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话诗经

茶话诗经,痴人学佛。
正文

感悟诗经:28---《邶风·燕燕》 (催人泪下的送别)

(2020-04-27 08:20:24) 下一个

 

燕 燕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

之子于归,远于将之。

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注 释

 

燕燕:即燕子燕子。

(cī)(chí)其羽:差池,义同"参差"

形容燕子张舒其尾翼。

野:郊外。古音读“宇(yǔ)”

颉(xié):上飞。 颃(音航):下飞。

(jiānɡ):送。 伫:久立等待。

南:一说野外。

仲:排行第二。氏:姓氏。

任:大,一说是姓。只:语助词。

(sè):诚实。渊:深厚。

终:既,已经。惠:和顺。

:善良。慎:谨慎。

先君:已故的国君。思:构想,理想,抱负。

勖(音续):勉励。

寡人:寡德之人,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白 话 翻 译

 

桃红柳绿燕双飞,展翅舒翼晴空舞。

少女远嫁自兹去,长亭野郊别父母。

跂踵延颈不见影,泣不成声泪如雨。

 

桃红柳绿燕双飞,上下翻飞展翅翎。

少女远嫁自兹去,相送一亭又一亭。

跂踵延颈不见影,伫立悲泣暮色冥。

 

桃红柳绿燕双飞,上飞下翻自在鸣。

少女远嫁自兹去,执手相送到南城。

跂踵延颈不见影,捶胸捣足心难宁。

 

我家女子识大体,宅心仁厚且忠诚。

性情温婉复和顺,善良贤惠慎言行。

临别赠我先君言,励精图治垂圣名。

了解一些古代嫁女的常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首诗。古时女子出嫁称为“归”,即找到了家,找到了归宿。《诗经》里用固定的词语“之子于归”或“之子归”来专指女子出嫁。一般女子出嫁后不太会有机会回娘家,尤其是嫁到王室的女子。若是回娘家,那多数情况是被休的缘故。所以古时嫁女对女方的亲眷是一件既喜又悲的大事。喜的是女儿终于找到了婆家,哀的是将很难再看到女儿。因此古时有“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的习俗。

 

从一些古书籍里我们能检阅到嫁女时女方亲属的悲苦哀伤,以及女儿出嫁后既思念又怕她回来的矛盾心情,其中《战国策》里赵太后送爱女一节流传甚广,兹摘录如下:

 

【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左师公说:“父母如果爱子女的话就会给他们做长远的打算。太后您送女儿燕后出嫁时,握着她的脚后跟不停地哭泣,那是因为悲伤她要远走高飞了,大概很难再相见了,所以很哀伤。女儿嫁走之后呢,您不是不思念女儿,在每次祭祀时您都祈祷:‘千万别让夫家把她送回来。’难道不就是希望女儿生的子女好继续继承王位吗?”太后说:“是这样,你说的对。”)

 

了解了这些基本的常识后,再看这首诗,相信你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嫁女时正当阳春,桃红柳绿,河水碧波荡漾,燕子翩跹。望着堂前、空中那些飞燕,女方亲人的心情大概是五味杂陈,既希望象“似曾相识燕归来”那样将来再见到女儿,又害怕女儿将来象旧燕归来,因为那意味着女儿被休。他们内心的矛盾和纠结可想而知,这也是此诗特意并且三番五次地提到飞燕的奥妙之处。其微妙之处难于言表,望读者细心体会。当然,提到燕燕双飞也有祝福女子跟丈夫成双结对,婚姻幸福的一层含义。

 

读者或许已经注意到了,《邶风》里的诗明显比前面两风(《周南》和《召南》)浅显易懂,而且文辞更流畅优美。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还没想明白,先留给大家思考吧。这首诗比较难理解的就是最后一章,因为那些汉字的古义和现行的含义已经大大不同。结合注释,大概的意思就是赞扬这个出嫁的女子很贤惠、善良、仁厚、很有才干等等。诗在最后一章才交待女子的这些优秀品质,让人明白前面亲人为什么那么珍惜她以至于难舍难分,这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人生自古伤离别,而那些真挚感人的离别之情也创造了许多辉煌的诗篇,象“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等,在这繁杂的尘世,这些经典诗篇如甘泉滋润人们的心田,荡涤灵魂的尘埃。这首《燕燕》也当属此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