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边工作边学习, 又要照顾爸爸的身体健康, 还要把四个孩子带大, 培养成对国
家有用的人. 记得外婆由于是被外公遗弃, 精神受刺激, 人不是很正常. 她老人
家个人生活还能自理, 没给妈妈添麻烦. 但是妈妈也不敢让外婆帮忙带孩子, 怕
她精神恍惚出问题. 所以, 妹妹出生后, 妈妈休完产假上班, 妹妹就由五岁半的我
在大院里的邻居阿姨们指导帮助下带了七, 八个月. 然后就由妈妈带着上班送进"日
托", 下班后再接回家. 而我从六岁多刚上小学的时候起, 为了就近, 就在爸妈的
一位朋友家里住了一年, 直到七岁允许住校. 就这样我从七岁住校开始, 一直到大
学毕业, 都只是寒暑假才回家和爸爸, 妈妈, 弟弟妹妹团聚. 表姐是1956年就上大
学了. 她上大学以后就很少回家了, 因为爸爸考虑让姐姐开眼界, 长见识就同意她
每个假期到北京叔叔家过 (我的叔叔也是表姐的另一个舅舅). 后来妹妹和弟弟都
是"全托", 周末才接回家. 五十年代人们都是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的, 那时候叫革
命工作, "革命第一, 家庭第二". 就是当年鞍钢提倡的那样" 先生产, 后生活".
在我记忆中爸爸一生从来没有过"星期天". 我从小就将爸爸定义为 "一个真正的
职业革命者".
妈妈还是勤俭持家的好手. 记得我们家除了表姐穿皮鞋 (妈妈说"姐姐是大姑娘了
, 要穿漂亮些")外, 每个人的衣服鞋子都是妈妈亲手做的. 我是上了大学后才有第
一双皮鞋的. 那个年代日子虽然不像今天这样富足, 可是家庭还是其乐盈盈. 记
得妹妹两, 三岁的时候那年, 是个大年三十. 晚饭后, 妈妈正准备放好初一早晨给每
个孩子穿的新衣新鞋的时候, 发现她为妹妹做的新鞋少了一只. 妈妈找遍了炕上,
炕下, 爸爸也找, 怎么也找不到. 东北是火炕, 后来才发现妹妹试穿后不小心将
一只新鞋掉进烧炕的灶坑里烧破了. 本来 补一下是可以穿的. 可是要强的妈妈说
" 过大年怎么能给女儿穿补丁鞋子呢", 就决定连夜重做一只新的. 记得妈妈赶紧
打浆糊, 把布贴好两, 三层, 就压在热炕头很快地烘干, 再粘贴在一起, 再烘干,
做成鞋底子. 趁爸爸帮忙衲鞋底的时候, 妈妈就把鞋帮做好. 那一夜看着这个忙碌
的二人手工作坊我也兴奋得没和眼. 到黎明时分, 妈妈已经将一只完全能与另一只
匹配成双的新鞋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