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个开心。

天南地北,虚虚实实,过去未来,随便说说,想那说那。--- 也不全是瞎掰,信不信在你。
个人资料
遍野无尘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也说刘晓波的“没有敌人”

(2017-07-14 19:18:20) 下一个

也说刘晓波的“没有敌人”

遍野

刘先生走了,他的理念还在。“我没有敌人”虽然在现在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进化的时刻,现实的操作性并不强,但是这个理念确实是伟大的,不朽的。也可以看作是人类发展的方向。

自从人类进入私有社会, 人的道德情操就包含着连牲畜都不如的成分。有一部分人不是通过向大自然的奋斗来获得生存的资源,而是靠掠夺同类的劳动所得,寻求寄生的营养。看看有那种畜牲是靠嚼咬同类而生存的?没有。大概只有狼,会撕吃同类的尸首, 但那是在同类已经死亡的状况下才会发生。只有人类,虽然是一部分,会活生生的吞咬同行伙伴的身躯而寄生。所以各国都有国防部(没有国土开拓部吧),都害怕别人来掠夺。

这个世界发展的前途已有踪迹可寻,归宿有两个可能,一个是毁灭,一个是大爱, 不会象现在这样不死不活的。所谓毁灭,核武器的“普及”,已经提供了毁灭这个世界可能和必要的物质条件。只要有些疯子启动一下世界毁灭的按钮,很快大家都一块玩完。大爱的实现也是有迹可寻。民主自由和科技的进步,为将来的社会提供了雏形。民主自由法制昭示了人们之间相处的规则,科技进步会为人类提供不必偷抢同伴的食物也能活的很好的物质条件。然而,只有规矩没有大爱的社会, 毕竟和在监狱里的生活也差不了多少。只是监狱里的规矩和限制要比“自由人”的社会多一些而已。只有爱,特别是大爱才能成为未来理想社会最重要的标志,才会使社会具有温情, 让人感受到温暖。

天下大爱才能有(和到达)天下大同。没有广阔的博爱,就不会有人类的持久和平,不会有天下大同,不会产生人类的理想社会。没有敌人,其实就是大爱,博爱。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也有这种思想。常说的打左脸给右脸,“爱你的仇人”就是这个意思。佛教的很多经典也有着同样的理念, 放下仇恨。立地成佛。 中国人也说“冤家宜解不宜结”。都是用爱去化解仇恨和解决问题的最终办法。共产党提倡阶级斗争学说,搞暴力革命,要打倒一切“反动派”。 但是共产党据说最终是要解放全人类。那当然也要解放“阶级敌人”,也就算没有了敌人。不过刘晓波和共产党的区别在于,刘说现在我就没有敌人,共产党说现在有,没有敌人是在将来到了共产社会以后。刘晓波的理念与其说是政治观点,还不如说是带有宗教理念的宣言。因为政治是要操作,要实行的。宗教理念只要相信就行。

如同有的朋友所说,刘晓波是想践行一种摒弃暴力的社会变革,他想把社会进步所需要的代价降到最低。一种社会形态的进步,或者打碎重来,谓之革命,或者修补完善,谓之改良。改良大概是成本最低的道路,虽然时间会长些。 改良的立足点是没有敌人,最多那些“政敌”只是观念上不同的同路人而已。而打碎现存的体制所化的社会成本太高,从清末到四九年的战乱已经说明了这点,中东的许多例子也印证了高成本的社会变革。靠剧烈变革所得到的,也许会更加专制。 因为打碎重建的出发点是有敌人,当然还是阶级斗争那一套,一个靠打倒“敌人”而建立起来的制度,不可能具有足够的民主素养,至少在其初期会是专制的。

刘晓波的的理念虽然伟大,但是他毕竟不算是个合格的政治家,书生气十足。从他的语言就可以看出来。那个三百年殖民地论就是例证。当年民主革命刚结束,刘少奇对资本家说剥削越多越有功,毛泽东则说劳资互利,其实是一个意思。结果却很不同。文革时,刘少奇这话成为他的一条罪状。刘晓波可能认为中国需要引进西方的许多先进东西,但是话那么一说,结果就成了让反对派可以攻击的口实,也因此失去了很多中国人的同情心。刘晓波还有不少极端的语言,成为对方可以随便抓到手的辫子。

