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江城子》
翠微山上乱松鸣。月凄清。伴人行。正是黄昏,人影不分明。几度半山回首望,天那角,一孤星。
毛泽东《贺新郎-读史》
人猿相揖别。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颔联
http://www.cbooks.org/cp/content.asp?ID=520&Topic=%AD%CB%B8%CB%A5y%AAk&VIP=0
詩句通不通 (出處: 明報)
最近葉嘉瑩教授在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講古典詩詞,講到杜甫《秋興》八首時,突發感慨,說杜甫詩好,不但善用典故,藉古人經歷或感懷的人生處境,闡幽抉微,表達曲折繁複的詩情,更長於顛倒字序,營造錯綜複雜的詩句結構,展現深邃的情思,可是現代人思想偷懶,對傳統文化陌生,又不肯用腦筋,甚至批評杜甫的詩句不通,實在令人浩嘆。
葉教授說,胡適就曾批評杜甫《秋興》的最後一首,認為「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文法不通。香稻是主詞,啄是及物動詞,鸚鵡粒是受詞。香稻又沒有嘴,怎麼去啄呢﹖不通之至。應該是「鸚鵡啄餘香稻粒」。下一句也應該顛倒過來,寫成「鳳凰棲老碧梧枝」。如此就通了。葉教授說,通的是文法,直卜隆通,詩的情趣也全給通光了。
我不記得胡適在哪裏批評杜甫這兩句詩,但胡適不能欣賞杜甫,不能探索幽微深邃的詩情,不能理解藝術有其要眇奧義之處,卻也無庸諱言。他的八不主義,就大聲疾呼「不用典」﹔編《白話文學史》,專挑直卜隆通的詩文﹔寫白話詩,也以「我是一隻烏鴉」為出色當行。因此,「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這樣的倒裝句法,對性喜直白的胡適來說,是毫無意義的賣弄。
古人的腦筋卻不似胡適那麼「實用主義」,對修辭藝術頗有體會,很能講出一番作詩的道理。范?在《詩學禁臠》中說,「錯綜句法,不錯綜則不成文章。平直敘之,則曰『鸚鵡啄餘紅(香)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而用紅稻、碧梧於上者,錯綜之也。」王嗣奭的《杜臆》也說﹕「香稻二句,所重不在鸚鵡、鳳凰,非故顛倒其語,文勢自應如此。」是說詩句的倒裝語法,不是故意顛倒,而有更深的詩境營造的藝術考慮。這種做詩的體會,現代詩人倒是明白,像余光中就曾不厭其煩舉杜甫這兩句詩,作為現代詩顛倒字序的張本。
杜甫詩句錯綜顛倒之例甚多,古代詩評家也都知道。如〈登樓〉首聯﹕「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金聖嘆說﹕「傷心原不在花,在於萬方多難,一到登臨之際,忽已如箭攢心。」屈復在《唐詩成法》就說,平庸的詩人大概會改寫成「花近高樓此一臨,萬方多難客傷心」。文法通了,詩也沒了。
[程步奎]
回答: 周策纵谈胡词对毛词的影响:其主题雪及头三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即涉胡“冻雪层冰,北国名都”句转变而来,字迹显然。 由 湘西山民 于 2013-01-19 08:25:21
胡适《江城子》
翠微山上乱松鸣。月凄清。伴人行。正是黄昏,人影不分明。几度半山回首望,天那角,一孤星。
毛泽东《贺新郎-读史》
人猿相揖别。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岁末词话(十七)结语---走润之的路。 (3818字 点击:298) 生理药理 2013-01-08 10:10:18
岁末词话(十五)境界的高下 (2706字) 生理药理 2013-01-06 13:32:46
http://www.chinagonet.com/main/view_post.php?pid=2607860
中国上网 | 红墙论坛 |
们聊政治,我继续诗词。今天说道境界。
作诗要讲究意境。这古人也知道。但把他提到鉴定诗歌的最高标准的是王海宁。他在《人间词话》里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那么,意境是什么呢?王又说:“今古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落第二手”。所以说意境是有余味,有联想。王又进一步分类,把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有我之境直抒作者胸臆,无我之境则作者变成摄影师,让景物自己说话。无论有我无我,“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于理想也”。所以好的境界除了有联想外还一要合情合理,二要有思想内涵。
