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秦无衣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中華武士道的遗失

(2012-02-02 11:38:42) 下一个
     
              
                       中華武士道的遗失


 
     提起武士道,十人有九人可能会首先联想到日本,然而武士道中的各种精神要求是日本人所首创的吗?它的实质和优点又是什么呢?

  近百年来,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给饱受日本侵略的国人和二战中与日本交手的西方国家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无论你肯定还是否定这种精神对它作出何种价值评判,这种对荣誉的尊重,对首领的忠诚和对死亡的蔑视无疑是人类精神文化中的一份宝贵的财富.由于战争残酷和日军切腹抗死给人们不成功就成仁的残忍甚至变态记忆,武士道似乎就成为了日本民族的代名词。

  但如果有心人寻根问题的去寻找这种让人敬畏却又残酷精神的起源的话,那么就不难发现早在日本还未建国的时候,世界上一个国家的武士就已经有了和武士道相似的决死精神,但与现在的武士道相比却少了一份的残忍多了一份的仁义.

  按图索骥,我们就从这种决死的精神说起,武士道的核心精神讲究义、忍、勇、礼、诚、名誉、忠义等德目,它的最好体现莫过于中世纪的镰仓时代,源氏家族亲兄弟(源义朝、源为义、源为朝),骨肉相克杀戮,而断了源氏的正嗣。又如因北条氏的策谋,功臣们也就断了命脉....在武士道的执行史中有杀主君的,松永弹正叛逆弑君即将军义辉;有杀父亲的,斋藤义龙杀其父斋藤道三;有杀兄长的,今川义元为了继承家主地位,在长兄死后,杀戮次兄以及其一切支持家臣;有杀亲子的,江户幕府第一代将军德川家康听织田信长的话,命其亲生长子德川信康自害死亡.然而让我们抛去武士道中的那份残忍来对比一下我国的历史:楚国名将子玉战败,按当时的习惯和法律,他必须自杀谢罪,但他却拖延着向国都回师,以期望楚王的特赦令能及时送来。在离城不远的地方,他绝望了,终于自杀。汉代名将李广仅仅因为不能克服的客观原因而延误了会师时间,便自杀谢罪..从历史的影子中我们不难发现,真正的武士道正是周礼伦理的产物,是家从而国精神的派生.然而中国的武士精神以国以家为重,是心怀天下的表现,而非狭隘固执的去要求什么不人道不讲道义的服从和自裁,这正是正统周礼思想影响下的让充斥着杀戮死亡的武士精神有了伦理道德的约束.也是君子六艺(者,礼、乐、射、御、书、数)让中华武者勇猛而不失理智,强悍而不忘仁义.而日本人的武士道是从中国武士精神中提取他们认为的精华,重视君臣戒律,“君不君”(君暴虐无道)也不可“臣不臣”(臣不尽臣道),尽忠是绝对的价值。中国的原始儒学是以孝为本,尽孝才是绝对的价值。如果“父有过”,子“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但是如果“君有过”,臣“三谏而不听,则逃之”。因此武士道论者认为,儒家的“士道论”乃在粉饰贪生怕死的私心,慎于人伦而注重主君的道德如何,才选择生死,则面对死却不干脆去死。唯有纯粹彻底的觉悟死,才是武士道强人之处。而中国武者在儒文化的影响下也鄙视日本那种毫无人性道德可言的武士道.

  然而时至今日,武士道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依旧,而我们的国人呢?也许自从宋朝的重文轻武以后,国人的勇武就渐渐遗失了罢。现代的中国人从来就不缺乏智慧,缺少的是信仰,有信仰就会有精神力量,有了精神力量就能产生无所畏惧的勇气。而宋朝推翻了武者的荣誉信仰后,华夏民族中的勇武者就失去了精神的支柱,原本尚武的中华民族的盖世武功就此消散.另外一个方面武士道(武士)精神运用的不光在于战争,武士道(武士精神)只不过是一个载体,但却能装进很多政治,军事,教育甚至流行文化的理念,使之高度统一,坚守武士道精神的日本造就了今天强盛.而创造并教授他们武士精神中国却在列朝统治者的愚弄弱化下失去了武士精神,渐渐失去了这种完全统一,或者说有相当的人精神的认同统一已经在我们的不重视武士道和对武士道的藐视中变质分裂.他们是现在崇洋媚外者,他们曾是汉奸叛徒,也许今天有的人还会是.

  你可以指责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残忍,你可以藐视武士道影响下日本人道德的沦丧,但是你不能否认日本人武士道精神下的团结协作荣誉至上,以及他们的责任感,他们对自己事业的崇尚,他们的效率....所以我们不得不从头开始融会贯通我们自己创造的武士精神,让中华民族重拾勇武,重树武力的信仰.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复兴有望.

  (注: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清朝时被严重篡改和歪曲,如果你通过读乾隆编的四库四书来领会中国传统文化,你只会得出中国人天生是绵羊的结论,所以最好通过读史,尤其是宋代以前的史书来领略中国传统精神)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