但是刘晓波毕竟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殉道,值得佩服,他的没有敌人的观念会永垂不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2)
评论
遍野无尘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fz9465' 的评论 :
我对佛教只知皮毛。不敢班门弄斧。 不过从思辨的角度来看,佛教总归比其它宗教要多些道理,至少会顾及到自圆其说。把精神感悟和思辨分开,并不是排斥。就象把微积分放在高中还是大学的课程一样。不放在高中,是因为高中毕业后所找到的工作用不到微积分。当然作为修行者,精神感悟和思辨是不可分开。毕竟大学的其它课程都会以微积分为基础的。东方的哲学很重视道的感悟,强调整体观念,而西方的哲学,如同西医一样,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还是比较实用,只不过一个中医的[气]的理解,就难倒了一大批西医专家。文化上来说,东方重视整体,集体,社会,而西方重视个人,部分,自由等概念。这种哲学上的差异应当是文化,或者生活环境影响的结果。
yfz9465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遍野无尘
我是禅宗弟子。佛教不同于其他宗教。由于没有逻辑思辨的可靠验证,其他宗教是建立在相信上。它们的口号是:“come and believe”。而佛教是完全建立在观察上。所以佛教的口号是:“come and see by your self”。但困难的是, 这种观察需要坚定意志与一生奉献。我修行很长时间,收获不多。也许需要出家。佛教也像哲学,因为它关注存在所有。当人们将存在部分排斥于佛教或者哲学外,那就不是真正的佛教与哲学了。这样做法也不符合严谨的学术定义。西方将超越逻辑思辨的部分归为形而上,它也是哲学的范畴。只不过,西方在形而上的观察中落后于东方。如果有这种观察基础,人自然就知道形而上不是虚无;而是更真实的存在。
遍野无尘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fz9465' 的评论 :
我们有很多观念不同,你把精神(神,道,存在)看作是哲学的一部分,甚至是更重要的那一部分。我没有这样思考。正如你所言,我只把思辨归入哲学这个词条下。也算是方法论吧,或者你说的整体论。精神,道,对世界的感悟,或者本体论,等不可言传的东西,在我看来不属于哲学,是另外一个范畴。 知道我们之间的差别,也就够了。 看来你似乎是位修行者吧。
yfz9465 回复 悄悄话 纠正:所谓相当真理,还是知识论的范畴;
其中相当真理应当是相对真理。
yfz9465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遍野无尘
哲学就是对存在的认知,它分整体论与本体论。整体论是从整体去规范细节,通向知识。本体论就是存在整一的本质。或者存在本质。通向存在本质是精神;而不是知识。如你所说,是抽象过程。存在本体就像一种GENERIC的极致,它使得言语道断。如果一定要说什么的话,那它只能是一个无结构的名相。有人说是“存在”,有人说是“绝对精神”,有人说是“神”,也有人说是“道”。许多哲学大师沿着这个方向达到这里都束手无策。康德在此开始讲“不可知”与美感;黑格尔在此讲矛盾对立的跨越,却无法消除对立;维特根斯坦在此讲“语言极致无意义”;海德格尔在此讲“哲学死亡”。这些实践都隐喻着一个道理,即将哲学作为学问,那么哲学本体的意义就失去了。如同一条死路。可是,它也隐喻着另一条道路,即通透本体,完善精神。这正是古人说的为学日增,为道日损的道理。

哲学包括思辨与精神。为什么说是桥梁,因为西方将本体忽视了,联系断裂;所以才这么说。

与人类精神相关的真理,是指不取决于任何条件的。这也是哲学本体的内涵。所谓相当真理,还是知识论的范畴;这种说法在哲学上不严谨。

世界宗教形式多样。但实际上都是指向同一方向的不同路标。肤浅者为路标的不同而争论不休,相互排斥。他们更不知道,走向这个方向还要抛弃路标(逻辑)的束缚。说这些也没几个人明白。还是艺术与幽默更有效。