怎么才叫合情合理呢?王海宁提出“隔”与“不隔”的标准。王并没给出定义,只举了几个例子。不隔的例子:
“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像看照片一样。不用解释。
隔的例子:
“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像猜谜。谢灵运写过“池塘生春草”,所以谢家池上,就是春草。江淹写过“春草碧色,送君南浦”,所以也是春草。绕了一大圈,并无新意,所以是隔。还有一种隔,是粗陋,乱说大话,无法想象。例如“脚踩南山虎,手擒东海龙,探头出宇宙,抬眼雷电生(药某作)”就是胡说八道。
总结一下,王海宁所说境界就是能充分调动读者头脑中的形象思维的效果。境界高的就是新鲜的,信息量大的景象。“日破云涛万里红”虽有形象,但我们常看关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娇”的画,这个意境不是很新,而且没有余味,信息量不大,所以境界不高。如果说云涛的寓意是阻力的话,就应该用“踏破云涛万里红”,因为“日”字本来就是多余的。当然如果“日”有别的意思的话,就不多余了。
再看作者另一首《七律•园竹》
“小园静静碧湖边
阅尽沧桑数百年
夏响青篁冬悦雪
昼巡红镜夜观天
民生最念狂风后
世事常思细雨前
把卷南窗桑梓月
鞠躬尽瘁为苍黔”
红镜是红日的代称,出自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六月》:
裁生罗,伐湘竹,
帔拂疏霜簟秋玉。
炎炎红镜东方开,
晕如车轮上徘徊,
啾啾赤帝骑龙来。
用这个僻典是王海宁所说“隔”的最佳注脚。为什么不能用“红日”?李贺诗中红镜虽是自创,但其意非常明白。“红镜”用在《园竹》中就是卖弄了。好诗人是从不卖弄的。另外用红镜代替太阳有硬伤。李贺诗中红镜是朝阳,是像镜子一样可以目视的。而《园竹》的太阳是“昼巡”,走过天空,不能目视,用朝日来代替就牵强了。
全诗最重要的是颈联,说的是他临危受命在狂风后的特殊经历,和他“把动乱消灭在萌芽状态” 的治国方略。应该说是言之有物。但其他几句均不甚好。首先写竹的是应该明里暗里扣着题,而此诗只有第三句与竹有关。第一句叠字“静静”不好,除非二句是“茫茫”数百年,否则一个“静”就是个废字。“阅尽”与“尽瘁”重了,可换掉一个。夏响,作者是想把夏日微风吹得竹叶哗啦啦的意境表达出来,以响来衬托静,是个好字。但我最不喜的是“响”字的发音,与“夏”太近了,念着绕口。可试“暑响青篁寒悦雪”。颔联最大的问题是他表现的是闲逸,舒适的情怀,这就与末句“鞠躬尽瘁”的形象太矛盾了,意境不和谐。另外全诗的味道像明朝的阁老,与作者的身份不符。这倒也不奇怪,诗与诗人的境界永远是脉脉相通的。有人说上海人骨子里永远是管家,当不了主子。原来还不信,现在是不得不信了。
还有常凯申的诗句(在《潜伏》里看到)“朝霞映旭日,梵呗伴清风,雪山千古冷,独照峨眉峰。”第一句是小儿语,朝和旭都是日出之意,重了,属低级错误。比上面“日破”一句还差。第二句的“清风”说明作者不冷,那第三句“雪山千古冷” 就不是感受而是推想。有了这个想象,就应有下文来接应。比如“高处不胜寒”后面就有“何似在人间”。可是结句“独照峨眉峰”并没有回应冷的问题,而是直接跳到首句衔接“旭日”。所以“千古冷”在全诗里就显得有些突兀。勉强可解释为千古冷是因为暗,缺乏日照。但这样一来,“千古冷”雪山就坐实了峨眉山群峰了。查峨眉山位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绝大部分无常年积雪,雪山千古冷不是峨眉山的典型写照,违反了王国维“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的标准,不是好境界。如不提峨嵋,改成“独照第一峰”似稍好。本来作者要表达的是“主耶稣只保佑我一人”的得意之情,但是读起来却给人古怪别扭,孤僻阴森的感觉,像是西毒欧阳锋在练九阴真经的场景。这就叫力不从心。相较之下,毛的“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则气韵连畅,无一字可动,是天然好言语好境界。
