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20多年,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本辛酸史。要多委屈有多委屈,要多凄凉有多凄凉,后悔嫁给自己的丈夫,气他恨他。可自己其实也知道,孤木不成舟,婚姻幸福是两个人的事,婚姻不幸福也有各自的责任。
孩子读大学了,同学的表弟终于熬到了不用再为孩子迁就婚姻的年纪,“和那个女人实在过不下去了”, 离婚! 表弟妹是外省五线小县城里出来的。 婚前千般顺从万般爱地嫁给了城里的男人,结婚后本性慢慢展现。 说自己的男人一身有钱人的通病。 懒,但是涉及到玩儿的就勤快; 在家里粗心,但是出门和朋友喝酒就招呼得很周全,特别是有女性朋友在场的时候。
同学的表弟生长在城里, 发小同学朋友一大堆。 结婚后表弟妹老是要限制他的社交生活。 表弟其实婚前把她介绍给了自己的朋友, 但是和他们在一起她插不上话,人家说什么她心里其实也不感兴趣。 于是她不再参加这些聚会,问题是也不许男人去。
前些年我回去, 同学说已经发展到,表弟被限制零花钱,限制和朋友来往。 同学的表弟妹为了丈夫出去会朋友, 闹过很多次,开始每次闹过之后男人还耐着性子,说些甜言蜜语哄她开心。 久而久之耐心就消磨尽了。 男人不再哄自己了, 表弟妹就更加生气,限制扩展到他的生活。上下班,出差的时间都管了起来,查看手机。 吵架更加频繁。
孩子读大学之后,终于走到了表弟坚决要离婚这步。离婚时表嫂对同学说, 她也知道男人就是那种爱热闹大大咧咧的性格, 他心里对这家对她还是在意的,可她就是看着人家的恩爱,忍受不了自己内心的落差, 管不住自己。 老想把自己的男人彻底改造好,变成她印想象中老实,顾家的样子。
可她也不想想,成年人结婚了。如果改变太多,他/她还是你曾经爱上的那个人嘛? 除非为了结婚,改变自己去适应对方。她不就是婚前管住了自己,但在婚后恢复了真性情,闹到这一步吗? 婚姻里很怕遇到的三种错误她都犯了:
首先不懂得夫妻间沟通的重要。 她结婚后心里自卑没有安全感,可她的表达是一味的埋怨,和丈夫吵架。建立良好的沟通习惯什么时候都不晚,不要用自己的猜想去面对对方,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期望,足够了解,才会足够的尊重。多沟通,少埋怨。
其次结婚之后总想着改变对方,不懂得彼此成全和包容。 不管恋爱多甜蜜,两个人在生活还是会遇到不一致的时候,很多人有冲突的时候想到的首先就是去说服和改变对方,让对方成为自己心里期待的样子;而不是去了解对方的想法,忽略了每个人的性格一旦形成是很难改变的。
婚姻里最忌讳的就是用自己的标准衡量对方,去要求对方改变,其实好的婚姻都是两个人通过彼此的努力相互影响,相互成全的,不能强制一个成人为谁改变自己。争执越少,才会越来越接近心里期待的幸福。
第三是把限制对方当成是一种爱。 同学的表弟和表弟妹彼此相爱到结婚。但多年的吵架和不满,让两个人都伤了心。 限制男人外出,限制他和朋友应酬,限制他那些她不喜欢的习惯,可是这样的限制并没有让这个男人就变成她期待的样子,婚姻状况反而更糟,吵架频率更高。
婚姻中需要沟通;婚姻不是改造人的过程;婚姻中限制对方不是爱。其实人生也是一样,有人一遇挫折或听别人说了什么,就说要改变自己。一个成年人,哪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改得了一时,改不了长久,不但徒劳,还把自己整得很累。
再说你把你家人改变成另一个样子,你就能开心了? 或者你以为你改变成另一个样子,就没人说了? 还不如就顺其自然,做自己想做的人,说自己愿意说的话。希望同学的表弟和前妻能开始各自的新生活吧。 看我的夏日荷花多美丽;小胡里快乐的鸭子一家亲。
==“感觉,一辈子只有一次的婚姻,前半部分大都是相互迁就,到了后半部分主要就是亲情了,想分也难。”
==“婚姻里就是要互相迁就,compromise,完美的婚姻很少,毕竟把两个独立的人捆在一起生活,也难怪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结婚,女性独立了,男性也不愿意太迁就女方。”
==“写的很靠谱。结婚这事,”
还要去经营
想想就怕…..
A 在要改变 B 之前,先想想:如果 B 要改变我,我愿意吗?
A 在要呵斥 B 之前,先想想:如果 B 要呵斥我,我会是怎么样的心情?
虽然理论上这么说,但实际上,还牵扯到 Power dynamics 的问题:
如果 A 处于强势,往往会坚持:我就是要改变 B,就是要呵斥 B。我才不管如果 B 要改变我、呵斥我,我会是什么心情!
中国大陆人口男多女少。根据供求原理,女性以稀为贵,往往处于强势地位。而男性觉得有个老婆已经不容易了,只得接受被改变、被呵斥。
有一天,我在维也纳大街上,看见一个中国女子用普通话厉声呵斥她的中国男人。那个中国男人唯唯诺诺地接招。我在西方公共场合极少见到有女子对她的男人这么凶的。我的分析是:这是中国大陆男多女少的环境造成两性之间不平衡的 Power dynamics,别的国家很少有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