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半球
一片老姜
人物纯属虚构,情节东拼西凑。
哥住的不是院,是心痛(2)
偶八马的去年的医改说起来,主要两方面:一是提高质量效率进而减少费用, 二是推动全民医保。当然这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要不当年很吃香的小克试了N次都没干成,下台之前遗憾不己。
最近又发现医改法案里,有不合理的地方,导致一些中产阶级可以享受给低收入家庭的Medicaid。于是偶八马又要找人改。去年通过的医改法案还要改,要大幅度删减Medicare, Medicaid (还有Social Security)的支出。这是共和党的要求,也是偶八马想要提高赤字上限必须要做的让步。
到了8月3号,如果赤字上限不提高,联邦政府就无法按期还债。后果很严重,我们很心痛。因为不按期还债的话,以后的债务利息要增加,结果吃亏的还是还是普通百姓,具体来说,赵山李世这样的中产阶级。
年轻的刘武整天在餐馆打工,英语不好,但对医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本来餐馆就很少给员工买保险,再加上他是非法移民,更没他的份了。他就盼着想着这医改后他就可以大大方方地去医院看病,不需当心钱的问题。 他想不到为什么这么多人反对偶八哥医改提案。
去年的某一天,刘武到赵山家玩,问:“赵哥,你说怎么那共和党还在反对这医疗改革,大家都有保险多好呀。”
“小刘呀,你还是童男子吧?这么嫩的问题。”赵山每次见到刘武,都忍不住摧残一下这个年轻人。
“那也比不上赵哥您,老黄瓜上绿漆, 装嫩呀。赵哥,开导开导晚辈?”刘武嬉皮笑脸。
“去,给赵哥泡杯茶。”赵山很喜欢这个年轻人,人很聪明,手脚麻利,到他们家玩, 总会带些东西做给他们吃,手艺不错,很对赵山杨兰的胃口。而且喜欢思考,并经常问些问题,充分满足赵山好为人师的心理。
赵山杨兰常去刘武打工的餐馆吃饭, 主要是附近只有这一家中餐馆, 没有选择的余地。杨兰吃东西比较挑,往往一个菜里要加这个,不要那个,这个菜要淡些,那个汤要浓点。弄的waiter很不耐烦,而最后上的菜并不是杨兰想要的效果,每次都吃的不痛快。有一次刚好是刘武管他们这一桌,杨兰的要求罗罗嗦嗦说一遍,不见他有一点不耐烦。让他重复一遍。他说不用了,记住了。赵山瞪着眼看了好一会儿刘武,再看看杨兰,奇怪她怎么没有再逼刘武重复一遍。然后做好等会上了菜杨兰很不爽的准备。
结果那天杨兰吃完高兴的满脸是牙。赵山看杨兰高兴,就掏了一张相对大的票当小费。刘武一看,哟,这两人还是相对大的款嘞。谢过之后,张嘴就侃,目的是希望这两相对大的款记住他,下次点他的名。那天也没什么别的客人,开始刘武还站着,后来就赵山就拉着他坐自己旁边。刘武大概没有跟他眼中的所谓成功人士平起平坐过,高兴中带点感激,越说越兴奋。一股脑把自己如何缀学,如何借钱,如何偷渡,如何找工,如何在餐馆度日如年统统告诉这两人。赵山杨兰虽然没像刘武那样一波三折来到美国,可跟他们那一辈的留学生一样,都在餐馆打过工,很了解在餐馆打工的辛苦。一人安慰他,一人鼓励他。这一侃就是一个多小时。搞的老板以为他们是失散N年的亲人。
后来再去,刘武对他们热情的就像真的是亲人一样,每次都要陪着聊会儿。却怎么也不肯再收他们的小费,弄的两人都不好意思再去。可附近就这一家中餐馆,有时不去还不行。后来一次聊天知道刘武没有车,平日只能做不折不扣的宅男。想买衣服或者其他东西都要骑自行车或搭公车,很不方便。于是一个休息日,两人就在带刘武出去玩玩,然后给他买了几件衣服,最后带回家吃个晚饭。刘武临走前红着眼眼睛说这是他到美国来最高兴的一天。弄的赵山杨兰也心酸酸的,只好安慰他,让他有空就经常来。
于是刘武隔几个礼拜去一次。每次都很乖巧地先打电话问方不方便。如果赵山杨兰说来吧,他就骑着自行车,到路过的超市买点东西,再去赵山家。两人不让他再买,他总是说好的好的。下次去还照样买。到他们家就帮他们干点屋里屋外的活。然后跟他们聊聊天,每次都感叹他们的房子大,告诉他们他的愿望是开个餐馆,买个大房子,在把父母接出来一起住。然后叹气说不知道什么时候愿望能实现。赵山杨兰就说你还年轻,以后一定会赚大钱的,会买个大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