探讨到此吧。
遍野无尘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kai2002' 的评论 :
所谓的‘没有敌人’ 是说不要用对待敌人的方式来对待那些把自己当成敌人的人,而是希望用爱,用真理去化解对方的仇恨。
从社会学来说,是希望不要用革命/战争的方式来来解决社会问题。基督的主要精神是要用爱来处理人们之间的纠纷和怨恨。 如果你仍然不同意,那还是可以用你认可的方式去面对“仇敌”的。
遍野无尘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fz9465' 的评论 : 另外,
你说【精神与思辨的连接就是哲学】那么你的哲学定义应该既不是【精神】,也不是【思辨】,那么你所说的哲学又是什么,似乎是在这二者之间的什么。
遍野无尘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fz9465' 的评论 :
我们认识的每一点知识,只要是思辨的,都包含有真理的成分,叫做相对真理,是有条件的真理,如果人们只能增加知识,不能认识(相对)真理,那么真理是怎么被认识到的?按你的观点,真理或者是一下子(很短的时间)认识到的,或者是不可知的。 因为你不承认人们“叠加的知识”中含有真理的成分。 这二者都不是我所同意的。人们不可能认识绝对真理,只能无限逼近绝对真理。----也许你对真理的定义和我的不同(像以前你把逻辑等同与观念一样,造成我对你的行文的不理解。)因此希望你能定义你的【真理】是什么,会不会是“不可道”的道。不然的话,我们还是说不到一起。

老子的“为道日损”并不是仅仅要减少知识,二是要对现有的知识进行抽象,就象一匹马,一个人,一只羊,都不代表数字“一”,然而,如果抛弃了 马,人,羊的具体特性。最后得到的一才是真正的一,但是这不是机械的减少知识(马人羊),二是进行了抽象,而最后得到的一,也可以用来代表马人羊牛狗…….,或者任何具有“一个”特征的事和物, 其实后来得到的【一】,比以前任何时候的一 (一匹马,一个人,一只羊)的范围反而要大,虽然仅仅是个一。所以不应该机械的把为道日损理解为知识的“减少”。老子的道也仅仅表示了【道】的存在,并没有给出多于【存在着的道】的解释。

关于信仰,可以说各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要不然为什么这个世界上会有那么多的宗教,信奉各有不同。因此精神(我所定义和理解的精神)对很多人来说,因为经验和思辨的能力不同,是不同的。 同时希望能听听你所说的【精神】的定义。我在这里,对精神的看法是,各个人对世界感受,当然包括思辨和经验的抽象。你说【精神就是存在真谛】。你只是用一个名词带替了另一个名词,并没有让我增加对你所说的【精神】的理解。 因此同样需要理解你对【存在真谛】定义的理解。不然我们谈下去没有多少意义。
kai2002 回复 悄悄话 海尾归 发表评论于 2017-07-15 15:30:14
kai2002 发表评论于 2017-07-15 14:55:39
别把基督教带上,基督教怎么没有敌人?撒旦和他的代理人就是啊,这圣经没学好,半吊子都没有,把上帝的大敌都说成不是敌人,上...
==========================
你这样打嘴炮有意思吗?

