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英子日记

(2013-12-17 16:58:03) 下一个
英子小时候就喜欢记日记,因为她小时候读的最多就是雷锋日记,王杰日记,还有一些人的日记。原来文字可以这样记录自己。后来学校又推动写读书笔记,她读毛泽东选集,每篇都有记录心得体会滴。在大学里也是忙里偷闲抽空就把自己的郁闷和感慨写下来。可是日记也为她带来烦恼。在大学里,同一寝室的一个好朋友躺在她的床上,不经意读了她放在枕头边上的日记。你知道,英子的日记经常就是自己的心灵的对话,还有刚上大学对一些现象和人物的不了解不满意,自问自答,一些一闪念,写过也就忘了。可是这个朋友有不同的见解,竟就她的日记跟她有个长谈。可以想象英子当时的震惊和气愤。放假回家,发现家中的日记也让弟弟们读了,弟弟还取笑她,是否就等哪一天英勇就义了,日记可以被发表啊。英子从此不再写日记了。可是,人怎能没有挣扎?不写下来又岂能说服自己,平静自己?工作后,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打拼,特别是经历恋爱,结婚,生子,一路上多少的迷茫,多少的彷徨,多少的选择,不知不觉不知几时又操起了笔,开始记录自己的心声。英子不是每天记流水账,经常是有冲突的时候,自己的反省,对人、事、物的反省,自己的思量,较量。现在想想,当年没有心理医生,也没有精神医疗,我们能健康长到现在,不就是靠自己写写日记自我发泄发泄么。我们真正是自力更生的一代啊。可就在出国15年后,英子再次去她的旧居时,发现她大大小小的几本日记,竟被翻得如同当年同学们传阅的手抄本小说。原来,出国后,她的房子就闲置了,钥匙是娘家一把,婆家一把,有人进京就住在那里,成了免费旅馆,爸、妈、公、婆、弟、妹、大姑子、小叔子加他们的配偶、孩子等等都住过,还有小姑子的朋友,二妹夫的哥哥,邻居的朋友,朋友的邻居。。。,等等。其实十五年间英子也回来过几次,但是每次都没有住在自己家,也没有安排时间过去看看。对了,有一次住过一个晚上,可也没机会更没想到要看看柜子里的日记本啊。这次要不是说搬东西,也不会去。英子坐在桌前,读自己那被翻烂了的日记,欲哭无泪。恋爱时的幸福,吵架后的挣扎,对他人的不满,对自己的愤怒,产假期间的郁闷,对未来的盼望,绕然纸上。天啊,书架上的的书没人翻动,一层的灰,这些的日记每一页都起毛了。操起电话问妈妈,为什么,这些个日记让每个人都看了,啊?妈妈好像不太关心这些,倒是更关心那些缎子被褥都毁了。无奈与恼怒之下,叫来楼下收破烂的全拿走了。现在想想也蛮可惜的。不过也正是有了这些的经历,英子才愿意自己整理发表来美国后的日记,省的后人乱翻乱传。

英子日记,献给走过和没走过的朋友们!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