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科钦城里的草根舞剧 --- 印度行(9)

(2016-06-09 18:18:50) 下一个

        晚风是从阿拉伯海平面上吹来的,它轻轻地抚过港湾,越过印度西南部小城科钦,在河面上留下了纹纹画?后,再朝向东方,略过富庶的水乡泽地,然后就不再有力气拱过山岭了.

       我们在这阿拉伯海与西高止山之间的泻湖上不辨东西,漂行了三天之后,今早在这港湾城市科钦上了岸.于是山与水间的内容似乎条理清晰起来: 泻湖里密如蛛网的百纳万溪,归根结底都是几江西水,几江西流,最终在科钦海湾汇入大海.如果遇到海风猛烈的季节,那么强风也能翻江倒海,将海水倒灌到江河里.
 
       当然,今晚的海风是很温柔的.热气已渐渐散去,海风沉淀下来的丝丝咸湿的海腥味道迷漫着这座古城. 而这时我们眼见的小城已不再是陌生的了.  
    
       整整一天,她让我出乎意料地看到了不同的印度外观,一个秀美整洁的城市. 横行霸道的老牛不见了,原来那些眼熟的贫民窖,拉圾堆,莫卧尔王朝的红色大堡似乎都被海风掀到遥远的记忆里.而中世纪的西方建筑占据了非常好的位置. 是葡萄牙、荷兰还有英国人在小城留下来的。犹太人也曾经在这里势力不弱,有一条小街.我们的郑合七次下西洋,六次停过这里,虽然没有留下中式建筑,但他帶来的瓷器,那些瓶瓶罐罐,陈列在西式洋楼里,使那些老当益壮的建筑有了东方中国"蓝"的颜色.这给我添上了一种隔着万水千山的亲切.特别是看到海湾岸边,还保留着远久朝代传来的中国式捕鱼大网,那么古朴宏伟,早已成了旅行者和摄影家的得意猎物, 我那颗根深的虚荣之心在老美团友面前,自然生出了一种奇妙的靓丽.

       天黑前,我们一行人终于陆续都来到了集合地---小剧院前街. 终于可以停下来了,有一种不劳你的肋骨就能得到的旅行享受.

      剧院墙跟也生长着在那些爬满中世纪洋式老楼外墙的老色青苔,但它可是个地道的印式二层小楼,是一种当地的 Kathakali 卡塔卡利舞剧专场演出的剧场.里面最惹眼的东西是查尔斯和卡米拉与几演员的合影大幅彩色照片;最不起眼的是那又瘦又小的舞台.这都是什么年代了,英国王子 曾经看戏的地方,怎么会比我小时在大院里跳忠字舞的礼堂还破旧?
 
      两名男演员盘腿席地坐在戏台的地板地上,正面迎观众,对着身前的小镜子,公开上妆,他俩的上身也是公开的,赤祼坦荡得好似热带土著人.这也太随便了吧!我立刻去想白天街上见到当地人,他们虽然不是洋装着身,但自己民族的服装穿的是很文明的.也许这是草根舞剧的习惯,不能因为有了外人来观看就改变规矩吧.
      
       剧场里灯光很暗,我们来的很早,坐在了靠近舞台光亮的座位,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两位演员往脸上涂着糊状的重彩颜料,有些像京剧脸谱.我渐渐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脸谱画是武士模样了,这时,他往自己眼睛里洒了些粉面,然后深深眨眼转目,那白色眼球就变成了红色.妆化居然能画到了眼球上,这小小的剧场立即充塞进了一种艺术用力过猛强力.
 
       正式开演时,两人披上了华丽戏服,装扮成一男一女.不唱也不说,全场戏只是手势,身姿,和面目表情.配乐很好听,时而悠扬,时而强烈的节奏.看点是那女角 的脸部表情舞蹈.他真是一个天才.那夸张而滑稽的表情能把音乐舞得像似可以触摸,我的感官不知不觉被他带入了另一条渠道,一种从末有过的艺术体验.
 
       剧散了,我心里是五味杂陈.这个世界上就是有那么一种人,没有什么高大上的浮华,而是在平实的生活里,追求一种自己的喜好,将脸部功夫练成了"丹". 那么,我还有什么不明白呢? 喀拉拉邦的草根民俗艺术无论是殖民统治时期还是当代经济的风生水起,它都有土壤,它已经传承了四百年.
 
 
科钦的新区
 
离岸不远的小岛上技叶繁茂
繁忙的码头
 
中国渔网,据说是郑和时期的中国商人传来的捕鱼技术.现已经成了著名景点.
 
岸边的洋式建筑
 
 
 
 
 
 
 
 
 
 
 
 
 
 
 
 
科钦至今仍有犹太人居住,这是犹太街上最年长犹太人.
 
 
犹太街尽头是个教堂.
教堂地上镶满中国磁砖.
细看看车身的图案.
它们让我想起了印度电影《大蓬车》.
 
婚姻介绍所的广告
儿童教育广告公开骗:说两天帮你的孩子成为天才.
怎么他俩也来看Kathakali 卡塔卡利舞蹈了.
 
演出前的化妆是可以观看的
眼白化成了红色.
男扮女装那位,是全戏的看点.他的表情动作能神飞色舞.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