我打嘴炮当然没意思,你们打才漂亮,没有敌人,直接投降啦,敌人在哪里?
yfz9465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遍野无尘
你对哲学与文明的解释,也是思辨角度的极限;可为大多数人接受。它也可成为理性的某些组成部分,但它不是真理。人们与真理的距离,实际上是与精神的距离;也是与内在心智的距离。它与逻辑思辨无关。所以,真正的真理追求者,或者哲理探索者,不会停留在思辨,而会向内在探索。只不过,这样的人太少了。
哲学,哲理无所谓衰弱与死亡;它与存在一样,无论是否被关注,总在那里。但是,哲学视野会在某个社会种群中淡薄;从而引发其文明发展的迟缓。西方将哲学归为方法论,造成思辨至上。丢失整体视野,削弱了精神。难怪少数西方精英感叹哲学在西方死亡。所以他们无法体会到“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的精神含义。造成两次世界大战都发生在西方。日本学了西方,成强盗。
所以从精神的角度,你的解释有如下缺陷:
1. “我们的认知会不断加深, 直到绝对真理”。这句话是不正确的。人能增加的只是知识,而不是真理;更不是绝对真理。再多知识的叠加也不可能成为真理;虽然知识反映了某些规律。如果按你的论点,不可知论在西方不会有地位;而事实恰恰相反。老子的“为道日损”就是表达走向真理的途径不是增加学问,而是减少知识。
2. “信仰的东西,因为各人的经验不同而可能会不同”,“为道日损,但是各个人最后感受到的道,很有可能不同,因此人们的精神各自不同”。这些话说明你没有精神探索的经验,或者境界。如同外行对不懂的东西进行猜测。如果精神的东西是因人而异,那就不是精神了。从另一个角度说,精神就是存在真谛。怎么可能因人而异。你是在用思辨来代替精神了,因为每个人想的都不一样。那是对精神的误读。不幸,这在西方成为潮流。教堂里学习代替了精神探索。
3. 因为精神与思辨是存在部分,而存在是整一的。所以,精神与思辨的连接就是哲学。不当作桥无妨,只要关注其关联就可以。

遍野无尘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fz9465' 的评论 :
存在是一个整体,应该是唯一的。 不会因为我们的想法而改变,不会因为我们的认识到或者没有认识到而改变。它可以分为我们已经知道的和我们现在还不知道不清楚的的部分。我们知道的会不断扩大,我们的认知会不断加深, 直到绝对真理。这样并不会导致不可知论。这正好防止了出现“我思故我在”的唯心结论。

信仰的东西,因为各人的经验不同而可能会不同(当然也有相同的)。因为不同,到底是谁的信仰正确? 因此,就会有不同的“世界”,没有客观的标准。其实就会各说各话。那样才会导致我思故我在的结论。人们的认识不会脱离了人们的现实经验。虽然对经验的体会有不同。但是世界的存在还是唯一的确定的,不会改变的。

西方的文明现在还没有衰落,哲学也没有死亡。如果说已经死亡,我不知道所谓的哲学死亡的象征是什么,其意义如何?

很多人有着他们自己的精神生活,但是他们也许不懂逻辑,不懂哲学。这样并不妨碍他们的精神享受。伦理和精神并非一定要用思辨过程去解释,如同爱一个人,爱就是爱,并不必要知道为什么要爱,当然其中肯定有其原因,知道了更好,不知道也不妨碍爱的存在。如果非得要在思辨和精神感受之间搭个桥梁,就会陷入牛角尖。

