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十字大教堂(Basilica di Santa Croce),由阿尔诺尔弗·迪·坎比奥 (Arnolfo di Cambio) 设计,他同时也是圣母百花大教堂和旧宫的设计师。不过这里不像百花大教堂那一带那样人潮汹涌,相对安静得多,但是,热爱文艺的游人一定不会错过它。
1. 老窄的街道狭小而曲折,不时还会有汽车挤过,贴着墙根走,仿佛随时有“掉下去”的感觉。不过,走着走着,眼前时不时闪过一些小风景 ~
2. 又一家消费名人的店铺 ~~ 老城区有很多以名人命名的店铺,感觉整座城市都在和历史大咖“捆绑营销”~~:)
3. 街上随意挂个菜单也是如此的有调调
4. 通往圣十字教堂的小街巷还是相当清静的
5. 菜市场已经人气满满
6. 这也太 vivid 了吧
7. 圣十字教堂前的广场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方济各会教堂(140米 × 40米),也被称为意大利的“先贤祠”。 圣十字圣殿之于佛罗伦斯大概就像万神殿之于罗马和先贤祠之于巴黎,里面主要是安葬意大利的历史伟人们,米开朗基罗、伽利略等名人长眠于此。
圣十字教堂的建造经历了三个阶段:教堂主体由 1294 年开始设计与兴建,直到 1443 年初步完工启用,属于典型的哥特式建筑。1842 年在后方增建了一座哥特式钟楼,1863 年又完成了如今看到的大理石正立面。
教堂正对着佛罗伦斯古老的广场,旁边的僧房庭院与布鲁内莱斯基设计的帕齐家族礼拜堂,共同构成了一片极富美感的空间,被誉为佛罗伦萨文艺复兴建筑的缩影。门口矗立着但丁的雕像,堂内甚至为他建造了精美的空陵墓,只是他并没有真正葬在这里。
8. 圣十字教堂,左下方矗立着但丁的雕像,右后方则是建于 1842 年的钟楼
9. 但丁的塑像位于教堂的左前方
整座建筑群占地辽阔,除了主教堂,圣十字教堂两侧的侧廊分布着 16 座小礼拜堂,分别归属于佛罗伦斯的著名家族,其中也包括美第奇家族的一间。还包括相连的修道院、帕齐礼拜堂以及雅致的中庭。1966年阿诺河洪水曾淹没佛罗伦萨,这里重灾区,许多艺术品因此受损,至今仍有部分在修复中。
大部分小堂在近代都经过重修,但仍有少数保留着佛罗伦斯艺术大师的珍贵壁画,例如乔托的作品。大殿两侧分列名人墓碑。
大殿有一份说明,用数字标出每一个墓碑是谁的。一共大约有25位,教堂内壁画、祭坛和墓碑极为丰富,仅地板上就有 256块墓碑。
圣十字大教堂最特别的一点,就是教堂地面上铺满了墓碑。走在殿堂里,脚下踩着的并不仅仅是石板,而是一个个纪念碑,安葬着佛罗伦斯历史上的名人和市民。这也让人感受到:这座教堂不仅是宗教的圣地,也是城市记忆与荣耀的所在。
10. 教堂内景
11. 尽头是入口大门
12. 主礼拜堂的壁画、玻璃窗画,都是阿格诺罗·加迪 (Agnolo Gaddi)作品。他是乔托的得意门生塔迪欧·加迪(Taddeo Gaddi)的儿子,上方是乔托工作室作的《殉难十字架》
主礼拜堂的南侧,有两个紧邻的小堂,巴迪小堂(Cappella Bardi)和佩鲁齐小堂(Cappella Peruzzi),这两个小堂的壁画都出自乔托(Giotto)。
13. 右手边的巴迪小堂应该在修缮中,没开放。小礼拜堂内有他创作的壁画:圣方济各生平六个场景。他在巴尔迪小堂外墙拱门上方创作了“圣方济各接受圣痕”的壁画,从远处隐约可见(见下图右上角)。
(给自己科普一下圣方济各(Francis of Assisi,1182–1226)生平概览 ~~ 不愧是人生楷模
早年生活
出生:1182年,意大利中部亚西西(Assisi),富商家庭。
少年时期:过着纨绔奢华的生活,喜欢娱乐与享乐。
人生转折
战争经历:青年时期参与家乡战争,因战败被俘,在狱中度过一年。
幡然醒悟:出狱后对世俗荣华彻悟,决定放弃家财,追求精神生活与神圣使命。
修道与传教
贫穷生活:身着粗布僧袍,乞讨为生,每日祈祷,尤其常在城外一座小教堂(他亲手守护的教堂)进行礼拜。
创立方济各会:与志同道合者结伴,过简朴的生活,宣讲福音,服务穷人、病人和弱势群体。