至于李杜苏辛,境界那是没得说的。这里只需举例证明毛泽东的诗词的境界也一样不让古人。先说无我之境的。前面提到“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是远镜头横摇。还有“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是全景拍摄。 虽是写景,但“所写之境,必邻于理想也”。一个是战地的庄严,一个是自然的生机,都给人无穷之言外之味,弦外之响。诗家语有时很奇妙,最直白,最简单的有时反而是味道最浓的。相信大家都有秋天在New England看红叶的经历吧?下次再去时,试一试用诗句来描述漫山的红林。包括前人的什么“朝来谁染霜林醉”,“霜叶红于二月花”等等,你会发现怎么也不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八个字来得舒畅,来得真切。真是神了。
再说有我之境的。有“风展红旗如画”,“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等等。以上所有例句,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美丽壮阔的画面,都反映了作者强烈的感情取向,所以都是很好的有我之境的佳句。而且毛主席诗词不论是表现什么境界,都绝对不“隔”,感情喷薄而出,毫无矫揉造作,所以艺术感染力就极强。
还有因为一字而境界全出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都是经典好例。毛主席也不乏这样的点睛之笔。比如“不周山下红旗乱”的“乱”字。换个别的字,如红旗展,红旗飘,红旗举,红旗遍,红旗出,红旗度,红旗过,红旗到,红旗艳都不好,只有“乱”字能把刚刚唤起的千百万工农跟反动派打作一团的形势,还有遍地造反的气势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同时也把作者兴奋,惬意的主观心态生动地展露出来。还有“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笑”字,也是提纲携领,一字把全诗的精神面貌完全表达出来了。因此用王国维的标准,毛泽东诗词确实是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小篆
【卷三】【音部】響
【漢zdic.net典】
聲也。从音鄉聲。許兩切〖注〗𡪥、𡪆,古文響。
聲也。渾言之也。天文志曰。鄉之應聲。析言之也。鄉者假借字。按玉篇曰。響,應聲也。从音。鄉聲。許㒳切。十部。
【漢zdic.net典】
〔古文〕𡪥𡪆《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許兩切,音享。《說文》聲也。从音鄕聲。《註》徐鍇曰:聲之外曰響。響猶怳也,怳怳然浮也。實而精者曰聲,朴而浮者曰響。響之附聲,如影之著形。《玉篇》應聲也。《書·大禹謨》惟影響。 又方響,樂器。《杜陽雜編》太和九年,宮人沈阿翹進白玉方響。 《集韻》或作㗽。《韻會》又作鄕。通作嚮饗。
口,部外笔画:6,总笔画:9 251325251 |
基本字义
● 响
(響)
xiǎng ㄒㄧㄤˇ
1. 声音:~声。~箭。~马(旧称在路上抢劫财物的强盗,因抢劫时先放响箭而得名)。音~(a.声音,多就声音所产生的效果说;b.泛称收音、录音、扩音等设备)。
2. 发出声音:钟~了。
3. 声音高,声音大:~亮。~彻云霄(响声直达高空,形容声音十分嘹亮)。
4. 回声:~应(yìng )。如~斯应(喻反应迅速)。
【漢zdic.net典】
汉英互译
◎ 响
sound noise echo ring loud
方言集汇
◎ 粤语:hoeng2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iong3 [陆丰腔] hiong3 [梅县腔] hiong3
English
【漢zdic.net典】
详细字义
◎ 响
響 xiǎng
〈名〉
(1) (形声。从口,鄉声。本义:回声)
(2) 同本义 [echo]
響,声也。——《说文》
炎光飞响。——《剧秦美新》
黄玉响应。——《史晨奏铭》
其受命也如响。——《易·系辞》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
云集响应。——汉· 贾谊《过秦论上》
绝无踪响。——《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响臻(响应纷至);响彻;响效(同响应)
(4) 声音 [sound]
泠泠作响。——吴均《与朱元思书》