为道日损,但是各个人最后感受到的道,很有可能不同,因此人们的精神各自不同。这当然在于各人的经验和造化。
海尾归 回复 悄悄话 kai2002 发表评论于 2017-07-15 14:55:39
别把基督教带上,基督教怎么没有敌人?撒旦和他的代理人就是啊,这圣经没学好,半吊子都没有,把上帝的大敌都说成不是敌人,上...
==========================
你这样打嘴炮有意思吗?
yfz9465 回复 悄悄话 哲学本质是如何认知存在整一。如果你将某些存在要素排斥于你的哲学外,无论是逻辑的还是经验的;那就不是真正哲学了。存在是一个整体,用哲学术语说就是存在同一性。如果我们将存在分裂无关联的要素,那不光失去哲学本质,而且会走向不可知论。即将存在分裂成可逻辑分析的理性部分,与不可知的信仰部分。并且两者无关联。这观点很肤浅。这也是西方哲学一个流派。
你的理解与当代西方哲学潮流的“我思故我在”相同。它正反映了西方哲学死亡的根源。在他们眼里,哲学最终仅是科学方法论。难怪,霍金都说哲学死亡。哲学的衰亡,是西方文明衰弱的根本原因。在他们眼里,人生只有逻辑的线性;得就是得,失就是失。这些观点,连几百年前的山西商人都不如。山西商人的哲理名言是“学吃亏”。方法论着重规范细节,是老子说的: 道生一,一生二,...。或者说,“为学日增”。哲学整一是从二到一,一至道的过程;或者说,“为道日损”。从此人们感悟精神。实际上,哲学是连接人类思想与精神的桥梁。当然许多精神的东西是很难用思辨来剖析的;只能冷暖自知。不幸在于,许多人将无法用思辨来剖析的东西看成虚无的。这思维很短视,甚至都不符合全球化的潮流。全球化的哲学特征就是整体论,即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它常常也无法逻辑论证。
精神世界不是逻辑领域,尽管入门需要逻辑引领。没有精神领悟的人生是遗憾的人生。如果没领悟又否定,那就是浅薄了。
kai2002 回复 悄悄话 别把基督教带上,基督教怎么没有敌人?撒旦和他的代理人就是啊,这圣经没学好,半吊子都没有,把上帝的大敌都说成不是敌人,上帝同意吗?

抛开上帝,我们真的没有敌人,不光是刘没有,我们也没有!侵略军弱,我们打他们那是砍瓜切菜,那是给我们祖国的辉煌添砖加瓦,这种人是好人,增加民族自豪感,多多益善。如果侵略军强,说明他们文化先进,我们正好可以抛弃我们的垃圾文化,把语言都改了最好,这样抱粗腿抱得稳,你能说他们是敌人吗?不是!他们就是救世主。殖民300年真的太短应该永远,谁叫我们是垃圾人?

遍野无尘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angtsz' 的评论 :
所以我在文中说了两种可能性。只有天知道会是哪一种。
遍野无尘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fz9465' 的评论 :
我和你对哲学的理解范围不同。我的哲学范畴包括那些不能够经验验证,不能靠第六感官认知的道理和规律。如果能用经验(数据)验证,实际上应该归为科学。不能靠经验验证,又有很强烈的认知和趋同的认识,例如相信上帝的存在,但是既无法用事实证明,有无法用靠逻辑推理的思辨过程得出结论,应该归于信仰。我不把那些单凭直觉(超经验)来判断事物的东西归于哲学,而把它归于信仰或者宗教,当然有人把这些东西看作是在哲学的范畴。所以我的哲学范畴就是靠思辨(推理)得出的认知。有人把伦理归为哲学范畴,其实归为信仰似乎更为合适。因为人们的行为道德规范是人们先验产生的,不需要什么道理可讲,只要你相信是对的就行,如果想改变所相信的,也无需找到什么理由,不一定需要道理去说明。当然有些道理总归好些。所以你的伦理真谛及其抽象是不能靠思辨来验证,是不和我的观点相矛盾的。其后可以谈到人性善恶,习性等等命题。
海尾归 回复 悄悄话 文思缕缕,只是还在悲哀之中,思维似乎集中不起来了。
刘的“没有敌人”和基督教里有很大的交集,可宗教是个广大的人群(集体),自然影响范围大,它的诉求常常能产生结果的。而刘的主张,还是“种子”或“萌芽”,他因此付出了代价。在我看来,刘是料到这样的结果的,并接受了的--我看这也是“宿命”吧。
大哀。。。
Yangtsz 回复 悄悄话 我同意科技的高度发展会减除人的兽性,增强人的神性,大爱可以是人类共同归宿。可是如果兽性掌握科技,共同毁灭也是极其可能。
莲盆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遍野无尘' 的评论 :
大爱,博爱是指人性中的爱与恨,还是社会状态?
如果指人性,科技的发展,物质丰富能解决吗?贪心也是人的天性.
如果是社会状态,天下大同的理想社会很美好,但少了些趣味.向这个方向努力总是好的.

