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从北京到伦敦,本来就是很奇妙的一件事情。一个代表着东方的古国,一个代表着西方的古国。很自然地,人们就会将这两届奥运会作比较,看看这两个最具有历史的大国,如何在开幕式上各显风采。有北京的金玉在前,人们都会好奇,伦敦,能否超越?
说伦敦开幕式没有参考北京开幕式,打死我都不会相信的了。以往的开幕式,都不会那么集中地向世人呈现主办国在人类历史上的贡献。中国开了先例,提醒了世界我们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有着伟大的“四大发明”,是世界文明的先驱,并以柔美、磅礴的形式,将这一段悠久而独特的历史展现出来。确实在今天,知道中国有“四大发明”的人,尤其是青少年,应该不多吧。在这样一个“世界盛事”上提示一下,可能远比他们在科普书上学到的中国历史,印象要深刻得多。
好了,轮到英国人了,英国人想既然你们中国展现了古代文明,那我们就不一争长短啦!他们宁愿放弃举世闻名的莎士比亚,就是要展示与中国不同的文明 - 近现代文明 !于是,一切从“工业革命”开始。让人目不暇接的表演,是他们在舞台上展现出由英国发起的“工业革命”,在整个人类发展史上起着怎样划时代的意义 !将人类从几千年“田园风光”的农业社会,一下子进化到工业社会,接着而来的西方自由、明主和平等思想的传播,世界翻天覆地的变化……大不列颠帝国最辉煌的岁月,都凝聚在这一段了。他们要提醒世人的是:英国,才是“西方文明”的先驱…… 幸好导演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没有再继续展示因工业革命而衍生的领土扩张、版图扩大……
本来我就不大明白,明明是一个全球性的体育盛事,为何典礼上要呈现某一国的“威水史”?不过想想这本来就是一个商业化的世界,主办国出钱又出力,在典礼上顺带做一做本国的“广告”,也是无可非厚的。当然能让英国人民感到骄傲的,除了近代的“工业革命”,还有许许多多现代的东西:让全民引以为豪的医疗制度;影响了半个地球的英皇室代表 – 英女王;经典不衰的007占士邦;万人迷碧咸;令人捧腹的憨豆先生;哈利波特、伏地魔、小飞侠、互联网创始人、滚石乐队…… 让人目不暇接!整个开幕式就象是一部“英国近现代史”的大型歌舞剧,也让象我这种易患“历史善忘症”的人补了一课。
相比之下,北京奥运开幕式所呈现出来的东西就少很多了。张艺谋可能在暗地里捶着胸:早知道英国人这么“显摆”,当初就应该把中国的“四大名著”、女娲补天、孙悟空、李小龙、杨利伟……都搬上去了。而美国人可能正在后面掩着嘴窃笑:下次再轮到美国办奥运,他们就要将迪士尼乐园、好莱坞、iphone、乔布斯甚至麦当劳叔叔搬上去,现代年轻人可能更有认同感!有历史的“显摆”历史,没历史的“显摆”品牌,会不会成为奥运会开幕式的一种趋势?
不予质疑两场开幕式都非常精彩,也各有亮点。有的人觉得伦敦开幕式略显杂乱,不如北京开幕式般整齐划一、雷霆万钧。其实在西方社会,你永远不可能要求民众的步调是整齐一致的,民众的歌舞昇平、自由随性、志在参与,可能正是它想表达的。北京开幕式和伦敦开幕式,它们给人的观感,其实正是这两个国家给世人的感受:前者气势磅礴、一鸣惊人,远观,甚有泱泱大国之势,令人震慑;后者突显人文、关怀、自由,从英女王到残疾女孩,各种肤色,各个阶层,从尊贵到弱势,都受到关注。
仍清晰记得四年前观看开幕式时的激动和澎湃,内心而发的自豪感。这个世界除了普世的审美观,还有一种自我身份的归属感。如果问我更喜欢哪一场开幕式?作为一名华人,很自然地,我会对中国的历史和文明更有认同感,也更懂得欣赏。个人认为北京的开幕式,从规模到美感到震撼力,至今无法超越。当然,我们有幸生活在这个时代,拥有各种高科技 ,象互联网 – 那不仅仅是让我们结交朋友和开拓眼界,也是让我们习惯于用更宽容的目光,去欣赏、理解各种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明。不是吗?
------------------------------------------------
滚石乐队?
一个很好的笑话。
另一个只不过是一场国际上四年一度的游戏聚会而已。
在细细想了一下,最后,我确实认为:
北京奥运的开幕式比伦敦的...至少好过(3)倍!
北京是绝对的好!!!
顺便,而必须要说的是:
美国的媒体大有歧视啊!
看看他们现在,在在各方面(网路,报纸,电视...)都有很多的伦敦运动会报道,而四年前,美国的新闻,几乎都不报道北京奥运的活动!
他们做的十分可恶!!!
北京建馆的工人不知有何感想。
伦敦:童话
____________
form Wikipedia:
After walking up Glastonbury Tor, Brunel delivered Caliban's "Be not afeard" speech from Act 3, Scene II of Shakespeare's The Tempest, reflecting Boyle's introduction to the ceremony in the programme.
Have you ever wondered that why China has no (new) friends, and losing the remaining few, fast?
In additional to (/because of) its brutal dictatorship, Chinese culture and values (post-1279) have no universal appeals, among other th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