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曼悠然

心简单,世界就简单
个人资料
曼悠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美加抗疫(四) 逃生计划

(2020-03-18 12:26:10) 下一个

2020年3月18日

这两天听得最多的一个段子:新冠疫情,中国打上半场,世界打下半场,海外华人打全场。海外华人听了,无不苦笑一声,是谁把我们写得这般真实的?! 上半场声嘶力竭,为同胞们呐喊哭泣加油,感觉身体已被抽空了一半;没想到下半场自己竟成了主角,还要把上半场熟悉的情节又一幕一幕重演一遍,百般无奈百般疲累,只有自己知道。唯一能自我阿Q一下的是:对于这个病毒的知识,大半华人都已经大学甚至研究生毕业了,而老外们,还处在小学或幼儿园的阶段…..

开始打下半场的华人们,点子自然要比老外多点,不管可行的还是不可行的,天马行空一下也好,不然这苦日子可怎么过。在这巨大的疫情阴霾下,人人都象困在笼子里的动物,有的既来之则安之,安静等待自己的结果;有的则喜欢在笼子里四周碰碰、撞撞,发出点声响,刷出点存在感,也看看能不能找到个缺口逃出去。于是乎,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逃生计划” , 或教人“逃生”的大小团队。

比如说某村的“逃生群”,从一开始几百人迅速扩展到两三千人,群主一呼百应,每隔一段时间出来宣布“逃生计划”,群员们也毕恭毕敬,殷切等待群主发号施令。当然也集思广益,群员们各种脑回路:逃生方式上天、遁地、入海,无所不试;逃生技能跳伞、攀崖、开艇、飞车,个个Tom Cruise 附身;逃生路线荒岛、小镇、渡假村(这是做的旅游广告?)....... 就差没开宇宙船上火星月球,开始“流浪地球”了。原来人越在困苦迷茫的时候,脑路越是奔脱跳跃。“逃生计划” - 原来就是“让大脑暂时逃离焦虑、获取多巴胺的生存计划”啊,这也算是一种求生本能了,群主也是用心良苦。

 

当然也有认认真真在逃离的,象最近的留学生大潮,学校一宣布停课,留学生立刻成了一股“春运大军”。口罩和小留,是在这场战疫中飞得最频繁的两样东西,上半场口罩从海外飞向国内,小留从国内飞向海外;下半场口罩从国内飞向海外,小留从海外飞向国内。家长们抢着天价的机票,甚至商量着包机,不惜一切代价要将孩子们弄回国内。比较想不明的是,从一个疫区逃往另一个更大的疫区,意义究竟何在? 过程中也不知要转多少趟机,见多少人,感染的风险那么大,回到国内还要集中隔离两星期,还要被当地民众警惕从境外输入病毒…… 感觉是一场九九八十一难的取经过程啊!不过即使这样,也阻不住小留们回家的心。细细分析一下,可能是以下原因:家长会担心海外疫情不受控制,毕竟才刚刚打响上半场,再加上国内各种自媒体的夸张不实报道,恐慌更甚。 

 

成本极低的自媒体不实报道:

 

而留学生们也是两难:回去,万一学校短期内复课(虽然这可能性不大)回来又要先隔离两个星期,并且回去上网课也不方便,要解决时差、火墙的问题;但不回去,除了羊群效应,也有孤独流放之感,看着身边的小伙伴们一个个离去,会有被父母祖国遗弃了的感觉,毕竟都是十几、二十岁的孩子,在这种大灾大难面前,都希望与亲人呆在一起。从这个角度看,是可以理解的,说到底大家都不容易,留学生及留学生的家长们,和我们海外华人一样,都打了上下两场,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但其实如果让孩子们自己挺过这场灾难,羽翼一定会更加坚硬。觉得在国内更加安全,只是习惯了“强制性”的思维方式,觉得任何事情都要“强制执行”才会有效,不相信西方社会的“自觉隔离”会行之有效。其实北美大多数地方地广人稀,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更适合隔离;北美的人均医疗资源、医护素质、药物及疫苗的安全性不会比国内差;各种应对措施虽严厉也人性化;信息透明也具监督性;声音虽多但都各自养成辩别能力;而最重要的,对生命的重视,文明社会都是一样,不分东西方。

当然,在路上的留学生们,我们都希望他们能平平安安回到家。

 

逃生,其实要逃离的是我们内心的恐惧,知识的匮乏,和对信息的失辨能力。

呆在家,就是对社会最好的交代;活着,是对自己最好的交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雪狗2014 回复 悄悄话 有的大学清校舍,没地去,只能回家
commonSense123 回复 悄悄话 最后两句总结到位。可怜那么多人被忽悠,被洗脑。冒更大风险闷在飞机里。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