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60)
2015 (1)
我们的上一代或再上一代,离乡背井或飘洋过海,总是很无奈又很悲切的一件事情。好象我的外公一家,十几个兄弟姐妹,算是大家族了,不知是因为家道中落还是战争,一家人流离颠簸。后来为了生计,大家不得不四处谋生:有的去了南洋,有的去了南美,有的去了北美….. 外公因为是最小的一个,最得父母疼爱,想留在身边,结果十几个兄弟姐妹中,就走剩了他一个。一开始,他们还不时有信回来。那时候从海外寄一封信回来,可能要几个月吧! 等信、看信、回信,是那时外公与他父母最大的慰籍。外公说每次他父母看完信,都会泪流满面……后来外公随父母搬了几次家,海外的兄弟姐妹们也奔波迁移,通信就渐渐断了,到最后竟音信全无! 外公及他的父母一直到临终,都再没有机会见到他们……..只有那一摞摞的信,仍然锁在尘封的箱子里,就象锁住了一段晦涩的岁月。那些泛黄的信纸,越来越模糊的字迹,也不知是写信人的泪,还是读信人的泪将它们浸湿的,记载着那一代人的爱与乡愁……..
外公离世后,他的几个海外的侄子,几经辗转找到了我们。第一次回中国,他们竟捧回来一瓶瓶骨灰 - 是他们离世的父母的,临终前吩咐一定要将把它们带回故乡…….
这是一种怎样的辛酸和无奈啊! 在一个贫苦又多灾的年代,爱是奢侈;乡愁,是半生难以释怀的痛。
每次听到外公的故事,总会有点唏嘘。到了我这一代,又早早地出来了。偶尔想起上一代人的哀思,很惭愧地说,我至今也没有那种刻骨铭心的乡愁。离开时潇洒很多,没有那种“执手相看泪眼”的悲凄,毕竟是走着一条自己选择的路,不是无奈地离开。并且现代科技,也将地球拉近了许多,再远的距离也不过是十几个小时的路程,再长久的通讯也不过是几分钟的等待…….再没有那种“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彷惶。所以与其说是在异乡生活,倒不如说是在“过着另一种生活”…….
当然也有梦回故乡的时候。毕竟那是自己生于厮长于厮的地方,有着太多的故事和成长的回忆;也会有“父母在,不远行”的纠结,最怕的就是深宵时分听到的电话铃声,最痛的就是十几个小时日夜兼程也见不上一面的遗憾…… 家,是内心深处最柔软的一处,也是最容易被触痛的。
但我们还是幸运的,比起外公那一代,因为我们可以选择。有选择的生活,就是一种幸福。人最怕就是没有选择。
长期在海外生活,偶尔回去,我也会有不习惯,也会很快开始思念这边的家…… 也有迷茫过:究竟哪边才是我的家?究竟什么是我的“乡愁”?……
其实,又何必执着于哪里是故乡呢? Home is where your heart is. 你的心在哪,你的家就在哪。何不学学浮萍的洒脱,无所凭依,便能无所畏惧! 只要把根藏在心里,漂哪儿都是故居。放空自己,心才会获得真的自由。
我想这就是这一代人与上一代人的区别:爱,可以舒展;乡愁,可以放下。
“乡愁”在今天,或者更多的是一份人与人之间的牵挂吧! 那份淡淡的、若有似无的思念,让我们的内心充满期待,充满了温柔的爱。也让这世界,少了一份暴戾,多了一份平和。
这几天刚好有机会看了NewYork City 口外Ellis island 早年移民的历史,相片,行李(主要是欧洲人,没有亚洲人的)。 无法感受早期移民们的辛酸,艰辛和期望。那时大洋彼岸是那么的遥远和不可思议。路途又是那么漫长和凶吉未卜。不像我等当年或拟空中飞人满怀激动和希望一顿瞌睡功夫便到了目的地,几呼没有什么焦虑。虽然裤兜里基本没有银子。
我想先辈们能给我们的提示是除了努力工作外,我们要珍惜和尽情享受现代物质和精神文明带给我们的丰富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