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微堂

药山有路勤为径,医海无涯心作灯
正文

谈免疫,疫苗和肝炎(一)数字后面的数字

(2011-11-16 00:24:34) 下一个

肝炎疫苗有效率有很大蒙蔽性。

实际上,大多数人可以靠自体免疫控制或消灭乙肝病毒;但是有些人可能缺乏针对肝炎病毒的抗体,所以难以控制和消灭病毒。

第二种人群是高危人群,可能也是疫苗无效人群。

严格来说,接种疫苗或者接触病毒,并不能使人“产生”相应抗体,只是激活扩增原有分泌这种抗体的细胞。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性免疫,这个过程完成后,每个人所能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是固定的,以后只是特异性扩增。如果一个人本来没有针对乙肝病毒的抗体,接种免疫永远无效。

因为“实际上,大多数人可以靠自体免疫控制或消灭乙肝病毒”,不可以推断“不要打疫苗”。首先,大多数是多少?剩下又是多少?按比例说,10%是少数,13忆的10%哪?一亿人算不算人多?再者,你怎么预知哪些可以,哪些不可以?难道统统感染一遍试试?乙肝疫苗是用来预防,不是治病,怎么可以等有过感染再用?这里只是借用这些数据估算疫苗效益。

为什么说关于疫苗效益的数字有夸大不实之嫌?

1。假设注射疫苗总人口是10000,乙肝发病率是5%,疫苗有效率是90%(抗性),那么注射疫苗在理论上挽救了多少乙肝患者?

10000(X)90%(X)5%===450人

2。实际上,肝炎发病率5%只是一个平均值,是假设所有注射疫苗人群感染率相同。这个假设成立吗?

抗性高的人,感染率地;抗性低的人,感染率高,这是没有争论的。

抗性高的人,对疫苗反应也好;抗性低的人,对疫苗反应也差。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这10000人按对疫苗反应不同,分成两组:

A组:疫苗接种后有抗性,10000(X)90%===9000人

B组:疫苗接种后没有抗性,10000(X)10%===1000人

这两组人群,如果都没有接种疫苗,感染率不同,B组高于A组

3。如果假设B组感染率是A组的四倍,如果X代表A组感染率,则B组感染率为4X

可得如下公式:9000(X)X + 1000(X)4X ===500

       X ===5/130

疫苗的实际效率:

       10000(X)90%(X)5/130 ===350人

也就是说:在10000人注射疫苗,如果考虑人群抗性差异,挽救的可能肝炎患者是350人,不是宣称的450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