两位争论有意思,插两句.
问好遍野同学!
winstar 回复 悄悄话 http://www.wenxuecity.com/blog/201707/61541/15268.html
yfz9465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遍野无尘
【“自身逻辑对立强烈,必然会在实践中慢慢转化” 是不是指观念上的对立? 因为逻辑本身不会对立,只有合乎逻辑和不合逻辑。如果是观念上的对立,也不一定要转化我仇恨和你死我活。西方很多政敌(观念对立)最后也没有转化为生活中的敌人,有很多例子。】
我说的逻辑对立是指理念对立,以及建立在此上的价值观对立。所以形成左右政治派别。在西方人性恶的文化下,我不看好这些政治博弈。西方模式是建立在早期血腥资本积累,与科技领先上;及强调个体性上。他们忘记哲学本质是更多整体性的。随着中国崛起,科技赶超及财富向东方转移。西方的模式弊端慢慢显现。即使没有走向你死我活,但是低效率是无法摆脱。
文明对个体是心智觉醒,对社会就是效率提高。一个没效率的文明,永远无法自称普世。
yfz9465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遍野无尘
你的“哲学本身就是思辨的”是不正确的。在西方,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奠定了哲学的范畴。他们将形而上学,知识论与伦理学作为哲学范畴。
知识论与伦理学是思辨的;而形而上与伦理真谛不属于思辨的。文艺复兴后,思辨至上,使得形而上被形容成虚无,以至于对伦理真谛产生误读。即人性恶的结论。这恰恰是西方文明走向偏执的根源。人性是恶还是善,从来不是哲学命题,而是形而上实践的结论。如果人能反省,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就会发现内在有不变的与可变的东西。不变的是本性,可变的是习性。习性如同穿在身上的衣服,它不属于我们,仅是我们的某些偏爱而已。如人反省深入,会发现宁静的结果是,习性慢慢消失;而本性显露。更深入的是,凡是习性的东西,都是二元对立的。好坏都有。而本性是不分裂的。那是一种同体感受,即对别人的痛苦感同身受。基督的爱就源于此,佛陀的极乐也如此。西方的哲学思辨化,恰恰是精神衰弱的原因。人性恶的结论就如同将衣服当成自己。那不是文明的主流。文明真谛虽然无个体与整体差别。但是其社会意义更多体现整体性,而不是个体性。
有了以上的探讨,我们就可以看看真正大爱的道路是什么了。是在二元对立的习性上纠结?,还是脱离二元?如果是习性,永远是二元对立的。好坏同在,又怎么能走向大爱呢?莎士比亚爱的三个悲剧里描述的非常深刻。有多大的爱,就有多大的恨。所有宗教从它产生时,还有精神。但是,最终都会逻辑化而走向衰弱。这也是为什么基督和弥勒还再来的原因。
遍野无尘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fz9465' 的评论 :
大爱不仅仅是一种理想,也是可以实践的。我想刘晓波的想法是,没有生活中的敌人。观念上的不同可妥协,实在不行了,可与票决,再由实践验证。
“又多大的爱,必然会有多大的恨”这话不对。前提是不一定会转化。美国有左,也有右。但是不一定是敌人的关系。
“西方自文艺复兴后,哲学走向思辨化。甚至出现哲学死亡的感叹” 哲学本身就是思辨的,不是先验的。可以说没有思辨就没有哲学。但是我不知你怎么把这个和全盘西化联系到一块?好象没有关系吧。
遍野无尘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fz9465' 的评论 :
你的话有不同的解释。“矛盾对立是相互转化的。没有绝对的敌我之分“ 可以解释为矛盾的双方互相转化,也可以解释为“非敌我的矛盾会转化我敌我矛盾”。 我假定是后者,那么,那么这种转化会发生,也可能不会发生。“自身逻辑对立强烈,必然会在实践中慢慢转化” 是不是指观念上的对立? 因为逻辑本身不会对立,只有合乎逻辑和不合逻辑。如果是观念上的对立,也不一定要转化我仇恨和你死我活。西方很多政敌(观念对立)最后也没有转化为生活中的敌人,有很多例子。
yfz9465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遍野无尘
谢谢你的探讨。我是这样看的。矛盾对立是相互转化的。没有绝对的敌我之分。如果自身逻辑对立强烈,必然会在实践中慢慢转化。仇恨永远不是一天形成的。也不是无缘无故的。所以,我对刘晓波的没有敌人之说,不以为然;尽管肯定他的人格。因为他根本不了解自己。
寻求大爱的道路是精神的道路,而非逻辑的道路。所以,刘晓波有寻求大爱的理想,却行走相反的道路上。正因为他大爱途径建立在爱恨对立的逻辑上;所以他永远无法摆脱恨。又多大的爱,必然会有多大的恨。如同,黑格尔在讲对立统一时窘境。矛盾对立双方,永远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没有左,那来右。真正消除对立的是“心”。或者老子说的“为道日损”。不幸的事,西方自文艺复兴后,哲学走向思辨化。甚至出现哲学死亡的感叹。在这种历史时代下,全盘西化是一个笑话。
遍野无尘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fz9465' 的评论 : 谢谢评论。