歌台暖响。——唐· 杜牧《阿房宫赋》
枹止响腾,余韵徐歇。——苏轼《石钟山记》
群响毕绝。——《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5) 又如:响丁丁(响泠泠。形容清脆的响声);响卜(借听到声音来占卜吉凶);响钞(指硬币)
(6) 音讯 [message]
(邓) 艾得书,大喜,即报书。——《三国志》。 裴松之注引《蜀书》:思闻嘉响。
词性变化
◎ 响
響 xiǎng
〈动〉
(1) 清晰地发出声音 [sound;make a sound]
村北响缲车。——宋· 苏轼《浣溪沙》词
(2) 又如:响榧子(以拇指与中指摩擦发出响声);响鞭;门铃响了;大钟响了;响房(旧俗结婚日,喜轿出发前,先在新房前奏乐击鼓,称为响房)
(3) 开口说话 [say]。如:响起(吭声;声张);不声不响
◎ 响
響 xiǎng
〈形〉
(1) 声音大 [noisy]。如:屋外马达声太响
(2) 说话有影响或声名远扬 [famous]。如:响当(形容人有本领、有名气);话说得响;名字很响
◎ 响
響 xiǎng
〈量〉
表示声音发出的次数。如:鸣炮十响
常用词组
响板 响鼻,响鼻儿 响鞭 响彻 响彻云霄 响噹噹 响导 响动 响度 响儿 响箭 响雷 响雷 响亮 响马 响器 响声 响尾蛇 响音 响应 响震失色【卯集上】【心字部】悅
(汉 典 网 ZDIC.NET)
《廣韻》弋雪切《集韻》《韻會》欲雪切,𠀤音閱。《爾雅·釋詁》樂也。又服也。《韻會》喜也。 又姓。《後燕錄》有悅綰。 又或作說。《易·益卦》民說無疆。《兌卦》說以先民。《論語》不亦說乎。《毛氏曰》古與論說字通用。後人作悅字。以別之。 亦作兌。《禮·學記》兌命曰:念終始典于學。
详细字义
◎ 悦 yuè
〈形〉
(1) (形声。从心,说省声。本作“说”。本义:高兴,愉快) 同本义 [delighted;happy;pleased]
悦,犹说也,拭也,解脱也。若人心有郁结能解释之也。——《说文系传统论》
(2) “说”、“悦”古今字
客见太子有悦色也。——枚乘《七发》
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孙子》
桓侯又不悦。——《韩非子·喻老》
张飞等不悦。——《三国志·诸葛亮传》
权大悦。——《资治通鉴》
(3) 又如:悦心(愉悦心情);悦情(欢乐之情);悦笑(欢乐笑谑);悦喜(喜悦);悦畅(和畅,欢畅);悦乐(快乐);悦泽(光润悦目);心悦诚服
词性变化
◎ 悦 yue
〈动〉
(1) 顺服,悦服,从心里佩服 [heartily admire]
悦,服也。——《尔雅·释诂》。义疏:“孟子所谓“中心悦而诚服”是也。”
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孟子·告子上》
(2) 又如:悦仁服德
(3) 喜,喜欢 [like]
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悦亲戚之情话。——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 又如;悦义(爱慕道义);悦慕(爱慕敬慕)
(5) 乐于 [be happy to]。如:悦附(乐于归附);悦使(乐于效劳);悦随(乐于随从);悦谕(乐于接受);悦劝(乐地接受教化);悦赖(悦服信赖);悦伏(同悦服)
常用词组
(汉 典 网 ZDIC.NET)
江泽民诗词鉴赏07.一 园竹 颔联 夏响青篁 昼巡红镜 如此写景、写境,实为江泽民所首创
江泽民诗词鉴赏07 园竹 颔联 夏响青篁 昼巡红镜
江泽民诗词鉴赏07.1 园竹 颔联 夏响青篁冬悦雪, 昼巡红镜夜观天
正文
一。
1。篁 《说文》本义:篁,竹田也。此处泛指竹。
2。响 竹声,四季皆有,不为夏季所特有、专有。
无风无雨,新笋破土、脱笋壳、拔节。。。皆有声,此类竹声,甚于高粱、玉米。
静夜听高粱拔节,有声,农家尽知。莫言写《红高粱》,当更清楚。
3。夏响 与首联出句“小园静静”,且 “静” 字叠用,互相抵啎,前后自 相矛盾。
4。红镜 见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 六月》:
裁生罗,伐湘竹,
帔拂疏霜簟秋玉。
炎炎红镜东方开,
晕如车轮上徘徊,
啾啾赤帝骑龙来。
晨、夕、昏、旦,朝阳、夕阳(落日),日色红,可喻为“红镜”。
毛泽东“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 是为名句。
既言“昼”,则日色白,何言“红镜”?汉语语词“白昼”,何不改为“红昼”?
