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黎

拿得起,放得下。
个人资料
BeijingGirl1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老戏骨的帝王

(2025-04-22 08:08:01) 下一个

我看的中国电视剧不多,因为没时间。特别好的看看。 我也看古装剧,但不看后宫剧。 国内上学时看过《红楼梦》和旧版的《三国》, 都是王扶林导演的。

王是我前辈的中学校友,已经94岁了。这次回北京因为看了大观园, 随便选了一集《红楼梦》想看看大观园,重温当年看红楼的记忆。是夏金桂折磨香莲至其死那集,看不下去了。

2010年后的古装剧就开始精彩起来, 演员、剧本、导演,最主要的是制作前进了一大截。 服装、道具和场景都不那么违和了, 还加上了数码影像技术。 我再看古装剧是2013年回国探亲时看了高希希导演的《楚汉传奇》, 陈道明的刘邦, 段奕宏的韩信,台湾何润东的项羽, 秦岚的吕雉。 一边看我妈妈还把历史重要节点和人物重温一遍。

我上高中是理科班, 没历史课。 所以对历史剧感兴趣,但须是《琅琊榜》那样的男人剧。之后又看了2012版的新三国,吴秀波的《司马懿》。 然后一发不可收拾,把清朝剧的康熙、雍正、乾隆王朝都看了。 这次回国看了明代古装剧《山河月明》。

2005年的《汉武大帝》, 和2007年的《大明王朝1566》是我疫情中看的。 陈宝国演汉武帝和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 《山河月明》中他演明太宗朱元璋。在我看过的历史剧中,陈宝国饰演的皇帝是最好的。 其次是老戏骨焦晃。

陈宝国的形象很正,身材高大, 腰背笔直, 透着一股英气;又有接地气的天真和狡诘。他演出的皇帝符合历史人物的设定, 充满了人的多面性;有高高在上的威严,也有对百姓的悲悯和慈爱,还有使坏的顽皮。

更难得的是他的台词很好,嗓音洪亮醇厚,力度和情感都恰到好处,还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一脸的正气相, 演反面角色/情节却也入木三分。 陈宝国有典型的雄性气质,使他在扮演帝王时尤为出色。陈宝国,真是国宝级的演员。

《汉武大帝》中, 焦晃饰演汉景帝,从中年到老年, 演得如此出众, 感觉换谁都不好使。 陈宝国演汉武帝,从青少年到老年,从叱吒风云到罪己诏, 有型有款。只有焦老能镇得住这个牛掰儿子。

焦晃是上海话剧演员, 和北京的于是之并称南焦北于。 《雍正王朝》里的康熙 帝是他退休后再进影视圈的第一个帝王。 那时他已经62岁了。 话剧演员背景奠定了他深厚的台词基础, 开口就有种令人折服的魅力。

焦晃演的康熙皇帝和《康熙王朝》里陈道明的康熙,高低和区别不言自喻。 陈道明极力把康熙塑造成“千古一帝”, 英明果断的像尊神,努力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威严。而焦老演的康熙帝是个人。 一看就是人生阅历十分丰富, 久居上位的老者,充满了王者的自信,不怒自威。

当然这两位康熙帝的剧本中心不同, 一位作为背景人物,另一位则是大男主传奇。 焦晃表现的是康熙帝的晚年,儿子们争夺皇位,他把一个父亲的无奈和慈爱, 一个帝王对国家前途的考量和担忧,把握得十分到位。 内敛而富有层次,含蓄、厚重与留白;而陈道明显得过分用力,霸道而缺乏内涵。

当然这些只是我对的认识,欢迎不同看法。其实陈道明倒是十分适合刘邦这个角色,又痞又精,能屈能伸,有手腕会用人。 一个沛县几乎就是大汉朝高祖的整个朝廷,一个凤阳又成了明朝太宗朱元璋王朝的全部班底。川总只使用对自己忠诚的人, 有什么可说的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8)
评论
康赛欧 回复 悄悄话 有些角色不仅是演出来的,更是从内心散发出来的气韵和庄严。正因为演员带着虔诚,观众才会生出由衷的敬仰。越是这样,就越觉得,心中要有一份敬畏:敬畏天地,敬畏人心,也敬畏那份认真的演绎与守护。
康赛欧 回复 悄悄话 听说当年拍86年版的《西游记》时,演观音的左大玢老师一出场,连下好几天的雨竟然立刻停了。太神奇了,也让人明白,演绎庄严角色,心中真的要有一份敬畏。
康赛欧 回复 悄悄话 陈宝国演的汉武帝,真是演到了骨子里。从意气风发的少年君王,到垂暮之年的孤独霸主,他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台词都带着历史的厚重感。哪怕如今记不清很多细节,但那种恢弘与悲凉交织的气韵,依然历历在目。好的表演,就是这样沉入人心,经年不散。
dong140 回复 悄悄话 87年红楼梦播出时,我在读研究生,好像每集都看了
新林院 回复 悄悄话 我看过的古装戏不多。
1994年版《三国演义》连续剧里,比较欣赏唐国强塑造的诸葛亮的形象。但和我的期待还是差了一点:焦虑有余,幽默诙谐不足。扮相方面,演关羽的最像,(我小时候爱看《三国演义》连环画)但关羽戏不多。另外,整个剧骑马打仗的水平,比《Gladiator》那一级差得太多了。有时候我做白日梦,梦想 Ridley Scott 能拍一部有关《三国演义》的电影。
后来吴宇森导演的《赤壁》实在令人失望,人物性格和对白都没到点子上:在电影里,诸葛亮不是一位机智的军师,而是一位勇敢的英雄。
古装戏里,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老电影《甲午风云》。当年学生们谑称邓小平为“邓大人”,就是从那部电影来的(原指邓世昌)。清廷官员们在中午骄阳的烧烤下,在有蝉鸣的紫禁城后花园里匆匆行走的场景,至今还记忆犹新。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前面三张是我的原照。 我院子里的樱花, 和北京大观园里的景致。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我加了注释。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本文图片后面四幅是剧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