同意刘晓波的意思是不把别人当敌人的意思。但是并非没有对立。套用一句共产党的话,这种对立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不是敌我矛盾。因此,这种对立不一定会产生仇恨。如同西方国家的选举,选前剑拔弓张,选后风平浪静。他的没有敌人的论点大概是这样的。

常常是先有某些观念,或者价值观,一些人先信了,让后才会寻找逻辑,论点的支持。 刘的全盘移植西方的政治理想是有些幼稚,同意你所说的,因为他不熟悉,所以才看不到其中的弊病,因为对中国的文化知道的多,所以会认为一无是处。在这种意义上说,他的几乎全盘否定中国的一切,包括文化,本身就不是包容,也不具有实际的操作性。所以他不是一个政治家,只是个理想主义者,书生气十足。但是他提倡大爱和对理想的殉道,还是值得佩服的,但没必要崇拜。
yfz9465 回复 悄悄话 “没有敌人”是精神境界的表述。从哲学整一上说,就是没有对立。基督是这样的。佛陀也是这样的。许多心智觉醒的佛教弟子也是这样的。佛教中的不二,就是针对消除这种由语言二元产生的价值观对立。即那种不是黑就是白的肤浅。
刘晓波没有这种精神,因为他头脑中充满了对立。所以,他的话仅仅是不把别人当敌人是意思。值得赞赏,没必要崇拜。因为,这种做法对,但是不正确。为什么,所有逻辑对立,必然走向价值对立,从而走向社会势力对立。只是表现形式不同。人们所有仇恨都是从这些对立产生的。也正是这种逻辑对立,使得刘晓波有了全盘西化的政治抱负。他不懂中国文化,也没在西方生活过,却要从逻辑对立中推理出移植文化的使命。如果他有机遇去做这种实践,可以肯定,他一定会有敌人的。这是其逻辑使然。
那么,精神如何来呢? 这就是东西文明的重要探索领域了。只有真诚,包容地对待人类所有精神财富,才能有真正的答案。那种偏爱一域的思维,只是自取其短。
山地 回复 悄悄话 比较中肯
旧日云中守 回复 悄悄话 现在国家力量更加强大,非暴力维持改良仍然是成本最低的,对国民最好的选择,奈何目前为止改良的成本也大的难以承受啊,看看反腐多艰难就知道这三十年中国究竟变成了啥样子,而中国,由于资源的极度匮乏将会迎来空前的冬天!
遍野无尘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莲盆籽' 的评论 : 谢莲同学评论。 我是相信大爱的社会会有的。那是在科技有了巨大进步后, 物质极大丰富时才会。
剑吼西风 回复 悄悄话 除了祖国
莲盆籽 回复 悄悄话 遍野老师好文!
离大爱的理想社会和持久和平还差得很远,但多爱些,和平时期长久一些也就好了。
[1]
[2]
[尾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