托钵苦修:实践“神贫、贞洁、服从”三大誓愿,走遍意大利及欧洲各地传教。
贡献与影响
社会服务:方济各会成为最早为病人、孤儿、老人和教育提供服务的托钵苦修会。
精神象征:圣方济各被视为神贫、贞洁、服从的典范,深刻影响基督教修道传统。
去世与封圣
去世:1226年,享年44岁。
封圣:1228年被罗马教廷列为圣人,是通俗圣人传记中最早列入圣品的圣人之一。)
14. 佩鲁齐小堂的捐赠者是佛罗伦萨的银行家佩鲁齐家族,绘制者也是乔托。小堂的主要壁画位于南北墙,内容包括施洗圣约翰,以及福音书作者圣约翰的生平场景。不过,这些壁画大多因年代久远有点斑驳不清,好像还需要投币点灯观看,否则根本看不清楚。
15. 巴隆伽里小堂(Cappella Baroncelli)是巴隆伽里家族的小堂兼家族墓地。小堂内的壁画由塔戴奥·加迪创作,于1328至1338年间完成,内容描绘圣母玛利亚的生平故事。主礼拜堂前方的壁画则出自塔戴奥的儿子阿格诺罗·加迪之手。
16.卡斯泰拉尼小堂(Cappella Castellani)内壁画数量丰富,全部出自阿格诺罗·加迪之手。壁画内容描绘了多位圣人的生平故事,包括福音书作者使徒约翰、三世纪修道运动之父圣安东尼、施洗约翰,以及巴里的圣尼古拉(即圣诞老人)
17. 卡斯泰拉尼小堂内景局部:圣尼古拉的一个神迹。墙上的壁画有破损,亟待修复,但仍能感受到昔日艺术的辉煌
小堂太多,看不过来。咱来参观名人墓,也是眼花缭乱 ,挑几个重点哈 ~~
18. 伽利略
大家对伽利略最熟悉的,应该就是他在天文学上为哥白尼的“日心说”提供了证据。虽然这样的研究在当时被教会视为“异端”,让他饱受争议,但也正是这些突破,为现代科学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19. 但丁的空墓 - 衣冠冢,但丁被永久流放,后来去了拉文纳并死在那里。后来佛罗伦萨人想要回但丁的遗骨,但拉文纳人坚决不肯。
在文学成就上,但丁和佩特拉克、薄伽丘并称为“文艺复兴三巨匠”。要说《神曲》对后世影响有多大,可以这样理解:当时但丁用的是佛罗伦斯方言来写,而不是当时流行的拉丁文。结果因为《神曲》太经典了,这种地方方言后来就成了今天我们熟悉的意大利语。
20. 米开朗基罗1564年逝世于罗马,他生前想葬回佛罗伦萨,但罗马希望将他葬在圣彼得大教堂内,于是他的侄子偷着将他的遗体运回佛罗伦萨,佛罗伦萨为他举行了庄严隆重的葬礼,瓦萨里为他设计了这座陵墓
“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米开朗基罗,在绘画、雕塑和建筑上的成就堪称巅峰。他以高达 88 岁的寿命谢世,在当时堪称长寿奇迹。
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数不胜数:佛罗伦斯领主广场著名的《大卫像》(原作现藏于佛罗伦斯学院美术馆,广场上的是复制品),以及梵蒂冈西斯汀礼拜堂天顶的《创世纪》,几乎是每一位游客的必看之作。他去世后,好友兼同为文艺复兴艺术家的乔尔乔·瓦萨里(Giorgio Vasari)为他设计了墓碑。
墓碑上雕刻着三位象征人物,分别代表他在绘画、雕塑、建筑三方面的辉煌成就。据说,这座墓碑当时的造价,足以在佛罗伦斯城郊买下七座农场,可见米开朗基罗在当时的地位与影响力之高。
21. 马基维利
马基维利出生在佛罗伦斯,与美第奇家族的渊源也非常深厚。最著名的著作《君王论》,至今仍被视为现代政治学的奠基之作。至于他究竟有多厉害,大概已经不需要多说。能够在死后长眠于圣十字圣殿,本身就足以说明他在当时和后世的深远影响。
22. 左边是焦阿基诺.罗西尼(Gioachino Rossini),19世纪前期意大利歌剧三杰之一,右边是莱昂纳多.布鲁尼(Leonardo Bruni)墓碑,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佛罗伦萨执政官,教皇秘书
23. 地面铺满墓碑,脚下就是佛罗伦斯历史的记忆。有的被绳索围住了,也许不愿任人践踏?
