钱,妈妈在幼儿园小班就给大乖报了几千大洋的奥数班。
一个接触数学20年的孩子,怎么一长大了就开始讨厌数学了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去找大乖聊天。大乖告诉我,其实她从小学数学就很吃力,尽管学过奥数,可刚到小学没多久,就发现自己的数学能力比不上其他孩子了。
她很无奈地跟我说:“ 我都长得这么大了,难不成还要在不擅长的科目上死磕到底吗?”
而邻居夫妻却一口咬定大乖是在胡说八道,他们觉得大乖学不好数学是因为没有耐心,别的孩子可以一屁股坐几小时,而大乖只要坚持20分钟就走神。大乖这么聪明,如果静下心肯定能比其他孩子学得好,说学习吃力实际上是在为自己偷懒找借口。
那么,这两方势力中到底谁说的是真相呢?咱们一起往下看。
1
双胞胎爬梯实验
在教育心理学中,有一位叫做格赛尔的美国心理学家完成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 ——“ 双生子爬梯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他研究记录了双胞胎在不同的时间学习爬楼梯的过程和结果。
格赛尔选择了各方条件都非常相似的一对双胞胎。
他让哥哥在出生后的第48周开始学习爬楼梯。出生48周的哥哥才学会站立没多久,偶尔可以摇摇晃晃地走几步路。
格赛尔每天对哥哥进行15分钟的训练,在历经无数次的跌倒、哭闹、爬起的过程后,这个孩子终于在第6周的时候(既出生第54周)能够自己独立爬楼梯了。
格赛尔又让双胞胎中的弟弟在第52周的时候练习爬楼梯,这时候弟弟已经能很好的走路了,腿部肌肉也比哥哥刚开始练的时候更加发达。
结果,在同样的训练强度和内容下,弟弟只用了两周(即出生第54周)就能独立爬楼梯了,且比哥哥爬得更快更稳。
这对双胞胎,一个是从48周开始学习爬楼梯,另一个是从52周开始学习爬楼梯。但两个人却不谋而合地在 54 周学会爬楼梯。
一开始,格赛尔认为这只是个偶然现象。
为了验证结论的准确性,他找了上百对双生子,反复地做了上百个对比试验。结果,他发现不管双胞胎的人种、性别是怎样的,都不会影响这个实验的结果——
即孩子出生在 52 周左右的时候,学习爬楼梯的效果最好,只需花费很短的时间就能达训练效果。
之后,格赛尔又对其他年龄段的孩子在不同领域的学习做了实验。在多次实验中,他发现不管识字、穿衣、做算术题、甚至是社交学习,都存在着黄金教育时段。
基于实验的结果,格赛尔认为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成熟是推动孩子发展的主要动力,当身体不够成熟的时候,就没有真正的发展与变化。
简单地说,就是孩子如果学东西很慢,那多半是因为身体条件不具备。
孩子在身体条件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只有准备好了,他才具备了学习的条件,学习就会发生。如果孩子在身体条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只会白白浪费孩子最宝贵的时间。
2
超过身体能力的学习,只会事倍功半
也许,有些人会认为爬梯实验只不过是一个实验而已,但爬梯实验中的结论确确实实在我们的生活存在着。
一位小学老师跟我们说过,在他们班里,年龄小的孩子学习成绩最差,因为身体发育跟不上。为了证明说法属实,她拿出班上孩子做的作业为我们做了讲解。
字迹大且潦草
这个孩子练过上百个字帖,但写出的字依然没有改观。经检查发现是手指肌肉不够发达,难以给孩子提供精准的力量支持。
颠倒偏旁部首
写反字的原因是因为孩子的视知觉发育不够,孩子看到的字就是颠倒的。他只是把他看到的写了下来而已。
老是粗心错题
班里年纪最小的孩子总是嚷嚷着试卷看着太挤。经过检查发现,孩子的视知觉到不了小学生的水平。老师把试卷放大以后,孩子的成绩立马得到了大幅提升。
这一系列看似是孩子粗心、学习态度的问题,其实都是孩子身体能力不达标的的表现。如果孩子晚一点学习,以上的问题都是可以避免的。
3
提前学习的另一大危害,
或许会让孩子陷入低自尊
作为人类,我们每个人都想知道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从而去体会自己的价值。可是,大多数时候,我们没有这种可供参照的客观标准,只能通过与他人比较才能估价自己。
孩子也是一样的,他们通过和同龄人的比较,进而观测自身的位置,形成对自己价值的判断——自尊。
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明,孩子的自尊水平将影响他们未来的学业和社会交往。那些具备高社会地位的成功人士,往往自儿童时期开始就显示出了较高的自尊水平。
孩子在 5 岁的时候,开始产生自尊的意识。而到 7 岁以后,“ 群体认同和同伴作用 ”开始发挥出作用,他的自信心来源将从父母的认可转移到同学和同伴的认可上来。
在学龄期里,那些说话更有分量、看起来更聪明可靠的孩子,往往在群体中具有更高的地位,他们的自尊水平也会更高。同时,孩子的学业水平与自尊水平有很大的关联。
著名心理学家刘少英博士做了一个有趣的研究,她用实验室的研究方法,来查看在幼儿园中班( 4 - 5 岁)儿童在自尊方面的表现差异,结果发现:
年龄较大儿童的自尊水平明显高于同班年龄较低儿童。
也就是说,在同一个班级中,那些年纪比较大的孩子自尊心程度更高,在学校的感觉更好;相反,同班孩子中年龄小的孩子自尊心程度明显低于大孩子,对自己能完成学业的自信程度明显偏低。
由年龄的差异造成能力的欠缺,是孩子呈现出低自尊的根本原因。
低自尊很有可能让孩子形成一种自我认知的稳定心态,他会觉得 “ 我就是比大家要差 ” ,“ 我就是没有别的孩子能干 ”。
可怕的是,低自尊的自我认知一旦形成就很难被改变,哪怕孩子的学习能力涨上去了,它也不会自动消失。
4
最好的教育是陪孩子一起成长
教育学家卢梭曾提出过一个大胆的教育法则,就是在孩子的早期学习上?“?不仅不应当争取时间,而且还必须把时间白白地放过去。”
儿童智力发育的最佳时期是6岁前。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我们的陪伴比学习知识更加重要。
和孩子聊聊天,说说话,良好的表达习惯可以让孩子有好人缘;
和孩子一起玩游戏,跳跳绳打打球,运动统合能力的提升也将为孩子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每天花10分钟陪孩子画画,读绘本,听听舒缓的音乐,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中将更专注更用心。
那些会影响孩子一辈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都将在我们的陪伴中逐渐发芽成长。
没有孩子天生不爱学习。
只有当孩子发现即便付出多倍于常人的努力,也不能换来竞争优势时,他才会把学习作为挫败感的来源,产生逃避的念头。
通过提前学习知识换来孩子在学习上的领跑地位,何尝不是以孩子的能力和自尊作为代价,让他们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了呢?
Reference:
1.Hilgard J R. Learning and maturation in preschool children[J]. The 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 1932, 41: 36-56.
2.李君,刘少英(2014), 4-5岁中班幼儿自尊的个体差异,《教育导刊月刊》, 7,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