如此写景、写境,实为江泽民所首创。
备注资料:
———————————————————————————————————
王国维 人间词话
〖一〗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 以独绝者在此。
〖二〗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 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三〗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 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 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四〗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 美,一宏壮也。
〖五〗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 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 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律。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六〗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 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书影
按:
說文 篁字篆书 陳昌治刻本、段注本 皆 从竹,不从艸。
以下篁字篆书字形来自网络 汉典(汉 典 網 ZDIC.NET) 篁字篆书从艸,严重错误。
篁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五】【竹部】篁
【漢zdic.net典】
竹田也。从竹皇聲。戶光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竹田也。戰國策。薊丘之植。植於汶篁。西京賦。篠簜?衍。編町成篁。漢書。篁竹之中。注。竹田曰篁。今人訓篁爲竹。而失其本義矣。从竹。皇聲。戸光切。十部。
基本字义
竹林,泛指竹子:幽~。修~。~竹。
详细字义
〈名〉
(1) 竹田,竹园 [bamboo garden]
篁,竹田也。——《说文》
蓟丘之植,植于汶篁。——《战国策·燕策》。 裴骃集解引 徐广曰:“竹田曰篁。”
(2) 竹丛;竹林 [bamboo grove]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楚辞·山鬼》
篁竹之中。——《汉书·严助传》
(3) 又如:篁阵(竹林);篁迳(竹林中的小路);篁路(竹林中的路);篁筱(泛指密密的竹林)
(4) 竹名 [bamboo name]
隔篁竹闻水声。——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5) 又如:篁筱(篁竹和筱竹);篁笋(一种笋名)
(6) 泛指竹子 [bamboo]。如:篁山(长满竹子的山)
【漢zdic.net典】
康熙字典
【未集上】【竹字部】篁 ·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9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光切,音皇。竹名。《竹譜》篁竹堅而促節,體圓而質堅,皮白如霜粉,大者宜作船,細者爲笛。《筍譜》篁筍,八月生,皮黑紫色,其心實。
又竹田也。《史記·樂毅傳》薊丘之植,植于汶篁。《註》徐廣曰:竹田曰篁。《楚辭·九歌》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註》篁,竹叢也。
——————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书影
按:
說文 晝字篆书 段注本 比 陳昌治刻本 多一橫,为段氏自改。