24. 侧门穿过一条长廊,来到东南角的圣器室(Sacristy)
25. 圣器室主要用于弥撒前的准备和会议等用途。室内壁画由乔托的学生,如塔戴奥·加迪(Taddeo Gaddi)等人在14世纪绘制,内容多取自耶稣生平的常见题材,包括苦路、各各他以及复活等场景。
圣器室往南到头就是麦第奇礼拜堂,这里既是宗教圣地,也承载着家族的历史与荣耀。走进教堂,就能感受到文艺复兴时期这个掌控佛罗伦斯命脉家族的辉煌气息 。
美第奇小堂由美第奇家族最信任的建筑师米开罗佐(Michelozzo di Bartolomeo) 设计,委托人被认为是“老科西莫”(Cosimo de’ Medici il Vecchio)。它位于圣十字教堂的右侧横翼,作为家族的专属礼拜空间,不仅体现了美第奇家族的宗教虔诚,也彰显了他们在艺术与建筑上的雄厚实力与独到品味。
位置偏可能是美第奇家族兴起较晚的原因吧,而且美第奇家族有他们自家的教堂及墓地 -- 圣洛伦佐教堂。
26. 美第奇礼拜堂(Cappella Medici)。这件釉料陶土祭坛浮雕,十分精致,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釉料彩陶家族的安德烈亚·德拉·罗比亚(Andrea della Robbia)的作品。他家族里最有名的就是他的叔叔 -- 卢卡·德拉·罗比亚(Luca della Robbia),其家族(侄子、侄孙等)创作了许多釉料彩陶雕塑,色彩鲜艳,极为精美,是文艺复兴时期大师如云的艺术精品中,一朵令人难忘的奇葩。
27. 美第奇礼拜堂内的金色木板画
28. 美第奇礼拜堂:布隆奇诺的绘画《在地狱边境的基督》Christ in Limbo
圣十字圣殿的另一大亮点,是由布鲁内莱斯基(Brunelleschi)设计的帕齐礼拜堂(Pazzi Chapel)。布鲁内莱斯基就是设计佛罗伦斯百花大教堂大圆顶的建筑大师。
帕奇礼拜堂位于圣十字教堂回廊,由安德里亚·德·帕奇建于1429年,建筑由布鲁内莱斯基设计。礼拜堂内蓝底白色的圆形浮雕描绘使徒形象,圆顶下方的彩色釉面陶土展现四位福音书作者。建筑比例优雅、装饰精美,是佛罗伦萨早期文艺复兴建筑与艺术的典范。
如果看过关于麦第奇家族的影集,就会知道帕齐家族和麦第奇家族是世仇。这座礼拜堂正是帕齐家族委托布鲁内莱斯基设计建造的,不过布鲁内莱斯基没等看到完工就去世了,后面由团队完成。好景不长,帕齐家族在一次谋杀麦第奇家族的行动失败后被灭族、逐出佛罗伦斯,所以礼拜堂内部的设计相比主殿显得相对简约、朴素一些。
29. 帕奇礼拜堂外景
30. 墙上装饰的圆形奖章状浮雕,釉面陶土,1440年代
31. 教堂内外设计简洁明快,对称性透视感强
32. 修道院回廊
33. 快到出口的地方有一个小博物馆,室内有一些画作
34. 还有壁画,大概都是大水淹了损坏之后复原的
35. 出口,这个收费景点但游客并不多,真心推荐,特别值得到这儿呆上大半天 ~:)
36. 又回到广场
37. 打道回府,这样的包包小店到处都是,皮包包价格也不贵滴
38. 家门口的 Pizza 小店,相当于美国的快餐汉堡 ~~~~
“何其幸运,一座神庙承载了如此多属于意大利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