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21
第三天中午,我和大学同系同届的其他班同学如约在上海淮海路上的俏江南餐馆相聚。
因为是与外班同学聚会,猜想他们不一定会像同班同学一样,经过去年杭州聚会后了解俺们这些“海外友人”有对着食物拍照的癖好。为了避免尴尬,这次聚会我没带单反相机,只是随身携带了一只小CD,准备只拍几张合影。
上菜时,一位同学提醒道:“你怎么不拍照?”“你怎么知道我想拍照?” “嗨,你们班老大说过,你上次在杭州北京时见菜上来就拍照。能理解能理解,俺弟回国休假时也这样,刚回来时见菜就拍,说是红红绿绿的看着好看,后来吃多了就不拍了。”“感情你是当我从灾区来的。。。”
既然说开了,俺也就厚着脸皮用小CD拍了一些当天在俏江南上的菜。
滚石牛柳 — 由钵底滚烫的石头当场烫熟牛肉。
这菜看着一般,但是真正的功夫菜 — 炒(小麻)雀肫 。这大概是俏江南菜贵的原因吧(我瞎猜的)。
当晚,俺又和三位海归同学相聚在浦东的德莊火锅店。
这顿饭倒底吃了几斤肉,俺也不清楚。席间俺同学跑出去活动/消化了一圈,回来再继续吃。我们一直吃到半夜店家关门赶人。
三位同学以三种不同的方式海归。据他们自己讲,个人的资本积累速度要比在美国时来的快些,但付出也相当的大,是与在美时不能相比的。现在特别怀念在美时早九晚五的Corp 生活。俺不失时机地揶揄道:“那还是我在美国挣的$/hour rate 比你们高。”“那是一定的.”三人都同意。
三位同学海归的相同之处是:都等拿了老鹰本后再海归,随时准备撤退,不把海归之路走成不归(美)之路。他们虽然目前都过得不错,但好像对未来留在国内都不太乐观。一位甚至说:准备明年回湾区,让我帮着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工作。
第四天,俺推掉所有的邀请,想一个人去重温一下记忆中的东西。
那天俺徒步从南京西路走到南京东路,又走到了城隍庙。
在南京西路的王家沙,我看见了我爱吃的条头糕和青团。
但队排得太长,只能放弃。
路过南京东路上的东亚饭店时,想起出国前曾在这里吃过鲜肉烧麦。那特别的滋味曾一度是我刚来美时想家的原因之一。直到有一天俺在美国能成功复制东亚烧麦 — 用蚝油调制烧麦馅。
来到南京东路上的沈大成想买条头糕,依旧是长队成龙,不得不再次放弃。
原来那天是九九重阳节,大家在排队买这种重阳糕。
在沈大成,我要了一碗牛肉面。这曾是我认为最最好吃的牛肉面,不知咋的,那天吃起来却食之无味。几天来的连续作战,我大概已经吃伤了。。。
这是俺熟悉的张家花园的一栋小楼,地处南京西路方向的泰兴路上。曾几何时张家花园也像今天浦东康桥的 ”The Hampton”一样,是旧上海的高尚区(安校有介绍过)。如今处在四周新建的高楼大厦中,显得如此的不和谐。
在去城隍庙的路上,俺拍到了这些不太和谐的景物。
希望不久的将来,那些不太和谐的建筑物都能改建成像城隍庙这样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
傍晚一回到浦东康桥的同学家中就接到在南京的大学同班同学来电:明晚6点凤凰台接风宴。“我明天下午4点才到南京,在南京还要呆几天,改后天晚上行不行?”“不要改了,大家都安排好了。” 这时俺好像明白他们为什么一定要坚持明天聚会,都N年过去了,大家什么还记得这事。。。
点击下列联接,阅读更多游记
我的旅行我的吃(1)吃在美联公务舱
我的旅行我的吃(2)吃在上海 (上)
我的旅行我的吃(3)吃在上海 (下)
我的旅行我的吃(4)吃在南京(上)
我的旅行我的吃(5)吃在南京(中上)
我的旅行我的吃(6)吃在南京(中下)
我的旅行我的吃(7)吃在南京(下)
我的旅行我的吃(8)丽江行
我的旅行我的吃(9)补记-- 我心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