以下晝字篆书字形来自网络 汉典(汉 典 網 ZDIC.NET)与陳昌治刻本同。
昼(晝)
基本字义
白天:~夜。白~(白天)。
详细字义
昼
晝 zhòu
〈名〉
(1) (会意。从日,从畫(画)省。从日,表示太阳。从畫,表示一种界限。本义:白天。与“夜”相对)
(2) 同本义 [day;daylight;daytime]
昼,日之出入,与夜为介。——《说文》
昼者,阳。——《周髀算经》
昼夜之象也。——《易·系辞》。注:“乾为昼。”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吴均《与朱元思书》
(3) 又如:昼日昼夜(日日夜夜);昼夕(日夜);昼眠(白天睡眠;午睡);昼锦(衣锦昼行的省称,称富贵还乡);昼暮(日夜);昼宵(白昼与黑夜);昼景(白昼的日光);昼伏(白天隐蔽不动)
(4) 中午、正午 [noon]。如:昼饭(昼食。午饭);昼暑(中午燠热);昼时(中午时分)
(5) 古地名 [Zhou town]。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西北
孟子去 齐,宿于 昼。——《孟子》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辰集上】【日字部】晝
(汉 典 網 ZDIC.NET)
《唐韻》《集韻》《韻會》𠀤陟救切,音呪。《說文》日之出入,與夜爲界。从畫省,从日。《易·晉卦》晝日三接。 又地名。《孟子》三宿,而後出晝。 又姓。《風俗通》晝邑大夫之後,因氏焉。 又《韻補》叶株遇切。《張衡·西京賦》衞尉八屯,警夜巡晝。植鎩懸瞂,用戒不虞。虞去聲。
【卷三】【畫部】晝
(汉 典 網 ZDIC.NET)
日之出入,與夜爲界。从畫省,从日。𦘘,籒文晝。陟救切〖注〗𦘙。 文二 重三
日之出入。與夜爲介。从畫省。从日。按今篆體葢亦少一橫。陟救切。四部。
——————
炎炎红镜东方开,晕如车轮上徘徊
基本解释:
见汉·李贺《十二月乐辞·六月》。
炎炎:火红的样子。晕(yùn运):此处指阳光透过云层,折射出环绕太阳的彩色光环。这两句大意是:火红的朝阳刚刚升起,像是在东方张开一面红色的妆镜;环绕着太阳的彩色光环,宛若圆圆的车轮在空中徘徊。
以红镜高悬喻朝阳之初升,以车轮徘徊喻朝阳之光环,想象新奇,形象逼真。可用来描写朝阳从东方冉冉升起的样子。
————————————————————
参考资料:
————————————————————
360doc个人图书馆
http://www.360doc.com/userhome/1705919
闲野之家
http://liuxiansheng.360doc.com
诗歌评析《七律?园竹》
13-01-03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103/10/1705919_257807055.shtml
诗歌评析《七律?园竹》
www.360doc.com/content/13/0103/10/1705919_257807055.shtml网页快照
您已公开地对此项 +1。 撤消
2013年1月3日 – 本帖最后由一蓑烟雨于2013-1-3 04:36 编辑 七律?园竹 欣逢庚辰春节, ... 人猜想,这个小园和湖边有可能并非一般的风景园林,而是指的是中南海。 ... 网上曾有这诗的注释,注的尽是青篁啊、桑梓啊,还有个苍黔,前两个用得着注么?
诗歌评析《七律?园竹》
作者:闲野之家
本帖最后由 一蓑烟雨 于 2013-1-3 04:36 编辑
七律?园竹
欣逢庚辰春节,回首过去岁月峥嵘,瞻望未来征途犹长,值此新春之际书七律一首以明心志。
小园静静碧湖边, 阅尽沧桑数百年。
夏响青篁冬悦雪, 昼巡红镜夜观天。
民生最念狂风后, 世事常思细雨前。
把卷南窗桑梓月, 鞠躬尽瘁为苍黔。
诗题为园竹,园竹一词为偏正结构,园里的竹子,看诗题应是咏竹子的诗,只是咏的是园子里的竹子,非山野或路边的竹子。那么内容应该写出竹子本身的特点,还要体现出园子里的这一范围特征。
首联:小园静静碧湖边, 阅尽沧桑数百年。
在一个碧湖的边上,有个安安静静的小园子,这个小园子经历了数百年的沧桑变幻。如果这两句是写实而非想像,那么中国有数百年历史的园林是屈指可数的。结合作者的身份来看,让人猜想,这个小园和湖边有可能并非一般的风景园林,而是指的是中南海。
