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8)
2013 (1)
2016 (2)
【随笔】
山 薯
山薯,在福州俗名地瓜,是一种辅助性粮食作物。我估计,没吃过山薯的人很少,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将它作为佐餐食物的。
而在八十年代以前,山薯却是福州人的主要粮食。众所周知,在八十年代前,福建是前线,实行军事管制。那时,福州市区每到晚上八点,就施行宵禁,全城关灯。那时福州最高的大楼是邮政局,六层楼。福州不像个城市,更像个死气沉沉的大镇子。
那时,福州的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举几个例子吧:在沿海的福清那一带(那里的人后来很多偷渡到了日本),大家没柴烧,怎么办?烧牛粪!用牛粪熬地瓜粥喝,那种情景大家是很难想象出来的。而下饭菜则是海蜇,虾千等。前者人们并不陌生,后者可能没几个人尝过,那是一种由虾米和盐腌成的下粥菜,咸的要命,目的就是让你少吃多餐。前两年回国,我的一位在警察局谋职的朋友,特意请我去吃了这种虾千,说是忆苦思甜,结果甜没有出来,苦却品尝出来了。所以建议大家没事千万别去忆苦思甜,免得得不偿失。那时海蜇是个好东西,高蛋白,便宜。我的一位朋友迄今还在念叨着:毛主席真好,每天都给我们吃海蜇。
如今正在纽约攻城略地的长乐人,那时候有很多是收破烂的。他们冲州撞府,收购塑料,锡,铁器等物品,然后将蔓牙糖与户主交换。与山薯相比,蔓牙糖显然是奢侈品。因此小时候,我们一听到叮叮当当的铁片敲击声,便会欢欣鼓舞。
这些是趣事。说些破事。1960年,我父亲在郊区获得了一小畦土地,然后种上了地瓜。那两年国家山穷水尽,连主席都吃不上红烧肉了。因此能有一畦地瓜,在那时是件让人眼红的事。后来我父亲去学习了,三个月后回来,想去把山薯挖回来,饱餐一顿。他向邻居借了箩筐,锄头等农具,兴致勃勃地来到地瓜畦。然而他一看到瓜畦就呆住了:地瓜不知被谁全都挖走了。我父亲心下叫了声苦,不知高低。后来他回来问了邻居,邻居怯生生地说:那些地瓜是我挖回来的,我以为你不要了。我父亲哭笑不得:那你方才干嘛不跟说一声,省得我瞎忙一场?!
后来这邻居进了局子,若干年后出来,见人见笑,人缘不小。而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劣性:偷盗。后来也被拉进了局子,三年后出来,马上就养了一条大狗,整天怒气冲冲的。
我开始尝到山薯的滋味,是在七六年。那一年,我父母被打成了“四人帮”的余孽,这当然是冤案了。我娘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女人,七二年的时候,她跑到韩司令那里,要跟他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后来韩司令送了她一筐时上的荔枝,并用吉普车送她回家。而我父亲的性格则有些怯弱。他被开除公职,赋闲在家。这时候,我们家吃不上白花花的大米饭了,只能用山薯充饥。
我爸饿得身体浮肿,躺在床上。有一天,我画了一张朝鲜电影连环画的封面《看不见的战线》,要给我父亲看。我父亲看了,泪落如豆。那年我九岁,但是我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了。
更糟糕的是,我妈被另一派围斗,对方将一碗兑着敌敌畏的面条,摆在她的面前。我妈想了半天,终于没有吃下。她曾经是个坚强的共产党员,如今是个虔诚的基督徒。
三年后,我父亲复职了,他带我回了趟老家。老家山清水秀,美不胜收。老家里的人以为城里人好忆苦思甜,就端出了一盆山薯。我父亲笑着说:今天我们只喝酒,不吃饭。父亲说这话的时候,眼里渗出了泪花。我知道,父亲这三年时间,是爬过来的。一个心高气傲的男子汉,你要让他去忆苦思甜,那是罪过!
前几天去了中国超市,老婆买了几个山薯,要我品尝,我真的吃不下了。
秦无衣
八十年代前福建是军管区呀?真不知道耶,晕!
众所周知,在八十年代前,福建是前线,实行军事管制——这个还真不知道,看来众所周知里不包括俺这个孤陋寡闻的
经无衣这一写,以后还非得多吃点红薯不可了
多谢提醒。就像金圣叹说的:吃炒豆子……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