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景常新

谁沉冥到,那无边的深;将热爱着,这最生动的生。
正文

凑个热闹说文理

(2011-02-19 20:58:56) 下一个

本来是想到网上看看大家对于发生在中东的轰轰烈烈的事情的高论的,却没见到多少议论。


悟空重挑人文精神与文理科生的话题,估计是为了引来各路大侠纷纷发言,以提高这里的人气。而不是为了惹恼众多理工科出身的网友们,因他在一开始就说了文章真正写得好的都是文理兼通的人。


我很同意深山兰所言:中文网上没人性的比例高。这与我一贯的观察相符合。其实不只是网上,在实际生活里也如此,来自大陆的人(包括我们自己在内)往往都有很大的怨气,心灵深处有很多的愤怒(anger),而这些anger来自过去的种种压抑和文化本身的桎楛。生活和工作处境稍有不顺,这种anger就容易被放大许多倍地释放出来。同样都说中文,来自香港、台湾、新加坡、东南亚的华人是有明显不同的。


一般来说,理工科训练得是人的理性思考和逻辑运用以及实际动手能力。而那些动辄举刀(或枪)杀人者,缺少得正是运用理性而不是情感的冲动来处理事情的能力。润涛阎所说的自制力(self discipline)确实是一个人成熟程度的关键指标,所谓自制就是指以理性的力量来胜过情感和欲望的主宰,有良好自制力的人一般更富有建设性。当然我们所有人应该都有过极端愤怒的时候,我不相信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出入会从未受到过任何伤害,如果有人这样宣称那一定是在说谎。只不过,大多数的人并不会走到去毁灭别人的地步,其中一部分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懦弱,但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做不到如此忍心。挥一挥手总结得很诙谐有搞笑的成分,然而世上确实有一类人,会以伤害别人为乐并且不择手段,这样的人通常are capable of anything。如果说同情之心是善的根源的话,那么神经麻木、没有feel other people's pain的能力便是擅长为恶之人的最显著特征。


关于出国留学的文理科学生的比例,我相信80、90后与之前的50、60、70后有非常大的不同。国内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最近10多年的事情,从80、90后这一代人开始,才出现大批花着父母的钱到国外念书的留学生,而他们所学的专业很大比例地扩展到文科和艺术,而不仅仅集中于理工科,当然中国学生最热门的专业的还是business(accounting, finance, MBA),还有少量学法律的。过去的50、60、70后的留学生中,压倒多数的(粗略估计80%吧)是学理工科的,原因是唯有这些专业才能拿到资助,国外的学费不菲,没有奖学金而要完成学业是很难的。这个我没有去查任何的统计资料,而是从自己的实际生活里得来的结论。我留学的时间是上个世纪的90年代,记得当时校园里几乎清一色全是学科学或者应用科学以及工程的,只认识一个学教育的女孩子,她因为没有全额的资助而学得很艰辛。另外有几位学经济的,但是在美国经济属于科学的范围,对数学的要求极高,而不是当年国内的政治经济学那种空对空的文科玩意。留在美国的中国学生里以60、70后的比例为最高,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因为国内的60、70后出生的大学生里,出国的比例最高,比较优秀的几乎都到了国外,而且学成后回国的比例极小。这样在今天的国内就存在一个60、70后的最高端人才的断层,不过这是题外话了。


悟空所列举出的人名里,除了那个朱海洋是80后外,其他似乎都是60、70后的,所以清一色的理工科出身不奇怪。但是有一点我认同的是,理工科的人更多与机器和数字打交道,与人打交道的时间恐怕不够充分。而人在海外,本来就容易产生孤独感,如果再不常或不擅与人打交道,确实会减少从生活中得到快乐和满足的机会,这是一个值得注意并且可以改善的方面。罗罗嗦嗦就说这些。


虽说上网多了会产生厌倦之感,但只要不过分,能上来想说就说地自由表达一下自我还是蛮有快感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