首联还未开始写竹子,先交待了小园的位置和它有着数百年的历史,看尽沧桑变化。
颔联:夏响青篁冬悦雪, 昼巡红镜夜观天。
夏天,青青的竹子,风响一片,冬天的雪景令人欣喜。白天巡视红境,晚上观察天空。
第一句还看得懂,第二句里的红境实不知为何物。网上曾有这诗的注释,注的尽是青篁啊、桑梓啊,还有个苍黔,前两个用得着注么?上过初中的都知道这些是什么意思。苍黔,可以注一下,指苍生百姓,这个词现在用得少,古人是用过的,张九龄《和圣制温泉》:“吾君利物心,玄泽浸苍黔。” 王安石《送郓州知府宋谏议》诗:“讴谣喧井邑,惠化穆苍黔。”李渔《奈何天?助边》:“祗为着苍黔凋敝,水旱频仍,比户嗟呀。”倒不是生造。可是最让人不明白的红镜却没人注解一下是个什么东西。难道是红色的镜子?白天照红色的镜子?显然不通。现在有些人注古诗词,尽照着能懂的注,一般人不太明白的,偏不注,其实是自己也不懂,不懂吧还不说,只是一味装高深。这首诗可是当代诗歌难道也要倩人作郑笺?不知是生造还是高深。如果高深就应该整首诗都高深,其他的句子却又十分简单,真正古怪。
这一联是写什么呢?按道理该写竹子了,可写的仍是园子。不能说提到青篁就整句是写竹子的,写的其实还是园子,园子里夏天翠竹声响,冬天里雪景好看。昼巡这句搞不懂是说什么。昼巡和夜观的主语是什么呢?是竹子吗?竹子白天巡红镜晚上看天空?不通啊,还是园子?不好说。那么这首七律从结构上来说,已经写了四句了,字数过半了。可还在写园子。园竹园竹啊,竹子才是中心啊,首联写一下园子就差不多了。颔联其实应该写竹了,要不就会主次不分。
颈联:民生最念狂风后,世事常思细雨前。
狂风比喻灾害,不管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都可用来比喻。就是说狂风过后心里最惦记的是民生。细雨本应也是指一些有重大影响的事项,但狂风对应的似乎应该是暴雨,而不是细雨,细雨是比较温和的,和狂风有些不对称。这句的意思是讲,对世事的考虑要未雨绸缪,要有预见有准备。这一联体现了作者心怀民生的思想,从内容本身来讲不会有问题,只是既然是写诗,那就得讲一个章法和逻辑。诗的题目是《园竹》,可这一联哪里和竹子有关呢?哪里紧扣了竹子的特点来写呢?完全是抛开了所要吟咏的事物,无厘头地说起了另外的事。写诗思维是可以跳跃的,但总要有逻辑,有联系,否则就是跑题啊。借写竹子表达心怀苍生的诗,如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人家这诗就把竹子和民生从逻辑上联系得很紧,没有脱节的情况。
尾联:把卷南窗桑梓月, 鞠躬尽瘁为苍黔。
这一联和颈联一样的毛病,都是和竹子无关,这两联的主语其实都变成了人,而不是竹子。作者本是咏园竹,可只写了下园子,竹子提到了一下,然后就全扔开而把主语换成了人。如果想借竹喻人,可以整首诗字面上扣着竹子和人共通的品质特征来写,比如《青竹》:生来刚且直,巍巍风中立。不畏霜雪寒,更有凌云志。清廉兼有节,虛心人敬之。他日成良材,为人乐捐躯。而不能写着竹子却直接跑去写人,更何况写人的思想和竹子还无联系。借物喻人的又比如大家都很熟的于谦《咏石灰》: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也是同样的理儿。
这一联的意思是在为人民鞠躬尽瘁老了之后,回到家乡,愿常在家乡的月光下,在南窗读书来度过晚年。
这首诗平仄方面似乎没什么问题。但从内容和章法来看,应该是业余水平。自己写写抒发情感,自娱自乐,无可厚非。但从古今约万首咏竹诗里精选出100首编为一册,这诗能入选,那显然是荒谬的。这不仅告诉人们编书者只崇拜权力地位,而没有学术操守人品低下,而且这样的书流传后世,只能给作者带来羞愧。中国历代帝王中,不乏有诗文修养的,但也有诗才平庸而自命不凡的。其中的代表最著名的是乾隆皇上,该同志可能是中国古代作诗最勤快的人,说不定还是世界第一。他的御制诗一个人就造了四万左右,差不多相当于编的全唐诗的数量。可是为人传颂的却寥寥无几。爱好文艺风流自赏其实并非坏事,但要有自知之明,恰如其分,要避免去碰超过自己水平的荣誉。否则,徒惹人笑!
再说一点,由于作者的身份和经历,这首《园竹》乃是自况,作者诗前小序,也说了为了明志,把自己比作中南海里有着竹子品格和操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